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会宁县周边的33所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管理及教研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对学校领导参与体育管理的情况、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课外体育活动列入教学工作量的情况、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会宁县中小学学校体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合肥市公共体育空间管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合肥市公共体育空间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空间设施提供主体、归属部门管理情况、体育空间设施配套情况、健身时间、距离、体育场馆规划、社区周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体育空间利用情况以及其他诸如体育空间安全问题、体育空间维护维修问题、公共精神和规则意识和交通可达性等。合肥市公共体育空间管理的不足之处有:管理人员及相关经费不足、配套的公共体育空间缺乏保障、安全管理须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设施须进一步优化。提出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经费充足,探索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完善和优化公共体育空间,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宣传公共精神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资料搜集、电话访谈等方法,对黔东南州初中生体育学习情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问、课外活动、社体活动及体育中考专项训练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本地区初中体育进入应试教育期;县城示范初中与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差异较大;影响农村初中体育教育正常开展的因素有社会观念、经济条件、对新课标的认识不足等.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不断调整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剖析,分析学校体育现状,提出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情况等,旨在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状况,提高青少年大学生体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沈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6、200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了基础教育和社会对体育师资、体育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提出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办出体育专业的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基本状况、体育教学实施状况、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情况、阳光体育了解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休闲体育的需求和行为,休闲体育的活动项目选择,休闲体育的供给与组织,休闲体育的社会、经济作用以及潮汕特色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参与活动情况五方面来调查分析潮汕四市居民参与现代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现状及社会体育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社会体育工作急需健身咨询指导、休闲体育经营开发、体育康复保健等职业化较高的人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据学校及社会实际情况定位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多层次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县域青少年是我国青少年群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消费情况也与我国青少年体育普及和推广密切相关,故研究县域青少年体育消费现状有着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四川省中江县青少年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县域青少年对体育运动很有兴趣,体育消费结构较为合理,体育消费观念健康,体育消费情况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囿于经济基础、学习时间以及公共体育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县域青少年体育消费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李春林 《考试周刊》2008,(12):137-138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解云南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认知、参与情况以及活动条件等,发现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强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消弭了人存在的高贵性,是教师精神矮化的时代症候。这导致建基于此的教育科学、教师教育、教师道德等都对教师的本体性问题隐而不谈。此外,犬儒主义将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发挥到极致,让教师精神进一步衰微,教师丧失了教育信念,对新概念、新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教学走向娱乐化与迎合化。从卑微走向高贵,教师首先可以从对真善美的超越性理解与追求入手,重思教师职业的爱与卓越,重思教师生活的审美性,让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具道德与审美实践之意蕴。其次,需要把教师教育从科学恢复到人学,进行本体论、存在论的思索,实现教师的觉醒与解放,进而让教师获得人之为人的高贵。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领域的首次学术性国际盛会,本次大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其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影响大、意义远,其宗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了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通过对本次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的分析.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会议专题讨论的五个主题和相关内容,包括论文专题划分、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并对整个论文和报告内容进行全面概述。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以期深入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之路.探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研制一产业发展一教育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新模式,构筑一个“全”学习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战略高度对巡视工作作出新部署,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巡察是巡视的延伸,巡察整改决定着巡察的实际效果。从近年来全国巡察整改的实践看,影响巡察整改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原则性,二者密不可分且巡察整改的原则性与实效性呈正相关态势,即被巡察党组织自我革命精神强,整改的原则性就强,整改实效性也强,反之则弱。分析原则性与实效性的内在关系,探究巡察整改的基本原则,可以从立足实际、立足长远、立足公平、立足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增强巡察整改实效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独立与自由精神的统一,是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并重,彰显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和而不同”哲学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重塑大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反思大学精神,以真正把握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公平思维的前提批判中,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针对神灵思维和主体思维提出的。神灵思维是人类的蒙昧思维、原始思维和前现代思维;主体思维是现代思维,是对神灵思维的扬弃,人走出了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笼,绽放出主体的伟大力量。同时也逐渐使主体陷入了自我论的逻辑,自我成为了神灵的替身。现代主体思维成为了人类整体发展的枷锁,更是教育公平思维发展的桎梏。而主体间性思维是共存思维、生态思维、和谐思维、差异思维、后现代思维。是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牵涉人类发展生死攸关等重大问题和重大关系的价值选择和思维路径。从根本上、根基上转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核心思想,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公平思维重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8.
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发展的文化产品,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招牌名称与民族的历史、思想、心理等文化内涵密切相关。透视招牌名称,可以了解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社会背景、制度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也可感悟传统伦理道德、爱国思想、群体意识等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还可窥见祈福求吉、怀旧归真、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可以说,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与信息,意识的关系,知识与认识,实践的关系,知识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三方面来揭示知识的哲学寓意;知识是人类制作并用以交流和享用的信息,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所形成的内在意识的外在显现;知识既是主体对事物认识的结果,又是对象性活动主体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是生产力的内在因素,它制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依次是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科学思维、数学思维、艺术思维。它们各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具有独特的存在形态和意义。从所研究的内容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宗教、哲学、科学三种形态:宗教奠基于世界的神秘性,哲学立足于世界的可理解性,科学则依赖于存在的可确证性。宗教思维是最早产生的思维形态,哲学思维从宗教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科学思维又从哲学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从所研究的途径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哲学、数学、艺术三种形态:哲学从质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数学从量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艺术从既综合质与量又将质与量赋形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哲学的质是纯粹的质,数学的量是纯粹的量,都具有形而上的性质;艺术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哲学思维具有超越性、批判性、反思性等根本特征,各种思维形态均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从而人类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复杂丰富性、多层次多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