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芸和日本青年浩相知相爱并结婚,现有一双可爱的女儿,老大九岁,名叫沙多米,老二七岁,名叫妹妹。从芸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有趣的暑假作业去年暑假俩孩子各背着个沉沉的书包来到我家,一进门就趴在桌子上做作业,画画。我感到奇怪,难道日本孩子的作业负担也这么重?芸说,她们是准备“论文”。我更奇怪了,九岁和七岁的小孩子会写什么论文?芸解释说,其实,日本小学生暑假无“规定作业”,所谓“论文”,是让小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做一件事,把观察和学会这件事的体会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叫“研究”,最后做个总结就算是“论文”了。例如孩子种…  相似文献   

2.
美国儿童教育家戴尔比特说:“现在有些孩子上学最怕的就是写作,写起作文来十分吃力,写出的文章生硬苍白,他们这种状况很令人担忧。其实,指导孩子学写小论文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只要教育者教之得法,让孩子写好小论文是完全有可能的。”写小论文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便是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我们应走出“写论文是大人的事,孩子做不出来”的误区,引导小学生去观察、思考、总结,这是提高孩子的创新素质的当务之急。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小论文呢?一、大量阅读,造就写作优势阅读是写作的基…  相似文献   

3.
冯来仙 《山东教育》2004,(19):125-126
芸和日本青年浩相知相爱并结婚,现有一双可爱的女儿,老大九岁,名叫沙多米,老二七岁,名叫妹妹。从芸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微笑的力量     
暑期培训班结束后,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宋老师,你好,我是倪剑的爸爸,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倪剑?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小男孩:圆圆的脸,乌溜溜的大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牙。可是这男孩只是暑期数学思维培训班里的一名学生,并不是我们学校的。我有些奇怪:“请问,你有什么事吗?”“我的孩子想转到你的班上,可以吗?”我一愣:“你要把孩子转到我的班上,为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孩子说,他喜欢你!”听得出,电话那头的倪剑爸爸很高兴。“哦!”我既开心又意外,“可是,我并没有为他做什么呀?”“不!”倪剑的爸爸说得非常肯定:“你做了!”…  相似文献   

5.
谈起“小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签字好不好”,我先说这样一件事:去年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小逸,脑子蛮灵活,可是学习成绩不大理想。要说缺点嘛,就是贪玩,作业拖拉,语文和数学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他总是草草了事,或者干脆不做。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逸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工作较忙,很少有时间操心自己孩子的学习。父母知道  相似文献   

6.
记得我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准备出去玩。他把掩着的门用力一拉,谁知房间里半掩着的窗扇“啪”的一声关住,他觉得很奇怪,没有风,窗扇怎么会关住呢?他想去看个究竟,又随手把门关住了,不料窗扇又开了。我回家后,他给我讲了这件有趣的事,还反复做了几次给我看,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笑了笑,没有立即回答,叫他动动脑筋,以后会知道的。 几年过去了,这件事我几乎淡忘了。一天晚上,孩子正在房间里做自然作业,我进去后,他高兴地对我说:“爸  相似文献   

7.
我爱我家     
听说动物有“食物链”,可有一天,我意外地发现我们家也有一条“链”。暑假,我自愿去报名上3L英语班,这可引起了大“骚动”。第二天,家里便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议论这件“大事”。爸爸先发言说:“我认为孩子做得对,暑假两个月十分漫长,会虚度很多时间,学英语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更可以让暑假过得充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想法。我举双手赞成!”这时妈妈站起来,反驳爸爸的话:“暑假嘛,本来就是休息的!为什么还要去学英语呢?孩子已经很累了,就不去了。你说我说得对不对?”说着,给了爸爸一个眼色。爸爸看了,无奈地点了点头。一见这架势,我立刻说:“暑…  相似文献   

8.
美国儿童教育家戴尔比特说:“现在有些孩子上学最怕的就是写作,写起作文来十分吃力,写出的文章生硬苍白,他们这种状况很令人担忧。其实,指导孩子学写小论文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只要教育者教之得法,让孩子写好小论文是完全有可能的。”写小论文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便是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我们应走出“写论文是大人的事,孩子做不出来”的误区,引导小学生去观察、思考、总结,这是提高孩子的创新素质的当务之急。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小论文呢?  相似文献   

9.
最近,南京的一些心理学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 1.“傻瓜、无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做这件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9.“你若考一百分,我就给你买XXX。” 10.“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孩子为什么害怕听家长说出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好老师     
潘老师说话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就像妈妈对孩子说话一样亲切。有一次刚上课,我对老师说:“老师,我忘了做一件事。”“什么事?”潘老师和气  相似文献   

11.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与作假     
暑假刚刚结束,去听了一堂五年级的作文课,题目是《记暑假里一件有意义的事》。印象中这个题目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几乎是每年写一次,我当老师后也叫学生写了很多次。二三十年过去了,想不到我们的孩子还在写。作文指导课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审题,老师说,这个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啊?五年级学生因为这样的题目写多了,自然不成问题,他们很快就抓住了题目的重点“:有意义。”老师说“:对,我们这次作文就是要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暑假里做过的事情很多,哪些是有意义的呢?”这也难不倒学生,他们知道学习是有意义的,劳动是有意义的,拾金不昧是有…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 “你知道,我的女儿才9岁,不该出现这种事的呀。”“孩子怎么啦?”我问道。“哎,我都有点不好意思说。”这位母亲顿了顿,“她从上学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用手抚摩自己的下身,并且出现快感反应。”“哦,是吗?你家有女初长成了, 9岁女孩有了初步的性意识,虽然早了点,但还是在正常范围内。你需要认真关注她了。”“有一次被我发现了,她立即停止,然后大哭起来,边哭边告诉我说:‘妈妈,我也不愿意这样弄,可就是想摸,控制不住自己。’”  相似文献   

14.
礼物     
一天下课,敏敏跑来对我说:“老师,我要请我爸爸买一样礼物送给你。”我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要买礼物送给我呢?”她说:“前天,佳佳也送东西给程老师的。我爸常出差,我也要他买礼物送给你。”这时,我记起那天程老师见佳佳小朋友项链上有个漂亮的小瓷猫,就向她要了一个。没想到这件事被幼儿记在了心里。我思索着怎样做才不伤孩子的心,又能及时挽回这不良影响呢。上课了,我对小朋友说:“刚才,有位小朋友说要叫爸爸买个礼物送老师,我很高兴。但是,礼物要用钱买,你们会攒钱  相似文献   

15.
友人曾经向我说起这么一件事:邻家有一小女孩上小学三年级,某日放学回家,神采飞扬,脸上写满笑意,心情好得不得了。她爸爸觉得很奇怪,问其原因。“你猜猜看。”孩子调皮但不无得意地说。“今天考试得了好成绩?”“不是。”“选上班干部了?”“不是。”“上课被老师表扬了?”“不是。”……做爸爸的怎么也猜不着正确答案。最后,小女孩附在爸爸耳边悄悄地说:“爸爸,今天中午我在走廊上踢毽子,班主任老师从我身边走过,他轻轻地摸了一下我的头,走了几步,还回过头来朝我笑了笑。爸爸,老师摸摸我的头,那种感觉真好!”“老师摸摸我的…  相似文献   

16.
王新波 《中国德育》2012,(14):11-13
近期,网上一个对比中美小学生暑假生活的帖子引发了广泛关注。帖子中列出了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如开睡衣晚会、野营、远航、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等,第100条是美国小学生暑假的最重要目标——玩得高兴!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暑假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一名极富天分的孩子,教育者或父母将会怎么办?一位校长曾打电话给我:“我遇到麻烦了。”他说:“一名小学生写了一篇名为‘慧核的性质’的论文,他的教师看不懂,我也看不懂。”我径直去了这所学校,并且见到了这位名叫迈克的男孩。这是一名8岁的男孩,一头黄色的...  相似文献   

18.
你也许不相信,现在日本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热销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部门当红的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正在叫座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教子学干家务事暑假快要到了,想想小孩子整天在家没事做,何不学学日本的做法,让孩子攻占厨房。小朋友进厨房,在多数家长眼中是危险、麻烦的事。日本为什么兴起“一岁厨师”、“在厨房里长大的孩子”呢?这个风气来自各界的推波助澜,包括幼教界、媒体、社会学家、烹饪学校及儿童产品厂商,都在大力鼓吹做家务事对小朋友和家庭的好处。9年前,NHK教育台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19.
一次,在与一个学生家长谈话的过程中说到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那个学生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最近回家总是说上课时要积极地举手发言,我感到很奇怪,我的孩子以前是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孩子说,梁老师如果发现哪个不经常举手发言的学生举手了,除了表扬外,还会走过去摸摸他的头。  相似文献   

20.
我为何而生     
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带着老家人,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17岁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青年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青年谈谈。“孩子。”她说时,青年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睬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些除了你没人办到的事吗?”她反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