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壮族的花婆神话,以花为始源,解决了个体与族类灵魂的栖居问题;其人类繁衍的继嗣链接,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循环原理.花婆祭仪展演出的,是壮族跨越族类生存--生育危机的必然的逻辑体系;而花婆认同,所表现出的弹性整合度,推动着壮族大地伦理的历史建构.因此,花婆神话,是壮族跨越危机,建构民族认同的生态伦理体系的形象展现.  相似文献   

2.
壮族的花婆神话,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运动过程中,形象地展现了“道法自然”生命诗学的方法论、目的论、实践论与境界。  相似文献   

3.
花婆崇拜是壮族多神崇拜中极具生态审美特征的一种历史叙事;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壮族人神之间的生态同构性与矛盾张力,探寻壮民族审美主体对于既定知识边界的超越,进而为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某种具有普泛意义的话语与思维方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德勒兹生物哲学中的“根茎以遂”和“机器思考”为切入点,可以尝试将中国古代神话,特别是关于女神部分,引证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各主要论点。从女娲、羲和、精卫到后来的嫦娥,她们的故事皆潜藏着若干元素,足以(一)与西方生态学例如大地女神“盖亚假设”相提并论,(二)向整个现代生态伦理提供另一“生机”思考体系。目的在于探索怎样从与生态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化中,提炼出一个类似德勒兹式的人与非人的横截横切和回旋的沟通结构,在学术上建立乐生、利他和虚怀朴素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5.
说明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1):62-62
《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二期刊发的翟鹏玉所著论文《花婆神话、花山壁画与壮族生态伦理缔结》为“花婆神话与生态伦理”系列研究之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最重要、最深刻、最有影响的变革就是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或称之为生态觉悟。这种生态觉悟的直接根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命运给予关注。这种生态意识的觉醒一开始就蕴含着极其深刻而普遍的哲学意义,尤其是在伦理学领域的深刻变革,产生了生态伦理学这一理论成果。生态伦理学试图用伦理信念调节和约束人类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生态伦理学坚持"生态本位"的伦理学方法,以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为哲学基础,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标准,建构和确证伦理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通过伦理与经济生态、伦理与社会生态、伦理与文化生态的建构,去确证当代伦理精神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通过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实现伦理生态的辩证复归。生态伦理是当代伦理精神的价值诉求,则成为生态伦理精神能否成为化解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壮族姆六甲神话造人相比较其他地区和民族更有族群鲜明的艺术呈现:所用"尿泥"隐喻了两性生殖在神话造人中人自身的力量;三次造人成功几乎把壮族族群先民的日常生活完整地搬进了造人神话,从动植物生活原料、白天和夜晚时间维度宣告人类起源和自然万物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不同饮食带来男女两性划分,隐喻了人与人相处和建构社会秩序和谐之道的微妙关系。基于生态维度探讨壮族姆六甲造人神话以为:人类依赖自身力量能够建构人与万物和谐相处、人与人共建和谐社会秩序的生态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远古先民的眼中世界是由神、万物、人构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神是绝对的主导力量,他们创造世界、化育万物,产生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从生态的视野考察这些神话,探讨神话传说所体现的生态意识,从中吸取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黄振宣  李杰 《文教资料》2014,(10):81-82,86
壮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既存在耦合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冲突。广西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传承壮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逐渐完成从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变,建立一种适应地区发展需要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明观,使之成为推进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环境伦理的行动中,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同一内涵;生态美学及生态审美作为一种媒介使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达到动态平衡。在生态伦理过程中,生态审美是人类的崇高需求,更是必要需求;生态美、生态审美在生态伦理过程中影响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是生态审美的创造性展现。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