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绵君 《教育艺术》2002,(11):14-15
艺术 ,作为审美现象 ,是人类终极关怀的一种形式。这种独特的形式 ,要求人们超越功利 ,注重人的精神自由与解放 ,把精神建设的主题 ,放在个体对社会真善美理想的人格确证上。艺术的终极关怀 ,是指向生活 ,指向人生。人生、人性 ,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多变的 ,也最为恒定的艺术主题 ,这个说不完、道不尽又永远前进的主题 ,需要艺术家用心灵的探索去获得创造的意义。表演艺术的审美理想 ,正是为了揭示丰富多彩的生活 ,表现生动的人生意义。这种揭示与表现 ,不是赤裸裸的 ,而是要体现一种意味 ,渗透着人的感情 ,对人的命运的关心 ,对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柴英革 《新疆教育》2012,(4):119-119
教育,与其说是驯化,不如说是对生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关怀。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了人类的道德情操、人格精神、心路历程、生存状态,关注的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类的安全、发展与命运等。  相似文献   

3.
西部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艺术精神,它的独立品格也在悄悄形成.其中终极关怀源于人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终极关切,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形而上的思考.西部诗歌表达了对灵魂的叩问,对时间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西部诗歌所具有的终极关怀使西部诗歌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剧色彩,增强了西部诗歌的焦灼感.  相似文献   

4.
在图式研究的视域下通过对悲剧精神和人类苦难命运的深刻反思,是丁方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重要艺术理念。文章认为,在信仰缺失和精神价值被遮蔽的"平面化"时代,丁方的绘画图式是在悲剧精神向度中走向了神性的崇高,他的作品在对架上绘画的元话语符号的再度解构和重置中,置入了对人类命运大限的精神性超越和神圣性的思考,在精神向度的回归和苦难意识的维度之中,以图式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海外华文女作家中,张翎以其开放的文化眼光和独特的精神气质而独树一帜。她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意识,有对人类择水而居的生命隐喻,有对人类共性的积极探讨,有对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有对苦难命运的坚忍超越,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清醒认识,更有对人性光辉、人情温暖的揭示和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张翎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小说《孔乙己》融铸着鲁迅先生四处碰壁的人生体验和孤独抑郁的情绪 ,孔乙己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难以逾越的心灵“高墙”,无法把握命运走向的生存困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思索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使小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8.
杨少衡的小说无论在思想蕴涵、题材选择方面,还是在表现技巧、语言提炼方面,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几乎可以说是一篇一个样。而表现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则是他的作品始终不变的重要特色。他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溶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因此有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较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李菲 《教育学报》2006,2(6):85-90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小说是“众生话语”,是她对人类命运思考的翻译。关注人性,关照人生,探究人的生命意识,实现人生的终极关怀,王安忆的小说一直都在实践着她的这一思想。尽管世俗的芸芸众生大多处于一种生命的漂流状态,但是她们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漂流中攀升。  相似文献   

11.
论沈从文的宗教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精神是指“深入探究人类命运问题,渴望减轻人类苦难,并且恳切希望将来会实现人类美好前景的”一种终极关怀态度。沈从文的宗教精神包括基督教的爱的精神、道家精神和佛教精神。尊重人格、张扬人性是沈从文爱的精神的内涵;贵生命、重自然和尚远古是沈从文对道家精神的认同;实现自我超越、追求心灵自由和面向终极关怀是沈从文对佛教精神的感悟。基督教精神、道家精神和佛教精神互相融合,构成了沈从文的宗教精神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杨少衡的小说无论在思想蕴涵、题材选择方面,还是在表现技巧、语言提炼方面,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几乎可以说是一篇一个样。而表现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则是他的作品始终不变的重要特色。他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溶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因此有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较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读史铁生的作品会感到有一种哲学气息迎面扑来。他的《我与地坛》通篇贯注着一种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那种对人生根本困境的洞察和直言不讳的揭示,以及为此所受的精神折磨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文学大潮中,这是一种来自人类精神的极为纯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三种:功利型、智力愉悦型、终极关怀型。终极关怀型和科学的进展具有稳定的持久的正相关关系。其根源从表层看与科学内在的精神气质相关。从深层看,这一问题触及人类存在命运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山西作家李锐的小说曾在小说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深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青睐,与北岛、高行键并称为“三个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孜孜以求地坚守着一种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寻找着人类精神的家园。读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 ,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 ,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 ,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是大学的灵魂所在。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应更加凸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其关注的是人对人的价值、人对社会的价值、人对自然的价值 ,体现的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21世纪中国大学精神所应凸显的人文关怀 ,是大学和大学人关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 ,化解现实社会各种危机和矛盾冲突 ,培养“全人”的道德意志和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提倡公平竞争、理解、宽容 ,共同发展 ,…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最重要、最典型的文学流派,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是战争中文明和理性的毁灭的结果的艺术,是个人传统观念被摧毁而产生的艺术。在社会心理悲观情绪的感染下,现代主义作家们用荒诞手法表现现实中的人的异化,寻求完满意义的自我,反对传统和理性,以自我表现的形式,触模人类的苦痛,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破败,人们精神的衰竭和人性的堕落,从而反映现实中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了诗的精神的实质,认为诗的精神源于诗人对人类终极意义的关怀。由此出发,文章探讨了诗与其他艺术的本质不同以及诗与宗教、哲学的精神联系和差异。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了诗的精神衰落的社会根由。  相似文献   

19.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中以一种悲凉的笔触,写下了主人公福贵长达50年的人生历程。对于主人公福贵命运和人生境界的叙述给人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福贵精神即以乐观的方式面对人生的劫难,以一种顽强隐忍和自我鞭策的精神来处理人生之厄,这种精神具有极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失去了终极关怀和信仰,而这曾经是宗教精神的灵魂.环境伦理重拾对自然的爱,是传承着这种宗教的情怀.生态危机不仅是一个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性的内容.宗教对我们心灵的教育可以为彻底的生态关怀提供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