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水扁在既不愿接受“一中”。又不敢面对战争的情况下。选择了“第三条路”:所谓“和平独立”之路。这一条路的目标能否达成姑且不论。但其过程却是以对台湾人民的认同做根本的改变。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埋下巨大的变数  相似文献   

2.
陈水扁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7月23日,住在当时最豪华的王府饭店。对他的来访当时是有争议的。因为陈水扁在1989年11月的“立委”选举时,公开刊登竞选广告:“台湾独立万万岁”。后来经研究,认为他既然愿意来大陆沟通,毕竟是好事,还是接受了。由此也可见祖国大陆的度量。陈水扁提出了一些要求,因为事涉敏感,无法满足,还是时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唐树备见了他。只陈水扁一个,没带任何人。陈水扁着重了解“动武”问题。他问什么情况下不会打?说是在大陆的台商很担心。他表明两岸要“政府的谈判”,反对国共谈判。交谈基本上是一问一答,陈水扁反应很快…  相似文献   

3.
他从日本来,欲刺蒋介石……蒋介石怒言:“他搞台湾独立,我搞他脑袋!”……女特工轻舒玉臂,就把男刺客推进了地狱……  相似文献   

4.
当前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是美国、日本、“台独”势力三大障碍。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是大陆与两岸的民间。两岸关系的未来,决定于如何处理美国、日本与“台独”的关系,其中起最后作用的当然是两岸民间,  相似文献   

5.
连宋相继登陆引发的两岸亲情互动,使得陈水扁在台湾大演变脸戏法——在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压力下,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却  相似文献   

6.
半年前.在博鳌.郑必坚首次提出了“和平崛起”理论:半年后,当他再次来到博鳌.“和平崛起”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命题。“和平崛起”.并不仅仅是郑必坚个人的思考.而是这个国家对过去25年发展道路的总结.对未来道路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云飞 《中国新闻周刊》2004,(18):20-20,22
从“国家统一法”到5·17声明,中国政府发出明确信号:将 不惜一切代价,粉碎“台独”图谋  相似文献   

8.
台湾"立委"选举,虽然"泛蓝"席位能维持过半,但"台独"势力今后仍会不断在"红线"附近游走,并试图突破底线,这种时时刻刻存在的危险,与大陆发展所需要的长时期和平之间的矛盾,加上美国遏"独"的半心半意,将构成台海局势持续紧张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和平”理念可以转译为“尊重”、“欣赏”、“赞赏”、“公平”、“公正”、“大爱”、“支持”、“友谊”、“祥和”、“和谐”等一切有利于和平的理念。分散的、弥漫于无数细节中的“和平”瞬间汇流成强大的、厚重的、富于感染力和教育力的“和平”氛围。  相似文献   

10.
陈水扁渐进性“台独”梦想近来正在加快步骤!“公投制宪”风波尚未平复,12月7日晚,台湾民进党在台中市举办的大型造势晚会上,陈水扁又表示,将在明年3月20日的“大选”时,同步举行所谓“防御性公投”,该“公投”的题目就是要求大陆“撤除瞄准对台湾的导弹”,并“公开宣示不再对台湾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11.
台“研考会”主委江宜桦3月12日说,随着最近两岸故宫的合作可能性,两岸档案联展可以期待,已交代档案管理局往这方面规划,只要两岸和睦气氛继续,“我想我们是做得到的”。据“中央社”报道,江宜桦12日上午于“立法院”答复质询时表示,两岸档案联展基本原则是展示不涉及机密的档案为主,过去两岸有很多共同历史曾有交集,但最机密的档案一定不会展出。他说,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档案管理研讨会将于今年8月举办,“我个人当然是主观上有这个意愿,若能参加的话,我们会去参加,”但要看政治情势变化,届时会依规定提出申请。  相似文献   

12.
龙先生的观点总能在华人社会激起涟漪。我们或许可能不同意她在某篇文章中的某个结论,但我们理应了解她的思维方式、推理逻辑和价值观,更理解她作为中国文人的一片苦心。一个开明、开放的社会应该能倾听各种声音,正所谓兼听则明。沟通是理解的前提。人们也许一时还难以相互理解,但这不应成为妨碍彼此沟通的藩篱 编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德治”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国记协提出的《关于积极响应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回报告团倡议书的意见》给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吹来了强劲的东风,给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并激发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反恐的大趋势下.通过军事政变、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变得越来越困难。不过,外部干涉势力以及内部在野势力并未放弃实行政权更迭的野心,而是改变了行为方式,如今美国更倾向于通过选举策动“颜色革命”在对象国进行和平夺权,这就为大众传媒参与政治运动的最高形态——政权更迭提供了尽显“英雄”本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意在挽回颓势。但在推动“法理台独”的道路上,他将重负压力,举步维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冷战”的消除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国际关系的主流趋势。但是“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世界从此太平。旧的对抗消失,新的对抗又会产生。  相似文献   

18.
对“红读”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峰 《图书馆杂志》2001,20(11):34-36
新形势下,具有二十年发展历史的“红读”活动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重新确定其目的和发展方向,是制定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活动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和“自我实现与超越的人”; 活动的发展应以构建“阅读社会”为方向,这样才能推动“红读”活动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闻爱好者》2007,(7):47-47
31.台湾的一些社会团体如“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有“中国”、“中华”字样者,应加引号表述。 32.不得将台湾称为“福摩萨”,如报道中需要转述时,一定要加引号。 33.南沙群岛不得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  相似文献   

20.
《岩松看台湾》从7月11日起在“东方时空”和台湾东森电视台同时播出,节目由《台湾印象》和《台湾人物》两部分构成,每期约25分钟。《台湾印象》以记者现场报道为主,带观众走进台湾故宫等历史文化景点,路线囊括了从北到南的台湾主要城市,涉及岛内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台湾人物》以专访岛内政治、文化、经济名人为主。两地媒体的成功合作可以说是做到了两岸“三通”,媒体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