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行的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分配方式看似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则效率较低,有失公平。欲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引入市场机制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对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但它们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 ,如果确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观点 ,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顾的 ,美国和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例就是证明。当然 ,要注意公平是有相对性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评价2019年我国四大区域及总体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各省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基尼系数的计算发现,东部地区及总体的教学仪器设备投资及授予研究生学位数的基尼系数均已超过警戒线;从泰尔指数贡献率来看,各项指标泰尔指数贡献率都是地区间差异要显著大于地区内差异,说明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是四大区域间分配不公平;从DEA分析看,我国近一半的省份存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配置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政府应着力改善我国四大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人们关注高等教育发展与政策问题的主要视角之一。一切教育的重大变革,几乎都同公平与效率有关。如,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收费、招生与高考制度、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民办高校发展、重点大学与重点学科设置等等不同层面的热点问题,都与教育公平、教育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都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虽非决策者,但有责任根据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的规律,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与社会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社会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政策改革和发展现状,并就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进行了论述。文章着意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途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化到来之际,高等教育如何处理平等与优秀的矛盾?本文由约翰.布鲁贝克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哲学分析出发,结合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高等教育公平的若干问题,最后简要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趋向。在终身教育体制还未建立起来的阶段,高等教育公平诉求的满足只能是一个趋近的过程,但社会和高等教育不能因此停止其向高等教育公平趋近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严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理念,也是包括高等教育改革在内的一切社会改革的价值追求。从逻辑上说,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不是一对矛盾概念,是两个非线性相关概念。但在一定情况和条件下,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当公平与效率发生矛盾时,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以谁为先”的抉择。对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其面对的主要矛盾,权衡利弊而定。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大众化进程中精英和大众高等教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本从速率和公平的价值取向出发,探讨了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从学理上分析了这些矛盾冲突产生的来龙去脉,提出了精英与大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井分析了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既不是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关系,也不是自觉转化、必然促进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就是要根据特定的国情、教情、社情、民情与每个学生的条件和意愿,以及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结构按不同层级安排找到更能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方面求取相对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值,促进二者的动态适应与相互转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又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还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合理分流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途径。其机理在于合理分流取向具有兼顾性、分流策略具有科学性、分流结构具有协调性、分流模式具有多样性、分流机构的定位具有切实性、分流资源配置具有合理性。实现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已跨过"温饱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平均每年1.39%的速度提升,普通本专科招生保持平均每年44万人的增长规模,研究生招生按平均每年3.95万人的速度递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已达到"合格水平",优质高等学校数所占比例上升到11.8%,高水平大学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迈向"中满意度",专科生就业率逐渐超过研究生,"211工程"院校与非"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正在拉平。我国26.9%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不能与发达国家媲美,每10万人口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仅为8.93%,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只覆盖4.65%的考生,学历、户籍、性别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需要通过落实经费投入、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平权运动"、重视立法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必然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其中公平与效率、公平与自由、公平与优秀三对基本矛盾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是因为它们影响到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的考量;影响到政府在扩大公共服务时如何防止行政权力的扩张,落实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自由;影响到政府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学校教育培养"优秀"的功能,以及如何看待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12.
公平和效率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但是自从亚里斯多德探讨公平的正义以来,人们就一直没有解决二者的冲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之间贫富的差距逐渐增大,在某种程度上已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仍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分配理念的嬗变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过程:从过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今天的"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注重公平"。文章在对公平和效率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探讨中共分配理念的嬗变,并分析这种分配理念产生的影响、实现机制以及其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西方学者研究公平和效率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这些观点的优缺点;提出了我们在研究公平和效率关系时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同时要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以健全的动力机制确保效率,以健全的稳定机制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认为追求升学率就是追求教育效率,并以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是两难选择为由放弃了教育的公平价值取向。然而,追求升学率只不过是教育效率中物质生产效率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教育效率的全部。造成这种认识偏差是经济学视角下看待效率的结果。退一步讲,就算升学率是教育效率,单纯追求效率的教学既忽视目的合理性审视,又忽略手段合理性。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性事业,就会追求效率,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就会追求公平,但追求教育效率还是教育公平只是工具主义语境下的两难。在教育本体意义上,教育是一种成人的关心意向,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关心学生的不同需要。在教育本体功能上,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效率是一种既有互动性,又有矛盾性的关系。有限公平同效率是互动的,两者是可以兼得的。超前的公平同效率是矛盾的,两者是不可兼得的,甚至两者皆不可得。应按公平与效率互动的原则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据此原则就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中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初次分配不能解决的以及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公平问题,要通过再分配来解决。收入再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问题。针对收入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我国分配政策的演变,说明了中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本意仍是要注重公平与效率,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分析了提出这一原则的特殊背景。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一提法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有必要用新的提法代替这种提法。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认为,不平等并不意味着不正义,只要它符合两个正义原则。罗尔斯的第一个正义原则适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领域;第二个正义原则适用于调节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不公平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属于“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因而解析这一问题主要是应用第二个原则。罗尔斯的第二个正义原则认为不平等的分配必须以提高弱者的利益为目的,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不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按照这一原则,在教育领域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正义方式就是允许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分配,但前提是这种分配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提升。应用这一理论可以解析目前教育领域里存在的3种较为突出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