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本《程寤》"唯王元祀"、《保训》"唯王五十年",是迄今仅有两例"唯王"格式的文王纪年材料,这两个纪年体现了受命之年称王与即位称王两说的矛盾。辨析先秦文献中的文王纪年材料,证明《程寤》简"唯王元祀"不可能是即位年,这两个文王纪年应源自两个体系;并据金文等纪年格式对其逐一断代,可推断《程寤》简"唯王元祀"的写定年代可能是西周中期,《保训》"唯王五十年"则可能是西周晚期或更晚。文王"受命称王"至迟西周中期已流行,"即位称王"出现较晚,疑不超过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2.
《九云记》是据朝鲜小说《九云梦》增演而成的汉文白话小说,又曾吸纳数十部中国小说的内容,在东亚古小说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其作者的国籍问题曾引发激烈讨论,为"1998年文坛十大论争"之一,然囿于材料,迄无定论。利用新见《九云楼》抄本可重作探讨,首先回应中国小说论者的三大力证:《碧芦集》等文献记载歧见迭出,难成定论;小说的中国色彩因袭自中国小说并衍生出种种漏隙;不同来源文本白话语言优劣悬殊,作者并不娴于白话。其次从有关中国地理描述的反常讹误与朝鲜视角,词汇语法使用的非中文母语痕迹与朝鲜指向等认定:《九云记》作者是朝鲜人。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清刻本《陶渊明集》,内有墨批160余条。经考证,批点者为晚清士人贺寿慈。批点内容涉及对前人评陶之论的评价与阐发,陶诗异文、疑作,陶诗炼字炼句、立意构思,陶渊明作品间思想、意趣相通之处,陶诗与他人作品的关系,陶渊明的隐逸品格,陶渊明尚"真"的人格及审美追求,陶诗诗意、主旨的阐释等诸多方面。本文是对贺寿慈批点内容的首发性介绍,旨在揭示其对陶渊明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乔世华 《文化学刊》2014,(3):114-121
"贵近贱远""喜新厌旧"是青少年文学阅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所以经典阅读遇冷、郭敬明《小时代》一类作品在青少年中的热销热读也不足为奇。《小时代》内容空洞,充斥着物质崇拜现象,也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所存在着的一些病症。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是我国道教的早期经典。关于《太平经》的作者问题,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难以找到有力的证明材料,学界较少言及。对于《太平经》作者,历代典籍中虽较少明言,但并非全无线索。概而言之,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干吉和宫崇,一种认为是帛和,一种认为它“是一部集体编写的道书”。通过考证两个“帛和”与干吉的关系,可以肯定两“帛和”均不可能是《太平经》的作者。“集体编写”之说也不能成立。可以认为干吉就是《太平经》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6.
结合相关史事,可知《小毖》产生于"周公居东"期间。考辨篇中关键字句,可见《小毖》是成王在先祖神灵前诉说内心忧闷的诗篇。篇中,成王以鸟儿自喻,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本文指出,内心戒惧,黾勉于事是《小毖》篇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漫兴》组诗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出发,结合《漫兴》其四的写作手法,可以推断董说在该诗引《西游补》情节意在批评参加新朝科举的士人。此外,董斯张的稗官著作是《广博物志》而非《西游补》。《西游补》中的诗篇、句全部出于前人,并无原创。这些都证明《西游补》作者为董说而非其父董斯张。董说著作避讳习惯在明亡前后发生变化;《西游补》的若干人物、情节、意象反映董说少年时期的日常生活、阅读体验,而不必有国变的影射,证明《西游补》成书于明亡以前。《西游补》虽然奇幻无比,从作者日常经验的角度切入,仍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读法。  相似文献   

8.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女作家西西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写一名入殓师的内心独白,表达自己对待爱情和生活的态度,向读者展示20世纪80年代香港社会一群特殊职业工作者的真实内心、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面对不同人的态度,文中的“我”得到对生活与职业的全新认知。该文从各角度解读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认为整部小说饱含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且结尾的开放性引发无限的可能,文中“我”内心的成长和带给广大女性读者的思考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王瞳 《文化学刊》2023,(4):210-213
“六十花甲子”墓葬形制的盛行显然违背传统伦理,也许是迁葬造成,也许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最好见证。总之,这样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与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国文明相融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甚至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辽东志》始成稿于永乐年间;此后,又经历了四次重修,其中,尤以第三、四次成果最著,分别修成任洛《辽东志》九卷和李辅《全辽志》六卷。二书各具特色和显著价值,成为今人研究明代辽东历史所依据的首选和主要史籍。但目前学术界对两《志》的研究还很薄弱,不仅对其成书的过程和刊刻次数尚有疑问,而且对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乃至明代辽东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秦是中国封建官职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但过去由于资料匮乏,无从知其详。《睡简》的出土,使我们得以一窥秦官面貌,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我们选取了几个官职名称,联系其他秦汉史料,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2.
13.
陶渊明与苏轼归田情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陶渊明与苏轼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两人在面对仕与隐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归田"问题上两人不同的情怀.陶渊明与苏轼虽都在言"归"、写"归",但"归心"却迥然相异."归"之于陶渊明,是一种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绝不动摇的人生选择,是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生命完成的方式;而"归"之于苏轼,是对复杂多变的人生的多种探索方式之一,"归"是解脱,也是挣扎和寻求,却终究不是其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两人在"归田"问题上的不同情怀,也反映到他们各自的诗文创作中,特别是苏轼的和陶诗,呈现出与陶诗不同的风格和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头骨刻辞”是商人把俘获的异族的酋长当作人牲斩首祭祀祖先之后,在其头盖骨上刻上记事的文字,作为战胜的纪念。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里有一些关于猎首风俗的记载,弥足珍贵。这是研究古代猎首风俗最早的资料,跟古文献、考古和民族学材料可以互相验证。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桃花源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张《游仙窟》、顾况《仙游记》、《莽墟赋》也是类似作品 ,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关怀视野是不同的。顾况《仙游记》、《莽墟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期望的历史回归 ,表现了作者社会关怀的广阔性 ;而张的《游仙窟》则纯粹是文士对诗酒风流的追慕和向往 ,其关注点在个体生活。顾况是对张的超越和向陶渊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17日,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学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厅召开。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主持了会议,韩经太教授做了中心发言。此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联络在京的学者,研讨汉学研究近期在国内外发展的有关态势,及如何加强汉学研究界学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以共同推进汉学研究的进展。会间,被邀专家与北京语言大学的学者们在汉学研究这一学术领域内,展开了广泛与深入的交流。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地探讨。一关于汉学的概念、名称与学科范…  相似文献   

17.
从甲骨文、铜器铭文看商周时期女性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是华夏制度文明确立的关键时期,正是这两个王朝的更迭完成了由父系制的高级阶段向父权制时代的过渡,因此,商周是考察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变迁的一个重要时期。卜辞、铭文等文献中的一些资料证明,在父系制处于高级阶段的殷商时代,女性仍然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到了西周,随着以周礼为标志的父权制时代的到来,妇女地位一落千丈,为后世巩固和强化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制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Audiences choose to see films using information from previous films. A stochastic consumer choice process based on this assumption generates a particular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ilms among film types. Movie stars can be used to mark these successful film types. Thus, their star power originates not only from box-office appeal but also from marking power. Evidence of 960 top 20 films relea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etween 1940–1955 and 1960–1995 is consistent with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