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聊斋志异·婴宁>塑造了生动的狐女形象,婴宁经历了笑、不复笑、反笑为哭三阶段.本文用贾宝玉"女子三变论"解读其从山中到尘世的变化,由女儿到妇人的变化,思索婴宁行为和心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哈乔夫的<作为世界观的笑>是继巴赫金的<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之后俄罗斯笑文化研究史上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利哈乔夫在借鉴、吸收巴赫金关于欧洲中世纪笑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深刻发掘了古俄罗斯的"笑世界"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对笑在古代俄罗斯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做了精辟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悲剧<雷雨>中,作者却描写了十分丰富的"笑",本文认为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本文意在通过对<雷雨>中不同人物的"笑"进行归类、比较,进而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塑造,为我们解读<雷雨>打开一扇别样的窗户.  相似文献   

4.
<黑暗中的笑声>是俄裔美国试验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早期作品.在小说中,纳搏克夫以"笑"为切入口,从"笑读者"、"笑人物"、"笑自己"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这部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笑读者"旨在揭示小说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读者所期待的真实;"笑人物" 是让作品充满荒诞和滑稽,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境地的思考;"笑自己" 则透露出纳博科夫的自我解嘲,揭示出后现代小说所特有的绝望又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钱的魔力>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笑"进行描写,采用了极其夸张、讽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把裁缝店员工托德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刻画出来了.教学中,我抓住"笑"字,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领悟情感,体会写法,让"笑"声飘荡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发出,要求各校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教学创新是当前贯彻学校体育精神的重要任务,它迫切需要创造性教学模式来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为此,许多学校体育工作者开始了积极的探索.笔者在文中介绍了德国体育教学法专家海克尔的"汗笑"模式及其内涵,并从贯彻精神中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阐述提倡"出汗、笑声"的意义,提出了用海氏"汗笑"模式指导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作者研究久盛不衰,新说不断,成绩不小,但也有论者对<金瓶梅>作者研究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不科学的""笑学".<金瓶梅>作者研究目前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无论从考证"前提"还是考证方法来看,其研究工作都不是一条死胡同.<金瓶梅>作者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作者本身,还在于以此推动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冰心的散文<笑>发表于1912年的<小说日报>,被誉为"最初的美文".她运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及原生态的景物描写宣扬了她所推崇的泛爱主义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如一缕和煦的春风,预示着新世纪新思潮的到来.本文拟从<笑>之语言、画面、意向的构成及景物描写等三个方面,从美学的角度进行一些粗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每天笑一笑,今天你笑了吗?"这是一段公益广告词。可见笑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可是妈妈却笑得很少。每当我对妈妈说:"笑一个。"妈妈总是冷漠回应:"没心情。"为什么没有心情?自从上一次考了"90分"妈妈就没笑过,除了和老师还有客人会面的时候。既然是因为我的成绩而不笑,那我就考好一点啊!我想让妈妈笑,所以学习格外努力。下定决心后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活跃着许多天真活泼、笑语袭人的少女形象。蒲松龄《聊斋》里的婴宁,尤以她千娇百媚的笑态和栩栩如生的笑语,卓立笑群,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历来的评论,无不着笔于婴宁的笑,且因其笑而谓之为天真娇憨、嬉不知愁;有的甚至干脆将其视之为“笑的化身”,“天真的别名”(罗永奕《着眼于笑,着笔于变——读蒲松龄的〈婴宁〉》)。那么,如何理解婴宁的两次不笑和后来的反笑为哭呢?罗文说,“婴宁的笑,表现了同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思想性格。而哭呢?则是由于老媪、婆婆、丈夫等人对婴宁的憨人异行都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其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婴宁.婴宁爱花成癖,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具有真性情.蒲松龄塑造婴宁这个形象是对妇女的命运表示真诚的关怀,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妇女形象的颠覆.  相似文献   

12.
<失街亭>一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比如对马谡的"三笑"和孔明的"三哭"的描写."三笑"的原因很明显,不管笑谁,都是马谡自视甚高的表现;"三哭"则不同,分别反映了孔明不同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第四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电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代表,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控诉与批判.第二类有<巴山夜雨>、<小街>、<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是对"文革"时期青年一代青春、理想的追怀.影片的形象刻画从社会政治层面趋向人性层面,艺术审美呈现出由激烈、悲愤而诗意、抒情的发展风格.但对于形成"文革"的社会历史根源缺少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赵正奇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3):F0003-F0003
果戈里说过,喜剧是一种艺术,引起笑的矛盾,应是社会生活矛盾的必然反映.<孔乙己>全文有十二处写到"笑",有附和的欢笑,有随便的众人哄笑,有旁人的说笑,更有幸灾乐祸的嘲笑.在不断爆发出来的笑声中,孔乙己的迂腐没落的悲剧性格得以深刻揭示,写出了他周围群众的冷漠麻木.我们讨论欣赏笑的艺术,把握小说主题和人物性格,对于理解鲁迅的战斗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聊斋志异》这部名著中,多篇小说是以"笑"为主题的,如名篇《婴宁》《小翠》《狐谐》《冷生》等。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作者蒲松龄并没有仅限于描写愉快的,嬉闹的,诙谐的"笑",而是在笑声中表达了自己的诸多情绪与诉求,特别表达了对于科举制度,封建官场,世俗礼教的悲愤与控诉,正所谓"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相似文献   

16.
快乐"六一"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全校师生去电影院看文艺演出.大家可高兴了. 表演的节目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二年级同学表演的相声<吹牛>.他们说的这几句话可好笑了.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位资深评论人,白岩松留给观众的印象总是严肃沉稳、不苟言笑;但现实中的他,虽仍不失严谨,却极为风趣。说到幽默时,他这样解释说:"幽默是什么,可以见仁见智。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幽默者自己是不笑的,你什么时候见过马三立在那儿咯咯地笑啊?我平常就是这个样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位自己不笑的幽默者,是如何给他人带来欢笑的。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培养"真人"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千教万教"与"千学万学"。而在"千教万教"之中,教师的"以身教之"尤为重要。也许,只有真性情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与尊重,才能培养出真性情的学生。在人类的情感中,笑与哭是最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小孩子往往都会这  相似文献   

19.
动物也会笑     
<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并不是地球上唯一会笑的物种,作为有情感的生命,动物也是会笑的,尽管它们的笑声和笑容与人不尽相同。老鼠高兴的时候能发出快乐的喳喳声;羊也会做出笑的表情;当郊狼或灰狼重逢时,它们亲吻、打滚,还会发出"呜呜"的声音,一边快速地摇着尾巴,脸上浮现出微笑的表情;狗在笑时,嘴巴微张,露出牙齿,鼻上蹙起皱纹,眼光柔和,耳朵耷拉,嘴里哼哼地叫  相似文献   

20.
<正>"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感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笑是一种润滑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认识能力乃至实际运用能力,使教学真正有效、高效。教学之美,美在课堂,美在师生;课堂之效,效在兴趣,效在收获。有笑有美有效的课堂,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理想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