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主动完成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而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可以说音乐活动在幼儿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围绕作品选择、音乐活动、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邢晓楠 《科学中国人》2014,(8S):242-242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并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因材施教,教师还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外音乐活动在把知识传授和转交给学生的同时,教给学生活动和学习的方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促进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5.
音乐这门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作用,把音乐与学生沟通起来,从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一是通过音乐化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利用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运用语言的情感性,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四是运用优美的身体语言,创设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的共鸣。课堂语言也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对自己的语言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香芳 《科教文汇》2012,(24):117-11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7.
想象是人从事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心理过程,这使它成为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笔者认为,想象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在于它对音乐欣赏教学、乃至音乐教育本身的促进作用。想象的参与,有助于使学生对音乐艺术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想象的参与,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欣赏理念,掌握欣赏音乐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蒙兵 《科教文汇》2012,(11):58-59
在上个世纪末,我国的教育专家就在呼吁教育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改革中也多次强调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肯定地说,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9.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存在于我们的音乐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辨证地对待流行音乐,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和探究流行音乐。把流行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0.
音乐要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搞好课堂教育同时,也要大力开展组织音乐创新活动。它会使音乐的独特魅力得到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更好的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一、音乐课淡化技能训练,重视情感培养。二、从流行音乐入手引向民族音乐,使音乐艺术活动发展到爱国主义教育。三、在音乐创造中培养学生个性,促进身心发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蓝杰 《科教文汇》2007,(7X):83-83
所谓音乐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积极创设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和体验,主动去探索音乐中的各种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方法居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以致造成现在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而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他们不仅学会音乐,而且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12.
马婷 《科教文汇》2010,(7):122-123
本文主要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中有关"节奏"的教授做了一些思考和初探。首先是把节奏这一音乐要素作为一个切入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其次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如何运用学生的节奏感来引导其进行音乐鉴赏。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性格、思想、情操乃至意志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我们说"知识靠积累,技能和能力靠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靠内化"。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创设的活动情景,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不仅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知识,从而也达到育人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9)
这是一篇关于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进入课堂中来,而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感受美、创造美则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公认。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幼儿音乐艺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实践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依托幼儿音乐艺术专业技能实训体系,稳步推进"专业认知、课程实训、教育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确立"双师型"的幼儿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目前幼儿音乐艺术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就业社会认可度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明慧 《科教文汇》2014,(17):158-159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把课堂当作学生的“舞台”,让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主动思考、探索,主动构建知识框架,收获通过自主探究而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则隐于“幕后”,把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参与、引导,熟练应用“师逸而功倍”的教学艺术,获得“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做一个有智慧、讲艺术、求实效,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懒”教师。  相似文献   

18.
谷传勇 《知识窗》2013,(18):31-31
新课程改革后,音乐课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科目,又重新回到了学生的课堂。经过几年的思考和探索,笔者就如何使高中音乐课堂更加高效作了总结。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必要条件 1.通过专业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9.
娜莎 《科教文汇》2014,(6):53-54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21世纪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艺术教育又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需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展现其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本文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特点、意义、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现状等角度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及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英语老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口语练习活动,并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练习、练习、再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