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则关于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状况的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课堂教学的某些缺失,其根源在评价观,而导致评价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错误观”。课堂学生出错好不好? 不出错的课堂是不是好课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出错?学生屡次出错都是学生的错吗?调查背后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5,(10):31-32
一、坚持发展的学生观:突破“非对即错”的评价定势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者给学生评价,大多是定正误.判对错,当然,这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像字词默写、课文背诵,组词扩词等,需要这样去评价。而像语言形象的构筑、语言意义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技巧的发现,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一步到位,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个对错就能涵盖的,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循着“由错到对,由对到优”的阶梯,一步步地到达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3.
走进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我们对学生的交流作评价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评价单调:要么是对学生的交流作知识陈述性再现,要么是对对与错的判断,“对”,“很好”,“很棒”,“很正确”,“不对”这样的语言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语言单一形式单一;2、强调甄别选拔功能:“他答得比你准确”“你还很不够”“这个很标准了”;  相似文献   

4.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导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两个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可小红的妈妈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8个生日,现在小红的妈妈多大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8岁。”教室里哄堂大笑。学生知道8岁这个答案是错的,但错在哪儿却说不清楚。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议论纷纷,连一些平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参与其中,都急于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或许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太深,抑或是为了维护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不容怀疑,教师的权威不可侵犯吧,我们对学生理解知识、解题乃至行为习惯都无一例外的作出“对的”、“错的”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世界:做好事的是“好人”,做坏事的是“坏人”;行为美的是“对的”,行为不美的是“错的”;……  相似文献   

6.
缪鸿 《陕西教育》2004,(10):36-36
在复习课上,碰到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个二位数乘以8,积可能是二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学生独立判断时,有的判对,有的判错。交流时,面对学生的意见分歧,我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把裁判权交给了学生。(以下S代表学生,T代表老师)  相似文献   

7.
岳显林 《班主任》2009,(8):62-62
如果我是差生,我心目中的好班主任是: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以成绩和个人好恶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能听一听我们的心声,真心帮助我们改正缺点,尊重我们的人格,不要一犯错就请家长;不放弃我们,对我们的帮扶有一定的耐心。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使我们对教学观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尤其在评价方面的转变更是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在其改革的目标上对评价体系做了明确的说明: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雍晓燕 《四川教育》2013,(12):27-27
课常评价的功用自不必说,但我们不能不审视,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真的就都有效了呢,课堂评价以什么作为发挥其功用的支点?一、当前课堂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标准上,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局限陈述性知识的回忆、理解和加工,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则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评价方式上,更多在简单地评判对错,缺乏运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为什么对或错,不能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打破唯学生的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促使我们走出“唯分数论”的误区,明确了要以“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并对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尝试。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我们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立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多元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提出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教师反复讲解或学生订正后,往往屡屡再犯。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学生屡做屡错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对所学内容未理解、不熟悉或遗忘率太高等,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定势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示范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手段之一,示错是示范的重要形式,从另一个视角建立多元的美术学习认知。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示错与试错,转换示错的主体与过程,让示错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有效,从而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胡明 《宁夏教育》2005,(7):103-104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与高中教学接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陆续出现了一道“书面表达”题,而且所占分数比例不小。这就使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写”的训练。而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之后,都会等待一个快速的反馈和评价: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这就要求教师要勤改  相似文献   

15.
出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极不情愿而又无法避免的现实.示错、查错、知错、纠错、防错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矫错是一门艺术,能否变“被动矫错”为“主动纠错”,并达到今后防错是评价矫错艺术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矫错的艺术性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一天一天长大。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预期的方向发展: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停滞不前,学习兴趣不浓:更有甚者,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经常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等等。这类学生往往被我们错归入“差生”、“后进生”之列。其实这种称谓极不恰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是一个体育高手:一个品行不佳的学生,往往敢于尝试.在技能操作方面很有能力。因而我们应把其归为“潜能生”。只要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潜能生”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黄战军 《中国德育》2007,2(1):85-85
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至今记忆犹新。 三年前,我刚接任一个班不久。一次上课时,我发现一名学生(当时恍惚记得他的名字叫“毛哲”)正在桌下痴心地看课外书。我暗示了几次,他全然不知。作为班主任的我气愤不已,脸色一变,严厉地点着“毛哲”的名字批评起他来。这时,另一位学生举手,不恼不怒地给我爆出一道“难题”:“老师,我叫毛哲。您严格要求同学是为了我们好,我们真心实意地理解、感谢您!可您在点名批评时却喊错了名字。您这样做,是否侵犯了我的姓名权和名誉权?”顿时我陷入了窘境。学生们全都屏住呼吸,眼睁睁地看着我,似乎等待着我的发作。面对刚才的失误,我努力控制住情绪,提示自己:“要冷静!千万不能再错下去了。”于是,我走到毛哲同学桌旁,诚恳地对他说:“毛哲同学,非常感谢你指出老师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惊奇,举例说:“一个人从十楼上掉下来却一点都不受伤,叫什么?”学生说:“是偶然。”“那再一次掉下来仍不受伤呢?”“是幸运。”“那又一次摔下来仍不受伤呢?”“那肯定是习惯了。”显然学生的回答都不符合教师的标准答案,但又谁能说他是错的呢?可在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考试中,把不符合教师标准答案的回答视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后果是抑制了学生发散性、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一做就错"。我们给这些学生的评价就是粗心、马虎。殊不知,这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导致的结果。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一、认真阅读,全面理题读题是解题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起点。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意,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准备。(1)理清题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  相似文献   

20.
[案例]内容:古诗《小儿垂钓》讲的是一个乱蓬着头发的孩子在河边钓鱼,他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人在问路,就早早摇手,原来是怕那人把鱼儿给惊跑了。(部分教学过程)师:我们再看看插图,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想一想,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看图,思考)生:老师,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生:不对,写错了,要写“身映草”才对。师:是写错了,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他原因?请开动脑筋,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情绪激昂)师: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也不赞成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