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上半年的《人民学》在小说方面令人遗憾:去年每期基本都有一两篇精品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安徽作家许春樵的作品《屋顶上空的爱情》,以一种冷峻严肃的态度审视当下知识分子灰色的生存状态.作家通过主人公郑凡三起三落的买房经历,描绘了和郑凡相似的知识分子们生存的困境与困境中的艰难生存,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3.
《钟山》本年度第3期是“女作家专号”,名家云集,较之前两期质量明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第红的长篇小说《漂泊》塑造了一群少年打工者的形象。作家怀着同情之心,描写了他们"卑微"的身份以及由此而遭受的种种困苦,同时,又怀着赞赏之心,描写了他们"卑微"的表层下所蕴藏着的人性的"高贵"。作家的底层意识和批判精神也借此获得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2007年第6期《读者》转载了一篇题为《睡屋顶的美国校长》的短文,大意是:新泽西州一名小学校长戴维斯先生为遵守对学生的承诺,某日傍晚爬上校舍屋顶,在  相似文献   

6.
苏文蔚 《英语广场》2020,(36):14-16
20世纪50年代,在战后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即"愤怒的青年"文学流派,约翰·奥斯本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作家。在戏剧作品《愤怒的回顾》中,他塑造了吉米·波特这一形象,让小人物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直抒胸臆,是戏剧角色选取的一个重要突破。吉米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生活在英国社会青黄不接的时期,是战后英国社会年轻人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45-148
田纳西·威廉斯的《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包含了众多的戏剧符号。从文本和演出、行动素模式、人物、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分析这一剧本蕴涵的多重符号系统。结合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剧作探讨戏剧的符号,让戏剧这一高雅艺术变得直观具体。  相似文献   

8.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三大代表作之一,而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布里克的同性恋问题是剧中的中心问题。文章从布里克的同性恋问题入手,分析因同性恋问题而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僵化、决裂等原因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巨变而最终导致布里克的异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期《收获》中最具震撼力的小说是旅美作家王瑞芸的中篇《姑父》。这篇小说有如一记重拳,穿过时间的河流,重重地击中了我们,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炼狱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精神和信仰,如何让高贵沦丧,令亲情避让,使一切价值倾覆无存。它深入刻画了一个在极左年代里无辜遭受摧残的姑父形象,二十年的牢狱之灾使一个曾经充满朝气、梦想和魅力的英俊青年变成了自私、懦弱、委琐的神经质老头,即使出狱后,他也依然无法从梦魇中醒来,继续自顾自地生活在那无边的心灵黑暗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丰杰 《考试周刊》2012,(28):39-40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乡村始终是一个被关注的对象,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关于乡村的典型形象。本文主要从一部乡村电影《暖》来研究新世纪的乡村电影。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文体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于语篇分析之中,对于文学文本的解读也越来越广泛,分析过程也相对客观、科学。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是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本文运用功能文体学的及物性系统理论对其语言特征进行了细致解读,旨在说明及物性系统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渭是晚明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四声猿》是徐渭根据一定的本事———祢衡骂曹、月明和尚度柳翠、木兰和春桃女扮男装的故事,编创的杂剧。徐渭在本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有着丰富意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圆满人生的美好向往,是作者精神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印裔女作家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长篇小说《同名人》聚焦于居美印裔移民,以其深刻的情感体验娓娓道出了两代流散者在异质文化中所经受的心灵煎熬,而小说中阿西玛所体验的离根之后的疼痛、文化传承的负累以及最后难以回归的困惑则体现出远离故土的第一代印度裔移民在异质文化氛围中深切的情感疼痛。  相似文献   

14.
《海边的卡夫卡》塑造了一系列灵肉分裂的人物,他们或被现实撕裂了自我,或因过度封闭而分裂了自我。他们在分裂中找寻弥合的方法,试图实现自我的统一,凸显出村上春树对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他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终极性关怀。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对革命者夏瑜着墨不多,却全方位、多侧面地以其悲剧命运揭示民众与革命和革命党人的隔阂及民众的愚昧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这就使得夏瑜这一形象蕴含了深邃的社会意义。 改编剧本中,改编者增加了若干有关夏瑜的情节,从总体看还是体现了原著的意图,但也造成了某些缺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由传统的作者中心论转向译者主体性,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角色。本文从张经浩所译欧亨利短篇故事集《圣贤的礼物》中撷取译例,阐述了张老翻译时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进而论证了发挥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夜色温柔》特殊的创作过程造成了其阐释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尤其是对主人公迪克的塑造成为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追寻该作品的创作过程、菲茨杰拉德对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对作品结尾的思考,以《夜色温柔》为转折点,菲氏长篇小说中的"悲剧"式主角都在幡然醒悟中表现出一定的英雄气质,以此达到更深入的刻画"梦幻破灭"主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笔,就是言说心底最随常的感悟,照此说来,它仿佛就成了最好写的一种体裁。但是,事实上,真正写好随笔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独特的深情、看似慵懒的深邃、入木三分的才情和绝不雷同他人的思考,尤其是学术随笔。好的随笔是对自我入思过程的全程纪录。一直觉得肖川老师所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就是昭展这种入思过程的一本好书,也因此一直期待着他新作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1945年上演的《玻璃动物园》是其成名作,1955年上演的另一部作品《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使其在评论界获得了巨大的好评,同时也使田纳西·威廉姆斯第二次获得了普利策奖。《玻璃动物园》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即在两部作品中作者都塑造了一个未出场的人物——《玻》剧中的父亲及《猫》剧中的斯基普。这两个人物虽未出场,却对剧中人物起到了重大影响。因此本文想要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缺席的主角对剧中人物的影响,探索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屋顶丽人》是多丽丝·莱辛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复杂的人类情感和微妙的人物关系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三个男主人公的行为反衬出了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父权制观念,解读莱辛短篇佳作《屋顶丽人》中的两性互动的冲突和对立,凸显生态女性主义反抗男权的强烈意识,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她内心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