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师院校参与合并组建的新的综合性大学继续举办高等师范教育要正视新的挑战 ,充分依托和发挥自身优势 ,把综合性、学术性、师范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高师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选择上努力追求师范教育的综合化、人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陆的教师教育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省的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既保留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又在综合性大学设立教育学院,参与培养中小学师资,可以采取"五年一贯"、"3+1"、"4+2"等多种模式,培养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师资,逐步构建我国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办好教师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情况的调研,认为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但目前存在认识不足、专业化特点有所削弱、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文章就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提高综合性大学对举办教师教育的认识、理顺教师教育的校内管理体制,探索具有综合性大学优势的专业化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培养“适销对路”教育人才,完善教师教育有关制度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教师教育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高师教育模式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同时,也鼓励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目前,这种多样化的高师办学格局在江苏省已经初步形成,现在我们将考虑的问题是,建立苏南、苏北2个省级的教师教育基地,在具有教师教育传统的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中,遴选出实力较强的大学,建立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办成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新型办学实体和教师培养与管理模式改革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师范大学在努力实现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践中,按照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开展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教师教育特色发展战略,把教师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实施了"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4+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论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趋势,我国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师范教育的传统模式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综合性大学尤其是与师范院校合并办学的综合性大学,不仅正在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教师教育的责任,而且与原来的师范院校相比,也的确拥有自己的优势。文章结合合并办学特别是宁波大学的实践,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综合性大学为什么应该采取“3+1”培养模式实现教师教育大学化发展战略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综合性大学尤其是重点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优势,分析了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两种模式,比较了两种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师教育模式,进一步发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优势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最佳模式: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4+1”和“3+1”师资培养方式、中等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并指出,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4+1”和“3+1”方式是高等师范教育的有力补充,中等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继续和应有的内容,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为我国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形式多样,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实际,确立健康教育课程地位与目标,改革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实现机制,发掘综合性大学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2、3、4"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主渠道.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形式多样,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实际,确立健康教育课程地位与目标,改革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实现机制,发掘综合性大学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2、3、4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主渠道。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大学中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应该将综合性大学中的所有师范专业集中于一个专门承担教师教育的学院,由该学院统一组织师范专业学生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形成综合性大学中教师教育的集中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充分地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特点,又能保存现行模式的长处,从而保证综合性大学中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课程体系与内容陈旧,缺少现代教育气息,不能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缺乏教育性品质。树立“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内容创新、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理念,强化高师数学教育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意识;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基础平台课程 模块化课程”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模式;借鉴先进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养本位”的高师数学教学策略成为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北高师教育研究科成立前后,中国教育界正在进行“高师改大”与“废止高师”的争辩,其中如何安置“教育科”,是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主张废止高师者,主张模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模式,设置“教育科”于大学.在高师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北高师设置了教育研究科.其动议是陈宝泉乃至整个北高师对教育研究及教育学术专门人才培养的一贯重视,其现实出发点是争“教育精神唯一的机关”,为高师升格为大学作准备,而其形式和具体内容则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研究科设置之后,卷入“校长风潮”,遭遇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技高师必须基于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人本教育等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有别于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4+1"、"4+2"、"3+2"模式是职技高师比较理想、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师教育必须实行独立的教育学院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师教育格局逐步由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综合性大学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新生力量.面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有利形势,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应开拓思路,借鉴师范大学的经验,发挥综合性大学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有所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为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6.
赵锋 《上海教育》2002,(21):20-21
2000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出现了一种“3+3”模式,又称之为“中高职相通职业技术教育”,最直接的理解就是3年中职教育加上3年高职教育。“3+3”模式开通了中职与高职的“直通车”,初中毕业生先接受3年中职教育,经考核合格,可以升入联办高校接受后3年高职教育。在连续招了两届“3+3”后,上海市农业技术职业学校停止了今年的  相似文献   

17.
高师心理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高师心理教育模式可以促进高师心理教育行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高师心理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基础是高师心理教育的现实需要和高师心理教育发展的未来要求。其心理教育模式结构包括目标模式、内容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策略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力图在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原有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育理论性课程和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以构建一种新的完善的能够“培养高师师范类 教师职业素质,使师范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常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综合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的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并制约着人们的教育实践。在高师物理教育改革中,正确理解现代教育的思想,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学习观、师生观和质量观、人才观等现代教学思想理念,是构建合理的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新世纪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的首要前提和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为挽救国家及民族的危难,为实现教育普及的愿景,在清末兴学时行政者就选定了“寓师资于高师”的模式。这一思路为民初的行政者所继承,并进一步设计出了高师教育分区制,集全国之力建设“六大高师”,以优化高师教育的发展。在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之后,其制才规模初具。怎料时代潮流急速转变,“寓师资于大学”似乎更先进,舆论界也多倡导废除高师,在民间的与官方的教育大会上更是争吵不断。此后的大学狂潮中,几所高师也随潮流改变性质,导致“高师升格运动”变了味道,大学多了、高师少了,无法供给合格的师资,给中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只有北京高师不为潮流所动,坚持师范教育的本身,但其自身却遭遇种种意外的打击,部分学者视其为骈枝,断其为“尾巴”,只认可“寓师资于大学”。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中,行政者又参酌高师旧制创立了师范学院制度,“六大师院”因缘际会得以诞生,这一行动再次证明了高师教育及其分区制的特有价值。只是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一教育政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这一问题才彻底解决。高师教育分区制的沉浮史,对当今的师资培养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