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拉古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至二十年代间,罗马共和国经历了两次改革运动。先后领导改革的是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弟兄。两次改革都从变法开始,以暴力斗争终局。在罗马历史上,格拉古改革是后期共和国绵互约一个世纪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开始,关系着共和国制度的存亡。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以阿庇安《内战纪》和普鲁塔克格拉古兄弟两传对这两次改革记载较多。李维《罗马史》中有关部份,早在中古时期就已  相似文献   

2.
试评苏拉     
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马共和国政治危机日益加剧,尖锐的党派斗争愈演愈烈,并逐步发展成为各党派首领间的武装征讨。公元前82年,苏拉依靠武力建立了独裁  相似文献   

3.
提比略·格拉古是古罗马著名改革家,在其保民官任内推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对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格拉古在改革中推行了很多极具战略性的"违宪"举措,这些举措对改革的成败影响甚大,成为后世评论其改革得失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末叶,在罗马出现了一次有名的改革运动,即提比略·格拉古改革。但不到一年,这次改革便夭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史学界对此看法不一,论述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权力核心的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相对停止,罗马内部一系列社会矛盾重新尖锐化,元老院面临着政治、经济利益再分配的巨大压力.大地产形成导致小农的普遍破产,不仅严重削弱城邦基础,迫使罗马实施军事制度的变革,而且催生了要求与元老贵族分享政权的骑士阶层;海外文化和奢靡生活方式的传入,也猛烈冲击着罗马的社会传统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元老院未能自觉调整统治政策,及时进行统治体制的变革,顽固地抱残守缺,逆势而行,成为阻挠改革、竭力维护其特权、贪婪追求私利的保守的寡头政治集团,最终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堕落成为独裁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的扩张活动基本上偃旗息鼓。相应地,元首制时期的罗马军队经历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兵源募选日益本土化,这使军团和辅助军之间的区别日渐淡化。二是行省驻军日益定居化,这使军队作为自  相似文献   

7.
作为权力核心的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随着其大规模海外扩张的相对停止,罗马内部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元老院面临着政治、经济利益再分配的巨大压力。大地产形成导致小农的普遍破产,严重削弱了城邦基础,迫使罗马实施军事制度的变革,催生了要求与元老贵族分享政权的骑士阶层;海外文化和奢靡生活方式的传入,冲击着罗马的社会传统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时刻,元老院未能自觉调整统治政策,成为阻挠改革、维护特权、恋栈私利的寡头政治集团,堕落为独裁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流民问题与中西封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个体小农经不起天灾人祸,特别经不起封建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经常破产.破产农民为求生存,被迫到处流浪.我国史籍称这些流浪农民为流民.流民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所以,流民问题往往成为封建社会兴衰的指示器.本文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流民问题的某些差异来探讨流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是罗马奴隶制繁荣时期,国内外不少有关罗马史的研究著作和教科书都提到这个时期罗马拉蒂芬丁的普遍发展和小农的严重衰弱。然而,事实上这个时期罗马农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拉蒂芬丁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中等规模农庄更占有优势,小农经济在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以罗马的中心地区意大利的情况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罗马奴隶制繁荣时期,意大利存在着诸种不同类型的农庄。德国史学家道尔对罗马农庄的类型作过详细的研究,提出了10—80尤格为小农的小块土地;80—500尤格为中等规模的农庄;500尤格以上的土地称为拉蒂芬丁的区分标准。①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把当时意大利的农庄划分为三种类型:拉蒂芬丁、中等规模农庄和小农农庄。拉蒂芬丁和中等规模农庄同属奴隶制大土地所有制的范畴,它们都是在罗马对外扩张和奴隶制迅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的小农是避免不了自身破产的。西汉武帝时大量自耕农和佃农破产以后成为流民的问题,虽经汉昭帝十三年的努力,“流民稍还”,但仍然很严重。汉宣帝即位以后,坚持以农为本,发展小农经济,使流民问题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1.
罗马骑士是罗马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最初是骑兵,也是森杜里亚大会最先投票的阶层,包括元老和富裕平民在内。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和战争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公民骑兵已无法满足战争需要。辅军骑兵出现并成为罗马骑兵主力,罗马公民骑士逐渐失去了其军事意义。公元前218年保民官克劳狄主持通过的克劳狄法案,对元老参与商业经营活动进行了限制。长期以来,克劳狄法案的通过被很多学者视为骑士等级形成的标志,而骑士等级就是罗马共和国的“金融贵族”。实际上,克劳狄法案可能还无法真正限制元老经商,极可能是为督促元老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投身国家大事而已。公元前129年的归还公马法和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古赋予骑士司法权,标志着独立的骑士等级形成的最终标志。围绕克劳狄法案产生的争论,反映了罗马骑士的独特性,描绘了作为罗马第三个社会等级的骑士等级形成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2.
西魏北周是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受益者,它实现了国家对小农的超强度压榨及土地的严格控制,但没有出现小农大规模破产的情况,这主要在于西魏北周以国家力量扶植小农,将小农流亡沦为荫户的数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均田掌握了大量土地的西魏北周国家.在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使豪族在经济上与国家的结合更为紧密。西魏北周均田制取得“成功”,对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控制之所以较为有效,也与西魏北周胡汉豪族自发抑制土地兼并的“国家意识”、“家无余财”的清贫之风有着重要关系。因此,西魏北周较为成功地处理了国家利益与维持小农生产、豪族大土地所有制关系的难题,成为北周由弱转强灭掉强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08年9月已成立150多年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14.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华尔街的大投资银行的半壁江山已不复存在。这对本就疲软的美国就业市场真是重创,今年金融界已削减了10万个职位,而据猎头公司估计,雷曼兄弟和美林将会把这个数字再增加5万。金融危机同样波及到全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商学院。  相似文献   

15.
军阀部队的兵源主要是通过募兵制实现的,大量破产农民和失业游民成为军队士兵的主要成分,士兵的素质与袁世凯时期相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当兵的目的是为了谋生和养家。军队完全背离了在国家政治中的职能,被士兵视为改变自己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手段。这些“职业化”的士兵客观上就成为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个体小农经不起天灾人祸,特别经不起封建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经常破产。破产农民为求生存,被迫到处流浪。我国史籍称这些流浪农民为流民。流民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所以,流民问题往往成为封建社会兴衰的指示器。本文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流民问题的某些差异来探讨流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征兵要求改革,对应征人员的学历要求逐步提高,高校及部分高中生成为主要兵源,而兵源体质呈下降趋势。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兵源体质下降原因和学校体育与兵源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抓好学校体育,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兵源质量,对我国国防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优胜劣汰是一个自然法则,同时又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客观规律.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必然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其经营不善甚至资不抵债,就有面临破产的可能.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已明确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依法破产,这是我国银行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银行破产在西方国家常有所闻.我国目前由于商业银行体系正在建立之中,因此尚无商业银行破产记录.但各种城乡信用社及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接管的也不少见.应当指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  相似文献   

19.
2008十大新闻     
几乎整整一年,全球经济阴云密布.但是在9月13日,一场金融风暴似乎一触即发。突然间传来雷曼兄弟——美国投行的支柱之一——濒于破产的消息。它的存活取决于美国银行的收购.而美国银行却收购了美林证券,雷曼兄弟最终破产。与此同时.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自己身陷困境(由于为大银行的错误决策承保),需要解救。突然问,那些多年来银行轻易放出的愚蠢的贷款回过头来造成银行破产。需要救济的队伍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朱正从25岁写鲁迅传记起,至今已是第5次写鲁迅传记。新作《一个人的呐喊》引用了大量的新材料,纠正了一些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朱正分析大量资料之后推断出,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原因在于周作人妻子羽田信子癔病发作,周作人轻信妻子谗言所致。此外,朱正还认为,《伤逝》这篇小说实际上足哀悼兄弟恩情。1925年10月12日的《京报》副刊上,周作人发表了一篇短文《伤逝》,借了罗马诗人的一首诗和英国画家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