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薄、金钱第一的本质。当于勒穷时,菲利普夫妇骂他是个“花花公子”、“无赖”、“流氓”;当于勒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夫妇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认为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整天盼着他早点回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儿子和女婿到哲尔塞岛去游玩,恰巧遇到于勒,发现他又破产了,这时他们又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了。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
历来的论者,都把《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定性为“自私、冷酷、刻薄、虚荣、势利、无情”的典型。其实,仔细分析文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性格中也有比较懦弱,甚至比较宽容的一面。在这篇小说的插叙中,作者明确交代于勒“行为很不端正”,“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试想,如果菲利普夫妇也像于勒一样是“坏蛋”、“流氓”、“无赖”,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财产,能被于勒一次次侵占、一次次挥霍吗?如果菲利普夫妇不顾及兄弟情感,不是乱棒把于勒赶出家门,就是把于勒告上法庭,断…  相似文献   

3.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大都认为以“我”的父母对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但我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首先,菲利普夫妇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后,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夫妇应得的那一部分。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买日用品通常是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于勒的所做所为无疑是给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从这点看,菲利普夫妇并不是冷酷自私的,他们对弟弟还是宽容的。其次,生活迫使…  相似文献   

4.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大都认为以“我”的父母对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但我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5.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已近尾声,笔者请学生归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A说:“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学生B说:“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是个精细、刻薄、泼辣的女人。”学生C说:“菲利普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被选入很多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对它的解读也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教学是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解读来剖析法国资本主义初期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近些年有些教师要为菲利普夫妇平反了,就如对《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的解读一样,从生活的角度给予菲利普夫妇很大的理解,使其行为合理化,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品悟,最起码摆脱了写、读时代贴在人物额头上的标签。然而站在时代的角度再读此文,似乎仍旧有很多值得读者品悟和反思的地方,比如钱对于勒意味着什么?是否该为菲利普夫妇平反?当下学此文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7.
周远喜 《师道》2005,(5):27-28
自从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问世以后,菲利普夫妇——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苦人儿,就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成为“尖酸、刻薄、虚荣、势利、贪婪”的代名词,永世不得超生。然而,当我一遍又一遍地仔细研读《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越发觉得,不少参考书上对菲利普夫妇所谓“尖酸、刻薄、虚荣、势利、贪婪”的评析未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8.
【我解读】 一、小中见大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取材于家庭生活。主要讲述菲利普夫妇和“我”的叔叔于勒由于遗产分割问题而产生的家庭矛盾。以及菲利普夫妇随着于勒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不断变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书本上冠之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总觉得有些牵强,甚至有点上纲上线之嫌。在我看来,它不就是批判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思想吗? 于勒贫困潦倒时,菲利普夫妇撵之,躲之,他是祸害,是灾星,是路人。当得知于勒发迹时盼之,赞之,他是希望,是福星,是亲人。小说中通过菲利普夫妇的一言一行把其嫌贫爱富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菲利普夫妇言行过分了点,但生活中真正能超脱嫌贫爱富思想的人又有几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乃人固有的劣根性,与社会制度无关。中国有句俗  相似文献   

10.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书本上冠之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总觉得有些牵强,甚至有点上纲上线之嫌。在我看来,它不就是批判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思想吗? 于勒贫困潦倒时,菲利普夫妇撵之,躲之,他是祸害,是灾星,是路人。当得知于勒发迹时盼之,赞之,他是希望,是福星,是亲人。小说中通过菲利普夫妇的一言一行把其嫌贫爱富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菲利普夫妇言行过分了点,但生活中真正能超脱嫌贫爱富思想的人又有几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乃人固有的劣根性,与社会制度无关。中国有句俗  相似文献   

11.
《我的叔叔于勒》,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那天教学此文的两节课,我和我的学生徜徉在莫泊桑的精神世界里,菲利普夫妇让我们的心情一次次在笑声中沉重,沉重的不仅是菲利普夫妇对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的生动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人物形象,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这是运用传统的小说解读方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法解读出来的小说主题,这种解读方法自然是可以的。但是,这种解读方法导致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解读出来的人物形象比较单  相似文献   

13.
在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里,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历来被人认为虚荣贪鄙、唯利是图。但细读文本,笔者认为菲利普夫妇并非如此,而是为人实在、生活节俭、耽于幻想、有点势利的小人物罢了。首先是实在而节俭。菲利普夫妇小职员而已,“刚刚够生活罢了”。面对这种生活状况,该夫妇既有切肤之痛,又只能节俭,甚至吝啬,故“家里样样都要节省”,不敢答应人家的宴请,日用品是减价的甚至旧货,长裙自己做,布料讨价还价。丈夫请吃牡蛎,妻子甚至阻挠,虽然理由冠冕可笑,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可谓当家方知油盐贵。有人以此评论妻子爱慕虚荣、吝啬,也许是饱汉不知…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六册(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的人情世态小说。如何解读好这篇课文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编者在预习提示说:“作者让于勒经历了挥霍、发财、潦倒三种经济状况,菲利普夫妇则是一撵、二盼、三躲……”从而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前几日听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很年轻,基本素质优秀,授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把握小说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教师很卖力气地让学生反复读菲利普夫人暴怒时的话(看看谁读得更暴怒),最后板书得出结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案例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金钱罪恶的力作。作品通过菲利普夫妇前后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 ,揭示金钱对人的腐蚀。金钱使主人公菲利普夫妇人伦丧尽 ,视骨肉兄弟如路人 ,真是躲之唯恐不及 ,避之唯恐不远。作品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菲利普夫妇贪婪、自私、冷酷、虚伪的嘴脸。某教师执教过程中 ,课文分析透彻、生动。讨论气氛热烈。(一 )当教者极力引导学生分析女主人公克拉丽丝虚伪性格时 ,学生质疑 :克拉丽丝怕花钱不明说 ,委婉地编了三个理由 :(1 )“我”怕伤胃 ;(2 )只领女儿女婿 ;(3)若瑟夫不必去 ,…  相似文献   

17.
邱兴宇 《现代语文》2008,(9):121-122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提示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确实,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被指定为菲利普夫妇,于勒只起线索和陪衬的作用,小说的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可是我一直不敢苟同,且耿耿于怀,想为于勒翻案:于勒才是本文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起反衬的作用,小说的主题是:在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身上却有着令人震撼的可贵的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正>一、解读缘由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人们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到菲利普夫妇身上,读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的金钱关系。从人教版教参引用的几篇解读作品来看,每一篇都难以跳出这一藩篱。张志公的观点:"在这悠然余韵之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回味咀嚼的机会,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菲利普夫妇是可鄙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  相似文献   

20.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确,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但因此就说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