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爱在成长     
李颖 《山东教育》2004,(15):59-59
王朵朵是我班的一位小姑娘,长的胖嘟嘟的,圆圆的脸上有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朵朵在班里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孩子,每天她都高高兴兴地来园,快快乐乐地回家,小朋友和老师都喜欢她。  相似文献   

2.
<正>某地的学校开展向刘胡兰学习的活动,一位家长听后很激动,并明确告诉老师不想让孩子那么小参与这么残酷的政治斗争。家长给老师写了如下一封信。老师:你好!不论是因为什么倡导孩子们学习刘胡兰,我都以常识和是非来理解发生在60年前这件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今天在市场与一位家长聊天,她告诉我,她朋友的孩子在某幼儿园,该幼儿园事儿可多了,这个老师怎么样,那个老师怎么样,保育员怎么样……最后又“善解人意”地说:“不过,我觉得咱们三幼挺好的,没那么多的事儿。老师对孩子也好。”听了这位家长的话我不禁感慨万千,她的话虽然没有含沙射影的意思,但在她面前,我忽然觉得脸上一阵阵燥热。其实孩子和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自己班里的家长当着我的面没说我们不好,但我们就真的那么好吗?平时在…  相似文献   

4.
彩色的纸     
王娟 《早期教育》2004,(11):17-17
早饭后,我正准备组织小朋友们玩活动区.几个孩子急匆匆地跑过来抢着说:"王老师,李飞他……"我心里一惊,急忙问:"李飞他怎么了?"几个孩子并没马上回答我,只是又拉又拽地把我带到小朋友自己放物品的柜子前.跑在前边的一个女孩儿"噌"地一下拉开了李飞的抽屉说:"王老师,您看,他偷拿了班里那么多的彩色纸."看到此景,我略沉思了一下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来,孩子们,咱们是不是先把纸放回去,别人的抽屉是不能随便翻的."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点儿疑惑,不解地看着我,似乎在问:他拿了班里的纸为什么不批评他呢?在我的耐心解说下,他们若有所思地把纸放了回去.  相似文献   

5.
正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饱、睡好、玩得高兴、学得愉快,成为受同伴和老师喜爱的小朋友。可当孩子回家抱怨"老师不喜欢我"时,你该怎么办?4岁的妞妞刚升入中班,新换了班主任,她明显不适应,回家委屈地向妈妈倾诉:"老师不喜欢我,她喜欢朵朵,今天提问朵朵了,还对朵朵又亲又抱。"妞妞妈听了女儿的话有些焦虑:都说和老师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可我们并没有什么经验,女儿又内向敏感,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大哭之后     
上周与同事王老师为工作闹了一点误会 ,生性敏感脆弱的我忍不住在班里大哭了一场 ,以发泄内心的郁闷和委屈 ,没想到 ,我哭了以后……首先班里的孩子们大受惊吓 ,刚才还说说笑笑打闹游戏的孩子们 ,听到哭声都停止了活动 ,胆子小的都老老实实地坐在了椅子上 ,几个小女孩则跑来说 :“丁老师 ,你别哭了。”有的见我哭 ,眼里也含着泪。我哭时学前班的刘磊正好看见 ,平时爱与我打闹的她跑到她老师那儿说 :“丁姨哭了 ,是不是因为昨天我和白雪揪她的辫子玩?我得和白雪向丁姨赔礼道歉去。”下午 ,班里的李舒萌对接她的妈妈说 :“妈妈 ,丁老师被我们…  相似文献   

7.
从心开始     
田佳 《今日教育》2009,(11):38-38
新学期,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我积极地和她进行交流,领着她认识班里的孩子,希望能帮助她快一点适应这个新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8.
每天下午起床后,我都要为班里的女孩子梳头 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给女孩子梳头时,很多男孩子都把自己的帽子取下来,然后摸摸自己的头。一开始我觉得这是孩子们自己闹着玩呢,可是每次给女孩梳头时,有几个总这样。 有一天,张楾的妈妈对我说:“张楾怎么也不剪头发,你看都这么长了像个女孩子。”事后,我把孩子叫到身边,问他:“你为什么不剪头发?他咧着小嘴,害羞地小声说:“我想让沈老师也给我梳梳头。”听了孩子的话,我才猛然明白男孩子们为什么都故意弄乱自己的头发,为什么张楾不愿意剪长发。孩子们把梳头当作一种爱抚,一种被爱的权利。长期以来,梳头只是女孩子的专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是我们班里的"老小"。"老小"这个名字是老师起的,每次听到老师同学们这么喊我,就觉得好像是家人在我身边一样,心里暖暖的。我还有23个哥哥姐姐,他们叫"老大、老二、老三……老二十二、老二十三",这些名字都是老师按照我们年龄的大小起的。老师说,她姓"老",让我们都跟着她姓"老",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0.
一直来,有一位温柔美丽的老师是我心中的偶像.她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中主人公蔡老师.她从来不打骂孩子,爱教孩子读诗,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她.我想:像蔡老师这样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老师,她的教育中不仅仅是爱,更有爱的方法,爱的艺术.因此在蔡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我努力做一个诗意的班主任,营造诗意飞扬的班集体,让我的学生们在诗意的教育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理解童心     
泉泉是我们班里的男孩子,认识他的人都说:“这孩子挺聪明,但是个性太强,不合群,不爱讲话,像个独行大侠。”开始我也这么认为,经历“搬枕头”事件后,我改变了看法。一天午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入午睡室。几个孩子忽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泉泉在乱动别人的枕头。”我转头一看,果然,泉泉正在忙碌地“搬运”着小朋友们的枕头,我赶紧上前阻止:“泉泉,不要乱动小朋友的枕头,这样做不礼貌。”可是,泉泉专注于“搬运工  相似文献   

12.
开学的那天,仅仅6岁的孩子们第一天上学,都十分兴奋,一张张小脸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可是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却传出了断断续续的哭喊声。原来是我们班里的一个特殊的孩子———自闭症儿童,她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都非常排斥,缺乏安全感,过度依赖自己的父母、亲人。当时她哭得很伤心,有股誓死不离开父母的架势,是石校长好不容易把她哄到我的身边。缺乏经验的我用尽浑身解数,仍不能使她平静,又是石校长提醒了我:“看老师多喜欢你呀?老师快亲亲我们!”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吻了这张满是泪水的小脸蛋。也许正是这一吻,使她真实地感受到了老师…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里的孩子特别浮躁,这可能与我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最近我儿子生病住院了,我请了一段时间的假没来园里,所以孩子们有带班老师来照顾和学习,可能是孩子们欺生的原因,孩子们都不听带班老师的话,所以养成了上课坐不住爱说话,没有安静"倾听"的好习惯。带班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于是不管是在听老师还是他人讲述时,都喜欢争相  相似文献   

14.
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断 :  1.一天 ,幼儿园老师问一群孩子 :“花为什么会开 ?”   第一个孩子说 :“花睡醒了 ,他想看看太阳。”   第二个孩子说 :“花儿一伸懒腰 ,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 :“花儿也有耳朵 ,他想出来听一听 ,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   ……   孩子们的回答感动了老师 ,她原先准备的答案相比之下 ,显得十分苍白——“因为天气变暖和了。”   2.有位教师对一年级小朋友说 :“谁来叙述一下小蝌蚪演变成小青蛙的过程 ?”这一问 ,教学卡壳了 ,小朋友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不知该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16.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看看其他孩子依旧在我身边说着笑着,我便没有追问下去,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好不再回来”这几个字重重地压…  相似文献   

17.
开学初,我班来了一位名叫佳蕾的小女孩。两个星期过去了,她渐渐显出特点来:文静、干净,很少和小朋友说话,别人活动时她就静静地站在一边;学习的时候很认真,老师的话句句听得进,但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班里有这样—位孩子,就好像没有她一样,虽然省心、省事,却不容易接近。有一次,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各自玩去了,图书角只有她一人正安静地看书。于是,我走过去在她  相似文献   

18.
正劳动其实就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里。在各种劳动中,孩子不仅能体会劳动的乐趣,还能感受到"我可以"的积极反馈,因而变得更加自信。在幼儿园大班里,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大扫除,每个孩子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孩子负责擦玻璃,有的孩子负责擦玩具柜,有的孩子负责整理班级的玩具,教室的门也擦得很干净。教室里一时间充满着忙碌、热闹的景象。老师走过来问孩子们:"你们累不累?"孩子们都兴奋地说:"一点都不累,我们喜欢干活!"  相似文献   

19.
翟聪聪 《班主任》2013,(3):30-30
班里要开设“笑脸墙”专栏,我特意请一位美术老师来帮忙,希望在她的指导下,班里48个孩子都能把自己可爱的笑脸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刘文东 《广东教育》2006,(7):115-115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