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恐怖症     
我是个六年级的女生,面对升学的压力,我常常无所适从,甚至讨厌上学,拒绝上学。有人说我得了“学校恐怖症”。请问世上真有“学校恐怖症”吗?我该怎样办呢?(苦恼的青儿)苦恼的青儿:你好!坦白地说,世上真有“学校恐怖症”。它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对学校的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患者离家去学校时,迅速出现焦虑、恐惧症状,并表现出某些身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回家后身体症状随之消失。一谈到学校、课本、老师,一面对课堂、同学,你是不是就产生恐惧感,进而出现头晕、恶心、抽搐等生理反应,甚至行为反常?如果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就不必担心;如果有这些现象,就要引起重视。产生“学校恐怖症”的原因有两个:(1)内因。有的同学从小受到父母过分的保护和溺爱,依赖性大,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差,胆小,过分害羞,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脆弱,经不起批评。一旦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就不想去读书了。(2)外因。有的同学在入学、转学或升学中遇到过分严厉的老师,或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在学校学习或其他活动上的失败、挫折或受了委屈、羞辱,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焦虑不安的心理,害怕并且不愿再面对或重新尝试这种痛苦的经历,采取回避性反应而呆在家里。如父母无原则地...  相似文献   

2.
李艳瑜 《成才之路》2013,(13):20-2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交恐怖症者在不断地增加并且有低龄化和在校园扩散的趋势。社交恐怖症者会在公共场合或社会交往中出现恐惧反应,精神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严重者会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严重影响。教师要对社交恐怖症进行分析,通过各种形式,引起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对社交恐怖症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步解决,以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社交恐怖症不仅会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其在校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生物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主要诱因。预防儿童和青少年社交恐怖症应当重视家庭的教育和引导,建立起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儿童同伴三者间的反馈机制,引导儿童和青少年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男生一到学校就头晕、呕吐;另一名三年级的孩子进了课堂就心慌、焦虑,数次昏倒,不得不断断续续请假,耽误了两年多的学业。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患上了症状类似、被心理学专家称为“学校恐怖症”的心理疾病。二、学校恐怖症的含义与表现恐怖症是指在某种特定处境或与人交往时个体产生强烈恐惧感,采用主动回避方式来解除焦虑不安,患者明知恐惧不对,但又无法控制,为此,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恐怖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心理性疾病,是一种特殊型的恐怖症状,在小学生中非常普遍,病儿…  相似文献   

5.
许小安 《考试》2008,(11):54-56
进入高三,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是严阵以待,整个学习氛围和高一高二截然不同。许多同学适应不了高三的学习生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一段网络对话,真实地反映了一些高三同学的学习状况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三毛的“学校恐怖症”谈起烟台师院周志田,田玉荣作家三毛在13岁时患上了“学校恐怖症”.疾病的起因是这样的:三毛当时正读初二,代数成绩很差,因此,代数老师对她一直很冷淡。那天因三毛做不出习题,代数老师便把她叫到讲台上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  相似文献   

7.
学校恐怖症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学校恐怖症的概念界定,通过对学校恐怖症遗传、气质、神经学因素、分离性焦虑等相关病因学因素的分析,系统探讨学校恐怖症的行为表现和诱因,在目前学校恐怖症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海霞 《教书育人》2014,(12):22-22
乐学,就是快乐地学习,也就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想学、爱学,有学习的欲望,把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的生活,甚至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学习环境,学校成为他们的乐园,老师、同学都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好伙伴。那么,如何让学生乐学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升入初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新起点。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新的班级以及新的学习任务,难免会有陌生感,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一些学生在与新同学交往时极易产生恐惧感。而学生的初中生活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学间的相处怎样,人际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何使学生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尽量展现他们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我们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教育学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文明学校 ,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各教育机构环环相扣 ,相互协调工作 ,特别是学生寝室管理属于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 ,寝室管理的好坏 ,关系到学校的学习环境是否稳定。寝室管理搞好了 ,学校才有安全的保障 ,提高教学的保障 ,住校的学生才会充满自信 ,在欢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听从老师的谆谆教诲。所以 ,应严抓学生寝室管理。一、严格寝室纪律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寝室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 ,还要有负责的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善意教育为主流 ,必须对寝室管理尽职尽责 ,使学生知道老师的确关心他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校学生权利状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学校能不能健康成长,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人身安全权利。人身安全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必须以制度的方式保证学生在校园之内拥有人身自由,他们作为生活主体能够没有恐惧地参与学校所安排的学习、生活等活动和自己安排的学习、生活、交流,交往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学生必须拥有拒绝学校和老师安排他们参与一些违背学生本人意愿的活动的权利.也就是说.学生有权按照学校的制度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学校和老师不应该随心所欲、心血来潮地安排学生从事日常学习和生活之外的活动。可是.显然学生的权利普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一些学校出台的管理措施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侵犯学生包括人身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河北省某中专学校投资30万元建设监视系统.在37个教学班、楼道、校门口都安装了监视器。学校官员每天坐在观测室里.随时把镜头切换到任意一个地方,检查教师的教学,学生  相似文献   

13.
陈德红 《现代教学》2009,(10):69-69
在人们对寄宿制学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何为寄宿学生配备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生活管理及辅导老师(以下简称为生辅老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和育人情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真为的教育     
在学校里,会有几个学生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痛;有些班级难以约束,让老师退却。学校也总会出现几位老师,接任这些班级,大力整治,短短一两个月,这些班级或是学生就有所转变,学生纪律.班级面貌大大改变。他们犹如名医“扁鹊”——“望、闻、问、切”.一步步紧扣“病因”,真是医到病除!这样的班主任是领导喜欢的老师,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于是乎,大家慕名到其班上学习管理,观摩如何整顿班风、严肃班纪。  相似文献   

15.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辅助学习、帮助老师、丰富生活的一项团体,是学生时代不可缺少的组织。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不同,也会导致团体展现出来的管理方法策略大相径庭,好的管理策略会对当代学生学习生活作出贡献。就农村小学学生社团的管理进行优化探讨与研究,优化农村小学社团,让学生受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家长认为孩子难管,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其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到了学校也都想让老师捧在手心里。可是一个学校3000多人,一个班级60多人。教师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在管理、教育、教学、生活诸多方面难免疏忽。学生一旦感到不被老师重视,就会出现厌学、说谎、抵触等消极学习情绪,甚至叛逆。同时大呼老师不公平,老师偏心。所以,作为老师,怎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长期的甚至终生思考的问题。可现实工作中,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一次习惯的动作,一种缜密的决定,都会让学生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异议,从而影响师生关系和正常的教学,更影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洋  张文燕  程鑫  官琳琳 《考试周刊》2010,(13):218-219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高中生学校恐怖症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了系统脱敏法配合认知调整、家庭治疗对学校恐怖症的治疗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由于高考中,并没有信息技术这个考试科目,直接导致了很多老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不够重视,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甚至会出现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情况。在新的形势下,老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的时候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地提高学生对新型技术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家长对学校、老师不理解,对学生学习不关心.而家长们对学校、对老师也颇有微词.其实,学校、家长、老师的目的是一样的,即让学生健康成长.那为什么在共同的目的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双方素质和环境的差异外,更多是因为缺乏沟通,缺乏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年龄小、自律性不强,让家长通过"签字"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和老师进行信息沟通,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办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签字"作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实施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很有必要。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