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云南教育》2007,(10X):14-15
“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07,(10X):7-8
“80后”。原是指文坛对1980—1989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是一个拥有2亿人左右的一个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学生更是如此。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可惜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注意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有了过失,他们会立即指责;但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他们却不一定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也许他们认为,做得好那是应该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80后”,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现实社会的一些炒作和评论。使有些人一棒打落所有的“80后写手”。但事实是,他们中有真正把文学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来热爱的。为此。我们采访了几个“80后写手”。  相似文献   

5.
"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6.
"80后",原是指文坛对1980 ̄1989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是一个拥有2亿人左右的一个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7.
梁易  lynn  方吉  蓝沫 《母婴世界》2008,(6):11-16
对于血脉的传承,男人永远比女人执著。但对于照顾孩子、抚育下一代而言,男人却往往显得比女人笨拙。虽然并非人人如此,但年轻的80后小爸经常给人拙于"父亲"这一角色的大致印象。不公平?也许吧,然而确实有很多80后的小爸在抱怨:孩子虽然好玩,但是吃喝拉撒真麻烦:宝宝哭闹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宝宝如此柔嫩,我该怎么抱他?家里人的重心全都集中到了小家伙身上,我成了被遗忘的人……  相似文献   

8.
"80后",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现实社会的一些炒作和评论,使有些人一棒打落所有的"80后写手".但事实是,他们中有真正把文学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来热爱的.为此,我们采访了几个"80后写手".  相似文献   

9.
《家长》2008,(5):4-4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年轻父母来说,往往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知识水平较高,关注信息较多。这些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发展也会付出更大的心思和精力。孩子出生以前,贵阳的张先生有时会闯红灯,但有了孩子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违反交通规则,于是开始遵守规矩。张先生说:"我当爸爸有7年了,  相似文献   

10.
[话题引入]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似乎是数位少年作家的崭露头角,让人们开始注目“80后”的吧。“80后”,顾名思义,就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西班牙人的履历:他出生在一个穷医生家里,小时候没受过良好的教育;23岁参军,在战斗中身负三处重伤,被截去了左手;拿着元帅的保荐书做着将军美梦的他,却在归国途中遭遇了土耳其海盗船,被掳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5年苦工后,亲友们终于筹资把他赎回,这时他已经34岁了;好不容易在无敌舰队找到一个军需的职位,  相似文献   

12.
艺术类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其中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学生既要学习艺术专业课,还要学习文化课,时间被一分为二,影响了成绩;主观因素是学生的人生方向初步确定后,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认为只要搞好艺术专业课程就行了,而对于文化课往往是不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大众对90后的认识,主要是指对90后一代人特征的看法及观点。90后在最开始只是“被称”,即被舆论强行加诸于9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上海学者于海认为它是80后的“徒子徒孙”,是随着大众对80后的热议而衍生出来的。对于新一代,似乎从80后开始,都要有人出来褒贬一番。  相似文献   

14.
扈明 《云南教育》2007,(10X):19-21
如果以《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社会,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这支浩荡大军被统称为“80后”。徐静蕾说,“80后”已从底层开始往上混了。事实上,17岁到26岁的他们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在职场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平凡或是伟大、顺利或是坎坷、快乐或是痛苦,各种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15.
佚名 《课外阅读》2008,(4):56-57
和80后类似,90后就是指在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现在很多青年写手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现在的90后大多还都是学生,但他们拥有超越一切的自信和理想。他们一直在努力,为了未来主宰这个世界!90后相对于80后,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有自己的想法,新的世界就要交给90后了!  相似文献   

16.
本来,70年代与80年代的时间跨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浪花点点;本来,70年代出生者与80年代出生者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没有迥然的差异。一样的社会浪潮下,他们也不可能有太大的相背相离,但从他们各自些微不同的心灵烙印中,我们会感受到两代人微妙的时代特征,感受到社会悄然前行的步伐。当70年代出生者渐趋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并在事业上屡有斩获时,80年代出生者才开始懵懂地陆续走入社会,他们独立独行的行为方式以及独生一代特有的脆弱与任性,使父辈们有些忧虑和怀疑,但不管怎样,他们终究会被社会推向时代的前沿,由此,70年代出生者的行走足迹成为他们最直接、最生动的参照蓝本。我们走进两代人心灵记忆,截取令他们深切感动、记忆犹新的生活片段,也许我们会感知到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追求与他们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马晓雁是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分别在《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二十万字,在区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3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深寒》,收入她的部分散文和小说作品。马晓雁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以充满伤痛的细腻笔触深人生活的内部,深刻描画出一地鸡毛的冷暖人生。作为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往往被冠以“80后”的名称,但是和国内很多“80后”作家相比马晓雁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从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她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得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新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充分体现了艺复兴时期的人主义思想,其进步性广被关注,其局限性往往被人忽视。莎翁四大悲剧显示出了人主义的思想局限性:即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悲观主义的宿命论观点;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新读写》2014,(6):64-64
人生总会有许多次错过,或是一个机会,或是一片风景,或是一个人,抑或是一种经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与我们失之交臂的东西,往往会留在记忆的最深处;对于错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余莹 《音乐世界》2010,(9):45-49
除了89年12月出生的队长温流搭上了80后的末班车,SHINee其他四位成员都是90后的孩子,在老大温流的庇护下,弟弟们的日常生活被照顾得井井有条,看过SHINee综艺节目的人都知道,90后的男小孩表面上看似老实内向,上了节目可是各自发挥了本性,不过在姐姐们的心中,这几个弟弟部是氧气般的存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