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一个独立领域,有专门的课时对指定的内容进行训练。但实际上,日常口语交际的课程资源是广泛而开放的。如能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与活动渗透口语教学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能使训练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促进口语交际训练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曾宪波 《考试周刊》2013,(96):32-33
口语表达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愈发显现。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使人更好地和外界沟通,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口语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仍在建设与探索中,笔者结合多年的训练经验与体会,探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二、三法,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爱青 《新疆教育》2013,(10):130-130
口语交际的教学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重视落实听与说的技巧、方法的训练,重视交际态度、情感、能力的培养。对各年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与不同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要体现其训练的阶段性与不同的交际特点,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互动状态下的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4.
高原 《华章》2013,(23)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其中普通话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步骤。基于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理论,针对各地方音进行了语音基础训练的研究与探索,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使学生掌握正确发音要领,培养其听辨音能力,采用示范模仿与分组训练模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继彪 《考试周刊》2010,(22):88-89
数学课堂教学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训练学生用语言展示思维过程,训练学生口语的条理性、逻辑性,从而把思维训练与口语交际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刘佳 《孩子天地》2016,(8):245-246
口语交际是高职生求职和就业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根据当今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针对口语交际与思维训练之间的内部关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对思维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高专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除了要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认真训练外,低年级的老师们还要注意让口语交际训练渗透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等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培养起良好的语言态度和口语交际习惯,形成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调查发现,制约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口语交际训练缺乏计划性,训练量少;与语文教学脱节,训练效果得不到巩固;训练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没有互动和合作,缺乏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发挥不好,教学质量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整体教学之中,增强训练的实效性;二是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三是口语交际训练要注重形式、内容的多样与创新,讲究训练的趣味性、灵感性;四是注重群体参与互动,发展个性特长;五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拓宽口语交际的生活源。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除了要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认真训练外,低年级的老师们还要注意让口语交际训练渗透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等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培养起良好的语言态度和口语交际习惯,形成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调查发现,制约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口语交际训练缺乏计划性,训练量少;与语文教学脱节,训练效果得不到巩固;训练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没有互动和合作,缺乏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发挥不好,教学质量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整体教学之中,增强训练的实效性;二是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三是口语交际训练要注重形式、内容的多样与创新,讲究训练的趣味性、灵感性;四是注重群体参与互动,发展个性特长;五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拓宽口语交际的生活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