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亲杀婴母题在西方学本中屡见不鲜,却未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其实这一学母题在重构母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科学社会领域历时性地追溯母性构建的历史,可说明“家的天使”的母亲形象是男权社会统治妇女的意识形态的外化;把学中母亲杀婴现象作为切入点,有助于对母性概念进行解构,并以此重构母性。  相似文献   

2.
"五四"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母亲的名义进行书写,讴歌母爱,抒发母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思母性的缺陷,来拆解传统母性价值,解构母性神话,重新认识母亲的地位。她们对父权社会中神圣母性的解构,一方面体现在对父权话语强加于母亲身上的虚构神话的清除,重塑一个新的母亲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建构女性自身的性别文化价值,建构女性自身传统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母性是母亲所具有的特性,也指成为母亲的才能。幼儿师范学校的母性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乳媪和保姆",而是让她们学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做一名"最好父母"般的幼儿教师做准备。母性是由母爱、母艺和母德三部分组成,所以母性是可教的。在对学生进行母性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教师教育,主体性教育,生活教育和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4.
吴昕孺的散文《母亲的河》,采用第三人称“她”的口吻写母亲、话母爱、赞母性,却将汹涌的激情转化成一种非常冷静、内敛的表达,反差如此之大,好像在说别人的母亲如何如何,和作者一点关系也没有似的,冷静得让我们不敢接受!作者的冒险之举,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5.
父性的故乡     
连亭  少君 《中学生百科》2023,(Z6):102-106
<正>我惊讶地发现,人们对故乡的回忆,总是母性的;几乎所有对故乡的文字描述,都把故乡比作母亲而非父亲。我也不例外,想起故乡最先闯入脑海的也是生育我的母亲。母亲是在一座年代久远的山村小瓦房生下我的。小瓦房是家族大宅中并不起眼的一间,也唯有这一间是属于父亲的,其他房屋则分属不同的族人。  相似文献   

6.
教育之母性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2,(11):73-75
值得人一生回味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家,二是母校。为什么把就读过的学校叫做母校?母校和母亲对于人以及人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母校和母亲的共同点在于“母性”,养育、疼爱、管教等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战争小说的母亲形象,经历了革命母亲、本色母亲和妻性失衡式母亲的嬗变过程;经历了精神特质由革命化向人性化、世俗化下移的转变过程。作家们以母性原型为本色,凸显出母性中的共性,感人至深地写出人人心中对母性的美与善,将母亲的本性作为人道与文明的宝塔,照射与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灵魂栖所,点亮了人们心中所有的母爱之光,并在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革命母亲形象的光泽也在于此。将妻性失衡式母亲形象作为叩询历史、拷辨人性的艺术载体,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选择,它使母亲的形象闪现出前所未有的理性光泽,预示出母亲形象塑造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眼睛     
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闪耀着母性的智慧的光辉。柔柔的覆盖着我,伴我前行。那便是我的启蒙老师周慧敏的眼睛。我上小学那一年,老师刚做母亲,年轻而美丽;如今,她怀里的小女孩也早已做了母亲,而留在我记忆中  相似文献   

9.
端木以男性的眼光和需要,塑造了"母亲"和"灵姨"这样充满母性特质的女性形象,她们寄托着作者对爱与美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母性膜拜。本文挖掘了端木对《初吻》中"母亲"和"灵姨"形象描摹的深层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母亲     
你用那警句般的眼睛看我你用那歌曲的声音唤我。我光着脊梁柔柔地穿着你的厚爱一次次从田野抒情而来母亲啊  相似文献   

11.
焦敏 《文教资料》2009,(21):13-16
塑造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以昭显母性的力量是小说<丰乳肥臀>的使命.然而,这样一种母亲形象并没有挑战男性为主导的权利结构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一方面,小说以母性定义女性将女性限定在母亲的角色,因此湮灭了女性的主体,另一方面,社会及制度倾向于从父权的角度,建构一个理想的母亲形象,并以此规范母亲及母亲的行为,以确保父权价值的延续,母亲成为父权秩序贯彻的载体.此外,一个超越了民族斗争而孕育生命的母亲成为了民族运动的场所与目标,女性在民族运动中的主体性及自主力量被剥夺,女性被进一步物化.  相似文献   

12.
准妈妈:lindawhite answer:母性大发 从来没有指望过养儿防老,因为自己也顾不上孝敬父母。一度想过不要孩子了,但是一旦知道自己怀孕了,母性大发,非要留下来不可,几乎没有理由的!老公坚持不要孩子,觉得生孩子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付出多得到少。但是现在我一定要,他也没辙。也许每个女人天生都是做母亲的料,现在宝宝在我的肚子里才14周多,我已经感觉到很多很多做母亲的幸福了。  相似文献   

13.
祥林嫂和曹七巧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典型的母亲形象,她们都是牺牲在封建婚姻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同为母亲,祥林嫂和曹七巧却有不一样的母性。祥林嫂身上散发出人类最原始的母性,是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本真甚至有些愚钝的母性;而曹七巧则暴露出被父权制异化了的母性,她更多地带有母性中"恶"的因素。由祥林嫂深沉而备受悲悯的母性到对曹七巧形象分析中的"审母",我们发现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母性的叙述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莫言作为当代十分重要的一位作家,塑造过众多女性形象,其中对母性的想象是极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莫言本人也毫不讳言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认为母亲、故乡、童年是自己创作的三大灵感来源。通过对莫言笔下的母性想象进行分析,阐明这种想象与土地意象以及母性崇拜的联系,同时对其所包涵的博大性、抗争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对种族退化的启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取我的肋骨吧!"又一个母亲这样对我说。自从做整形医生为病人造耳朵以来,有多少母亲这样说过,已经记不清了。以前也常常感怀母性的伟大,但是这次触动尤为刻骨铭心。坐在我对面的是这样一对母子。母亲,一眼看过去,你就会被她眼神中的哀伤所牵引。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和怯懦!50岁左右,一家大型国企的财务人员,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风韵犹存,人情练达。可是,我眼前的就是一个被痛苦煎熬的老妇人: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脑后,完全没有修饰;上睑深陷,脸"取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她从小失去母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感体验。她以这种极端的体验,书写了一群非常态的母性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更多的是冷漠、自私,有的甚至是畸形变态。张爱玲在作品中毅然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对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产生质疑,打破了母性讴歌的传统模式。这些母性形象折射出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为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蔡晓燕 《文教资料》2011,(26):17-19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第五个孩子》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因第五个孩子本的出生而分崩离析的故事,同时它又是一部关于母性的小说,描述了一位母亲异样而又痛苦的怀孕、生产和养育经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小说中的母性经历,以及莱辛对这一主题的严肃思考。研究发现,莱辛笔下的母性体验颠覆了传统母性神话,挑战了父权体制下为母之道的意识建构,为母亲实现主体性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作者也暗示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不能局限于母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揭开了笼置在母爱上的温情面纱,裸露出母性中丑陋的一面。母亲不再是圣洁、美丽的代名词,她们的行为是女性负面人性特征在外界刺激下的直接表现,是求取生存,自我保护本能的一种自然反应。  相似文献   

19.
母性意识和母亲能力是幼师女生从事未来职业的必备素质。母性是可教的,因而母性教育是可行的。母性教育可以从母爱、母艺、母德三个角度,通过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和专题讲座等途径进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母性品质和掌握幼儿教师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莫言的《丰乳肥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上官鲁氏进行分析,发掘这一人物身上伟大的母性光辉。文章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的:热爱生命,敢于反抗的母亲,无奈、宽容无私的母亲;呕心沥血、无所不能的母亲;真实而悲哀的母亲。从母亲所散发的母性光辉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悲剧意味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