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晚清决策体制、方式、程序、信息与主体人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外交决策制度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晚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其后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向和性质,在近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清保守派在外交上的保守主张主要表现为:拘泥于传统外交礼仪;对外交涉坚持强硬态度;反对派遣公使外国;在“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等,这些做法与主张严重阻碍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进程,对晚清政府的内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地方外交作为清朝政府外交行政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带来了地方外交权膨胀的严重恶果,但在处理地方对外事务,推进中国外交近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奕Xi是推动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先驱。在他主政期间,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意识的启蒙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渐变。  相似文献   

5.
浅析晚清主流外交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国内、国际两种因素的制约,晚清主流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被动的演变过程,它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客观上也反映了近代中国险恶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美国第一位驻华大使蒲安臣,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万国公法》引进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礼仪制度的近代化,加速了驻外使领制度的建立,使晚清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8.
奕是推动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先驱。在他主政期间 ,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 ,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意识的启蒙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渐变。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朝贡体制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这套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经历了由朝贡体制到条约体制再到近代外交体制的递嬗。一方面,反映了晚清逐渐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中国的外交体制渐次进入了近代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11.
晚清传统士绅、学堂学生、留洋人员等不同出身的粤籍驻外领事群体早年阅历与行事不尽一致,但以派驻使馆领署襄助馆务与入职总理衙门(外务部)帮办交涉对外交素养的提升最为重要,经此长期见习历练,粤人风云际会、捷足先登,出洋充任领事的数量遥遥领先,质量远迈同侪,对于中国外交近代化与外交官职业化进程居功甚伟。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在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人外交思想的整体框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其次,群体是审视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对特定群体外交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再次,从西方传入的均势观念对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与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郝淑霞 《教育评论》2012,(4):132-134
晚清时期,语言障碍曾造成中国对俄外交困境。京师同文馆俄文馆为了适应中俄外交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主要以培养对俄交涉的翻译、外交人员为目标,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俄文外交翻译人才,在中国俄语教育史及外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之前,晚清政府根本没有国家主权观念,之后,随着国际公法的传播逐渐产生了国家主权观念,并学会运用国际法在中外交涉中维护国家主权,虽成效不大,但至少证明近代中国开始转变传统观念与世界接轨,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基于此,从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认知、对国际法的运用及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的外交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翁同騄文献丛编》之六即将出版,本人应邀作序遂得先睹之快。此集翁氏文献不仅弥补了若干已刊晚清外交史料之阙,且涉及许多内幕,破解了其中历史之谜。本文辨析四则:其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文本异同的最初发现;其二,曾纪泽中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背景;其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其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关于晚清外交制度的研究便已起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随着近代中外关系史和外交史研究的进展,晚清外交制度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晚清外交制度的研究仍相当薄弱,尚有较多研究盲点和空白。因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转变研究取向,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晚清外交制度的研究很必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作为西学的一部分,近代国际法传入中国,促进了近代外交关系的转变。清政府首次正确运用它解决了发生在中国领海的普(鲁士)丹(麦)大沽口船舶事件,这是晚清外交的一场胜利,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晚清外交。  相似文献   

18.
奕忻(1833~1898年),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1861年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忻是晚清朝廷中位重资深的重要人物,在他当政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客观上推动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是中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的。这一思潮影响广泛,引起了社会变局。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都提出了自己的重商主张,虽言论不一,但主要商业思想较为一致,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商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1866年,清政府派遣斌椿使团赴欧洲游历考察,是晚清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自马嘎尔尼使华以来,中西之间一直围绕遣使问题展开争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确立了外交代表常驻北京的制度,同时也不断要求清政府能够遣使西方。其中,赫德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在清政府内部为是否遣使犹豫不决之际,赫德的休假回国,为清政府的遣使尝试提供了一个契机。最终,清政府选派斌椿带领三名同文馆学生,随同赫德前往欧洲观光并做考察报告。斌椿使团虽然不是清政府正式的外交代表,但其作为清政府向西方遣使的首次尝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