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85):31-32
本文以日本颁布的新常用汉字表为切入点,对汉字在日本的推广传播、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作用及汉语词汇存在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日本汉字改革的动向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汉字改革与中日汉字文化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前期的国语运动中,鲁迅以一种对未来负责的积极态度,也加入到了汉字命运的讨论中。他认为字作为交际工具原是大众所创造,但后来却逐渐为士大夫所收揽独占,成为与大众无缘的东西。汉字已经成为民族发展甚至生存的桎梏,改革汉字,刻不容缓。汉字改革应该走拉丁化的道路。他的观点代表了当时汉字改革观点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汉字改革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的汉字改革的动因是以之作为拯救民族命运的一个重要途径。以现在的认识来看,评判汉字改革的过去和放眼汉字整理的未来,都必须以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的效率作为最重要的标准。以此衡量,简化字的推出大大增加了汉字的总数,不仅增加了汉字学习的负担,对计算机汉字处理尤其不利;因汉字的强制合并带来计算机处理20世纪50年代之前献时简繁不能完全自动转换的麻烦;新旧字形的规定和异体字的整理则会造成对汉字历史的假造,这些都给现代化建设带来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4.
汉字历史悠久,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也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有举世无双的汉字学(中国文字学),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又大量学习和吸收了许多国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特别是1892年卢戆章《中国切音新字厦腔·一目了然初阶》揭开的近现代汉字改革运动,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汉字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可是,历时近一个世纪、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牵涉面极为广泛的汉字改革运动于1985年底审慎而又英明地降下“拼音化”的大旗,不管人们对汉字及汉字改革运动是“忆了千千万”还是“恨了千千万”,汉字研究、教学以及汉字改革时历史和现状都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的理论反思。其中,“汉字落后论”作为汉字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柱,作为汉字研究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影响巨大,几成不刊之论,可实际上却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来,汉字在形体、笔划、结构、数量上,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在汉字改革问题上,从来就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两条路线的斗争。人民群众是汉字的创造者和改革者。历史上的法家,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对汉字改革也起了很大作用。儒家却极力反对汉字改革,攻击人民群众创造的简体字和同音代替字是“俗体”、“别字”。刘少奇、林彪一伙也是汉字改革的反对派,他们大肆散布“简化字吃亏”论,“普  相似文献   

6.
汉字法律具有层次性、等级性和多形态性。早期形态的汉字法律主要表现为一种"客观式"的社会习俗认同,其性质主要体现为"社会性"和"工具性"。这给当代汉字改革和规划以启示:汉字的"实用性"先于"艺术性",汉字改革须尊重习惯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梁永国 《现代语文》2005,(8):10-11,26
自近代以来,关于汉字改革的呼声时有出现。虽到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汉字拼音化还没有显示出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汉字体系不科学、不实用,汉字难学、难写、难认、难记等观念,似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认同。这种观念不论对国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使用,还是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交流都是不利的。因此,本文拟在语言学范围内,就几个问题,重新做一番比较,说明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  相似文献   

8.
汉字改革运动曾经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汉字改革则是汉字学的分支。近百年的实践证明:拼音文字的改革探索是失败的,改革条件不成熟,拼音文字本身具有缺陷,而汉字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汉字拼音化的提法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尚值得商榷。汉字改革应当缓行。应该是改进而不是改革,以维持现状,顺应时代的变化。顺应交际的需要,顺应文字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瞿秋白同志,在汉字改革方面,进行过不懈的努力。他所研制的汉语拉丁化新文字,对我国汉字向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前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名字,应该载入我国汉字改革的史册。  相似文献   

10.
当知识分子与农民都对汉字表现出不满时,改革汉字也就势在必行。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汉字改革被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文字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与发展,书法的革故鼎新又推动了文字改革的步伐。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文字的发展演变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文字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惰性”元素,较之于灵动的书法,二者既相互作用与影响,其衍变发展又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目前社会用字失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书法的影响不无关系。改革、规范现行汉字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汉字的统一性更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书法理应发挥在汉字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走的是一条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以表意为特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把汉字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汉字改革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必须有持正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美国中国语文协会会长、旧金山大学教授、汉字现代化研究会付会长袁晓园先生应邀在我院作了题为“汉字现代化和汉字改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汉字是竖行书写的。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出现了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符号等情况,汉字竖写就显得很不方便了。于是,知识界开始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的竖行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写排列。1  相似文献   

15.
前些年,一些汉字改革的急性病者,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过多地指责汉字不能够很好地记录汉语。近年来,讨论汉字优点的文章才慢慢地多了起来,这是学术界的好现象。本文拟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出发,讨论汉字对记录古今汉语的适应性,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汉字缺乏严格规则性,难学难记,不易掌握,务必改革。过去占主导地位的文改路线是推广汉语拼音方案,走拉丁拼音文字道路。本文认为纯音素拼音文字无法取代汉字。汉字改革只能继承形声字原理,创设规则性很强的新意音字才是方向。只要规划合理、设计科学,新意音字完全可以成为最易学会掌握的世界最佳文字(不到小学三年级可学会全部汉字)。  相似文献   

18.
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汉语文改革鸣其先声的。纵观近一个世纪的语文风云,海内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汉字改革了。如果说汉字拼音化因其理论、实践乃至文化心理上无法摆脱的困惑与阻遏而难以实行,那么汉字简化却是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9.
首先,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汉字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甲骨文时代起,汉字就有繁简两种字体,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甲骨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这三个阶  相似文献   

20.
汉字改革是近些年来语文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搞拼音化还是保持现有的方块汉字模式,说法不一。本文将通过比较来阐明,汉字不宜拼音化,仍应保持原有的文字系统;改革可从减少汉字数量、简化字体、避免一义多字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