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各种民间体育活动大都使用相应的传统练习器械,传统练习器械的演变和传承是否会对民间体育活动有影响?体育活动的演变是否会带动体育器械的积极变换?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文章尝试从民俗学视角切入,对民间体育与器械传承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吊环上学习体操的各种动作,变体结构的练习器在国立莫斯科州体育学院的体操馆里安装并顺利使用已经好几年了。练习器是安全、可靠的,可以说没有出过故障。类似苏联运动健将弗·依·乌里扬诺夫、克·夫·斯里萨连柯提出的装置,其构思是建立在它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图一中援引着变体方案练习器的示意图。制造  相似文献   

3.
目前提高撑竿跳高技术经常使用体操器械,或者是硬的结实的支柱,或者是一些器械(吊绳、吊环),这些器械会影响摆浪动作。我们发现,在这些器械上做各种技术动作是不符合撑竿跳高的生物力学特点的。采用拉力练习器,与撑竿跳高的运动学纤动力学结构是完全相符的。但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所谓弹性力量训练是指用弹簧拉力器、橡皮筋、汽车或自行车内胎等富有弹性的练习器械进行力量练习。 一.方法(一)上肢肌群 1.内收肌群的练习。将弹性练习器固定在人体两侧上方,握住练习器,两臂成45°斜上举,直臂拉伸内收至体侧,反复练习。 2.外展肌群的练习。器械设置同上,双手体前交叉握住弹性练习器,进行直臂或屈臂的外展练习,可反复进行。 3.后侧肌群的练习。将弹性练习器安置于人体的前上方,两臂平行前上举握住弹性练习器,两臂同时直臂后摆,幅度由小到大直至最大幅度。 4.前侧肌群的练习。弹性练习器设置同上,…  相似文献   

5.
目前,苏联的一些体育用品商店出售一种园柱式拉力器,它的构造简单,可自制。园柱式拉力器是一种可提高早晨卫生操和保健锻炼效果的练习器,尤适宜在家庭中锻炼时使用。若系统地采用这种拉力器锻炼时,可增强肌肉系统,矫正身体姿势;可使锻炼者成为更健壮的人。这里,介绍用园柱式拉力器锻炼时所采用的一套综合练习,它由16个练习组成。  相似文献   

6.
<正> 排球教学通常应用的扣球教具是用两根橡筋将球悬挂在两物体之间,这种教具有较大弱点,即每扣一球后,球体产生晃动,不固定,而后,虽然改进成为“穿绳法、网袋法、固定法”等,减少了晃动,但用起来仍有不足,现介绍一种既省力又简便的扣球练习器。一、构造与安装 1.本练习器上部由一个固定槽钢和另一个能够上下滑动的槽钢套在一起,下部焊一个圆形夹球装置(弹性钢),夹球部位用橡胶等软制品包裹而成(见图1)。 2.安装有两种方法,可视场地条件任选(图2、图3)一种。二、特点与作用特点:安装简单,高度可调,造价低廉,使用方便,适用面广。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学校教练员》杂志介绍了一种新的训练优秀运动员的超级循环练习器(见图)。这些器械设备都装在一个训练房的周围。使用这种练习器进行训练,可比想象中花更少的时间,并能更好更全面地锻炼身体。采用这种循环练习器,可以对身体的各个部份进行对抗力量训练和有氧代谢能力的锻炼。运动员在做各个对抗力量练习之间,还可以在场地里跑步、缓步行进、跳绳或踏固定自  相似文献   

8.
<正>一、小学体育社团的概念及特点小学体育社团类似于体育俱乐部或者体育兴趣小组,但相比体育俱乐部,小学体育社团大都没有正式、书面的规章制度,同时,小学体育社团招收校内的学生。相比体育兴趣组,在小学体育社团中学生是主体,"自下而上",由他们自愿参加社团活动和选择社团指导老师,在学生的人数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制。那么具体什么是小学体育社团呢?(一)小学体育社团的概念小学体育社团是学校团体的重要类型,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  相似文献   

9.
卷力练习器     
卷力练习器●任兴利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健身器械,大部分是对大肌肉群进行训练的。例如:杠铃、哑铃、拉力器和各种重块式训练器械。体育比赛中,不但要求运动员的大肌肉群发达,而且也要求小肌肉群发达。有些项目特别要求前臂肌群和手肌肌群发达,却没有合适的专门器械...  相似文献   

10.
TL多功能器械系列,是我国首创的最新力量训练器械。它根据液压控制的原理,通过旋钮自动控制练习阻力和速度,运动员可以在器械上任意选择“定力”、“等动”、“静力”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练习,故具有既能定力又能调速的多功能特点。一、研制概况八十年代初,美国首先出现了液压等动练习器械,1981年,美国“克瑟”公司制造了CAM—Ⅱ系列的气压器械,按力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中期,瑞典的发明家——弗利斯布尔格研制了一种乒乓球自动练习器。这种自动练习器安装于乒乓球案台的一端,它可抛出或击回多球。抛球节律为一秒钟一个球——四秒钟一个球;击  相似文献   

12.
时间和场地的不足是深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的主要障碍。苏联全苏体育运动和旅行用品工艺设计实验设计院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作了探索和研究,认为练习器占地不多且能在有限时间里收到极好的保健效益。他们的作法是:根据专家们拟订的调查表,对未来练习器的性状和技术特点进行征询预测。调查表包括21个问题:其中有使用练习器的医学和社会条件,也有需要者对练习器提出的有关任务和技术要求问题。参加调查的有56人:包括了医疗体育专家、体育  相似文献   

13.
一、投掷练习器如果体育场地狭窄,就可利用投掷练习器进行投掷练习。最简单的投掷练习器是一个重0.5——1市斤的钢管制成的。钢管一侧焊接两个铁圈。每个铁圈都连接一个滑轮。滑轮上穿着一条铁线。铁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的铁桩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如果用力投掷,钢管就沿看铣线由下而上地滑动。钢管另一侧也焊接一个铁圈,绑一根红带,作为投掷练习器运动的显示标志。为了引起学生练习兴趣,投掷练习器最好制成各种造型,如飞机、舰艇等。[图1]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的健身热,透视出目前高校大学生在运用综合力量练习器进行练习时所存在的一些主观与客观的现状。提出了运用综合力量练习器对大学生健身的实际效果与作用,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列举出了几种科学运用综合力量练习器进行健身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我们研制出一种与实际游泳中不断改变方向的划水效果相类似的练习器,即水中等动力量练习器。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游泳力量练习装置,都是也认识了臂划水动作的重要性,但不能解决力量训练的特异性之前设计的。所以,现在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这种练习器能为游泳运动员提供最好的力量训练条件。在论述目前的力量训练方法时,我们想简单介绍一下现今最好的力量训练器械——水中等动力量练习器。这种练习器的研制在许多方面是有独创性的。它能使游泳力量训练的特异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四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我们进行了编写中小学体育课本的初步尝试,计划在二、三年内完成编写任务。目前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学三——六年级上学期用书四册,一九八五年秋季起在全省范围试用(小学下学期和中学上学期用书将于一九八六年出版使用)。配合这套《《课本》,还编有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各一册。为使《课本》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现就小学《课本》编写和使用有关问题,分别说明如下。一、编写《课本》目的建国以来,学生始终没有体育课本,学无遵循,体育课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编写二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学生使用的体育课本,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体育课是小学至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  相似文献   

17.
直体前倒失去重心平衡是起跑较难的技术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让学生做出失去平衡的前倒,即使强行做出,也会出现向前摔倒的现象,导致练习失败,使练习者失去勇气。教师也很难对练习者进行辅助和保护。笔者深知其难,经反复琢磨,研究出“起跑直体前倒辅助练习器”,简单实用,现介绍如下。   一、构造和原理   练习器由支架、滚动轮、万向轮和安全带组成。如图示:   滚动轮安装在支架下端,万向轮安装在后面支架下端,可随意改变前进方向。见图 1,练习者除能做静止失去重心平衡的前倒动作,还能做起跑加速向前的位移。因安…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意和需求在篮球投篮、排球垫球、传球技术动作教学中,由于初学者篮球投篮命中率较低,排球传、垫球准确性较差,经常出现球满场乱飞的现象,导致学生练习密度较低,运动负荷较小,给学生的课堂练习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课堂出现的诸多问题,并结合篮球投篮和排球垫、传球的教学需要,经过3次改造和长时间的尝试,最终设计制作了篮球、排球综合练习器(以下简称练习器)。练习器对球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改革,推进教师培训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小学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理念的提升、有效教学能力的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拓展,进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师的螺旋式发展,在安徽省培养一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2015年6月29日-7月4日,由合肥师范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4)—安徽省中小学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20.
读罢2008年《体育教学》8-9期合刊方远忠老师“一次意外伤害之后”,为方老师能在“安全第一”压力下(许多学校的器械项目都“刀枪入库”),大胆进行“器械”教学——山羊分腿腾越叫好。因为器械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等优秀品质是其它项目不能取代的。但方老师在教学组织技巧方面缺乏研究、教学细节存在问题,造成的意外伤害值得商榷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