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县是中国行政区划中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行政组织机构。中国人的区域文化认同主要是以县为基本单元,所谓乡情、亲情都负载在县这个概念之中。县意味着家乡、亲人、亲戚、老乡,到了县境,就意味着安全感、归属感。在数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变迁中,中国以县为地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心理区域,积淀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群体性格,这些群体性格反作用于地域文化,相互助长,成为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特质。这些特质具有潜隐性、固着性、排他性,有些县域文化性格比较积极、宽和,与主流文化匹配润和;有些则比较消极、狭私,与主流文化相对抗。从文化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角度,开展县域文化与居民性格研究,为区域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具有独特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珂  黄良柏 《科教文汇》2008,(30):229-229
民族性格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而改变,任何一个外在的、凝固不变的概念都不可能概括它。民族性格的精髓在于缩影式地凝聚了某一民族某一时期的历史必然。曹禺的功绩,在于透过历史的硝烟迷雾,发掘我们“国人的灵魂”。如果说。鲁迅以一个思想家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从寻求革命动力和革命道路的立场出发,自觉地探讨国民性,那么,曹禺则是以一个正直知识分子对人生缜密的观察和历史细致的思考,从推动社会前进的立场出发,不自觉地探讨国民性,这种客观的艰苦的思索使他在剧作中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性格的人物形象,因而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淘汰和洗濯。  相似文献   

3.
祝清 《内江科技》2010,31(11):45-45
关于语用失误与人的性格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研究似乎不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旨在通过语用失误和人的性格的分析,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透过语用失误来把握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从中华民族传统性格的维度阐析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芬  赵丹琦 《科教文汇》2008,(32):209-209
自1976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开始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三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的发展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同时引起有关国家对中国发展意图的疑虑。为了消除国外对中国发展的不必要担心。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坚定地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因此,系统研究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性格是其不可缺少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秦健倩  石勇 《内江科技》2011,32(1):32-32
本文分析了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并结合当代青少年的不良性格的表现进行阐述,认为拓展运动对部分青少年的不良性格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琳 《科教文汇》2013,(28):103-104
吸纳汉文化是日本文学的重要传统,而吸纳不代表单纯地模仿,日本文学在对汉文化的继承中,也体现出诸多的发展。《竹取物语》是在民间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以赫映姬的形象为例,可以更好地探讨作品中对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明  程凌华  梁娟 《科教文汇》2011,(22):205-206
作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中以新闻立报、以硬新闻和民生化的倾向受到了受众的喜爱,"今日重点"是其在主流化转型之后开辟的专版,以贴近性的新闻报道为主,其典型人物的报道、民生味道十足的视角、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等手段对市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了2009年10月到12月期间的"今日重点"进行分析,用具体案例和统计数据对报道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以视听媒体为载体,遵循视听艺术规律,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这类作品在对生活过程的忠实记录和生动的细节描述中,表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评判和情感,从而成为当代人审视社会问题、了解历史文化、展示人物风采的重要窗口,是高文化品位电视节目的代表。《家在我心中》是一部彰显纪录片之美的作品,真实美、戏剧美与人文美交织融合,体现了纪实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马晓炜  黄乐 《科教文汇》2013,(16):112-112,115
感谢语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表达,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红楼梦》中感谢语的语料分析,我们将感谢语分为直接感谢语和间接感谢语两部分进行讨论,主要从它们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界东 《科教文汇》2012,(34):101-102
本文所述物质全息教学法是以具体物质(明矾)为织梭,以“化学”定义为经,以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为纬,以引申触类为组织方法,力图将零散的化学教学内容编织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化学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