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与狼共舞》优美的电影配乐与剧情完美结合,使电影的剧情和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影片成为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本文分析了电影《与狼共舞》主题音乐的功能和艺术效果,领略电影音乐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融合了飞翔、受压抑的妇女和爱等主题。文章试图阐释这些主题,进而揭开莫里森写此小说的真正意图:黑人要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互爱自救。  相似文献   

3.
歌曲主题就像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部作品的核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感情特征,概括了歌曲的基本乐思,是作品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基础.学习音乐艺术的学生要写好歌曲的主题,必须处理好节奏、调式、旋律等几个问题,还要学习临摹歌曲主题句.  相似文献   

4.
<爵士乐>将音乐运用在小说创作中,作为.历史三部曲'的第二部,它对<宠儿>有明显的继承性.本文着重探讨小说文本与爵士乐和<宠儿>的互文性,以及采用这种互文手法对理解小说人物、揭示主题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音乐有着亲密的关系,很多音乐问题在文学中也相应存在,一些音乐手法亦可以在文学中加以运用。该文试通过分析小说《你别无选择》中的音乐主题结构和音乐手法的运用来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晚年创作的小说《阴影线》是一部在文学批评界公认的经典作品。康拉德自己宣称《阴影线》是一部“简洁而又颇为复杂的作品”。文章在考察了该小说的表现主题、艺术手法包括叙述手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它的“简洁”和“复杂”之处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为《阴影线》就像一幅中国的写意画,正是由于各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因素才使该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成为一部宽广而又厚重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等待野蛮人》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的第一部小说。小说采用同故事自身叙述的手法,揭示了帝国野蛮与残暴的本质,引发了读者对文明与野蛮的深刻反思,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小镇行政长官对"帝国文明行为"的不敢苟同到最后公开的反抗可以体验到库切在塑造这样一位人物时对人物主题功能的技巧运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小镇行政长官的人物建构入手,解读其在小说主题建构中所起的主题功能。  相似文献   

8.
薇拉·凯瑟在弗吉尼亚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初的九年.她的作品中不乏南方主题.然而评论界对此一向冷漠.通过解读她的三部南方小说,对它们的南方主题进行梳理,指出南方特质和南方情怀其实早渗透到凯瑟的心中,并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音乐主题餐厅将音乐与餐饮联系在一起,扩大了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使音乐主题餐厅成为音乐文化传播的又一条有效途径。餐饮通过音乐文化的渗入,以更加独特的经营方式闯入市场,激起文化品牌的愈发激烈的竞争,刺激市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的主题内涵富有诗意化,它赞美和呼吁美好和谐的人性、人情和生活,与之相协调,其小说的语言也呈现出诗意化的特色。这种主题和语言的高度统一,使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了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开启了文人独自创作小说的时代.读完《金瓶梅》不难发现鞋是书中常常出现的物件.在书中,鞋不再仅仅是穿的物品,更具有一定的艺术功能,它在揭示小说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多方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的《审判》是以法律为主题的经典作品,是一部关于"审判"的小说。小说从多个层面凸现了法律主题,以高度的艺术性,从现实的、道德的和哲学的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体制进行了考问。本文试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小说中的"审判"为切入点,对《审判》法律主题的多重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因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而成为电影改编史上一部标志性的作品.然而,电影(祝福》表现的主题与小说(祝福》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小说文本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改编者所秉持的再创作原则与指导思想、改编者的自我风格及其对作品的个人解读以及文学和电影表现的异同等等,都是形成文本表现和电影表现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贾平凹小说主题思想的发展过程。其创作之初,受孙犁、王汶石影响,主题思想较清浅。后继承鲁迅思想批判农民精神弱点,但无新意。“商州小说”中思想有一个较大发展,从《鸡窝洼的人家》到《腊月·正月》再到《浮躁》,主题思想一部比一部复杂深广。但《浮躁》中仍无作者自己正面倡导的前后统一的人生哲学。到《废都》则有变化。这是一部有缺点的书,但从其主题可以发现贾平凹小说思想上的深化。小说中有了作者意在弘扬的、一以贯之的哲学:老庄思想。至此其小说主题完成了一个越来越深广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阿拉比》是乔伊斯《都柏林人》小说集中的第三部小说,独特的叙述策略是小说的一个鲜明特征.小说由全知叙述者、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者以及拥有两种眼光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共同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经历理想幻灭之后精神顿悟的故事.小说的矛盾聚焦于当时的社会氛围和男孩心理之间的对比以及男孩内心世界的冲突.此外叙述时间上的时序和时距的处理也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故事的矛盾.小说在这种独特的叙述策略下,在对立和冲突中凸显了主题——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是一部反映美国南方严重种族歧视的小说,小说充分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叙事跌宕变换,采用错位歪曲的叙事顺序和变化多样的叙事视角,使得小说的主题深化相对于同时代、同类主题而言有了更高的深度,作品的内容和小说形式达到了完美结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小说作品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题材批评法,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分析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中所具有的成长小说特征,探索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以期证明《紫色》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从而为读者欣赏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同时为国内外学者对成长小说的研究特别是黑人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呐喊》《彷徨》充分体现了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特点 ,通过对这两部小说集结构与主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它们既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不同文章也有不同的个体结构特征 ,它们和主题水乳交融 ,极好地突出了主题。但结构不能决定主题 ,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切还通过其他方式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著作<金色笔记>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所经历的信仰、写作、感情生活等现实危机,展现了20世纪中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女权主义的必读书,本文从生命和异化两个方面来重新解读莱辛的这部小说的主题从而揭示出<金色笔记>所反映的深刻庞杂的主题远远超越了女性经验的表述,而是莱辛对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困惑及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托马斯&;#183;哈代最重要的作品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一套作品,包括六部小说:《绿荫树下》、《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袭德》。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最后两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称《苔丝》)^①和《无名的袭德》(以下称《袭德》)^②这两部小说在开头,主题、基调等方面与前四部小说完全不同。然而,对于这两部小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事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果把这两部小说对照着看.这种联系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