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会圈地运动是英国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通过议会颁布相关的法案,以合法形式大规模圈占土地的过程。本文首先将议会圈地与早期圈地相比较,从而引出议会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五个方面,为进一步论证议会圈地是小农土地所有者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2.
圈地运动在英国历史上占有一个划时代的地位。圈地运动通过暴力掠夺小农使其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加快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步伐。 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整个过程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3.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发生的一次历史持久、影响深远的土地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改变了土地财产权,改变了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改变了村庄的布局和面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使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的前提,而圈地运动,迫使小农失地破产、成为雇佣工人的历史过程,正好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实现的条件,是原始积累的一种途径。在圈地运动的最后历史过去百年之后,对其进行的研究和解读变得日益复杂,这既反映了研究角度的变化,也反映了新时代赋予历史研究的阐释需求,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哥尔德斯密斯的《荒村》(和乔治·克莱布的《乡村》是18世纪英国乡村诗歌的代表之作,都描写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村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农村因圈地运动而衰落所产生的无限悲伤之情。本文从圈地运动与18世纪英国诗歌的关系入手,探讨圈地运动对英国农村、人性、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文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郑玮 《历史教学》2004,(6):28-33
本文对7-9世纪拜占廷帝国乡村和小农勃兴的原因进行探讨.拜占廷农业经济在7-9世纪期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拜占廷国家而言,乡村和小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与中期拜占廷帝国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相关,首先,城市的衰落突出了拜占廷农村和农民的地位;其次,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外族迁入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城乡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农业人口;第三,军区制的推行使小农与农兵并肩兴起.  相似文献   

6.
本对7-9世纪拜占廷帝国乡村和小农勃兴的原因进行探讨。拜占廷农业经济在7-9世纪期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对拜占廷国家而言,乡村和小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这与中期拜占廷帝国发展变化的形势紧密相关,首先,城市的衰落突出了拜占廷农村和农民的地位;其次,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外族迁入一方面破坏了原来的城乡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农业人口;第三,军区制的推行使小农与农兵并肩兴起。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小农为研究对象,从信息维度考察社会化过程中信息对小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依赖,信息成为小农走向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二是信息排斥,信息的不确定性潜藏着瓦解和摧毁机制,小农质疑信息的真实性、畏惧信息的复杂性。信息这柄双刃剑诱导小农向社会迈出一步的同时,又产生收缩作用退回半步,形成半闭半开的信息循环。  相似文献   

8.
杨秀清一生与太平天国运动密切相关。由于受到小农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犯下的一些错误不仅引来杀身之祸,并且动摇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导致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落。但他戎马一生,其出色的政治和军事领导才能仍值得人肯定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1789年7月开始的法国大革命,之所以未剥夺小农土地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是因为当时的法国既没有大幅提升农业商品生产力的必要性,又没有能保障该变革进行的领导力量,同时也没有成功进行该变革所必需的社会安全保障机制.正是这些因素,使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在处理国内土地问题时没有复制英国圈地运动模式,而是让众多小农变成了小块土地所有者,以致法国资本主义农业在长时期内主要沿着富农经济道路发展.这无疑是符合18世纪80年代末法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面子在小农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子”是一种制度装置,调节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经济领域,面子促进了交易的发生,在社会领域,面子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增进小农福利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子作为小农行动规制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这必然导致面子的异化,值得我们思考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小农行为与动机的研究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前提条件,解决小农问题的途径不相同,可以分成若干理论流派。文章根据小农行为与动机将小农理论分成四大学派,即生存小农、弱势小农、效用小农、理性小农。四大小农理论可以解释特定研究对象、特定时期的小农行为与动机,但是无法解释中国农村改革以后,生存问题基本解决,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即社会化小农的动机与行为。社会化小农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基于货币压力,崇尚“货币伦理”,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刍议都铎时代的圈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英国社会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阶段 ,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作为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 ,圈地运动在都铎时代第一次达到高潮 ,它是 14 - 15世纪英国社会大变动的产物。都铎时代的圈地狂潮具有直接暴力的典型特征 ,它包括掠夺公共土地、侵占农民份地、没收教会土地等等。圈地运动使耕地减少、牧场增加 ,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由圈地引起的新旧生产关系的消长 ,反映了英国农业社会中资本主义成长的实质。就都铎时代圈地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扫荡作用而言 ,它的历史意义决不在 17世纪中叶的政治革命之下。  相似文献   

13.
正寒假里的一天,小农来到奶奶家,给感冒的奶奶送药。看到奶奶又是咳嗽又是鼻塞,小农很是心疼。奶奶戴上老花镜,认真地看药物使用说明。看了一会儿,奶奶嘟哝道:"这《使用说明》的字也太小了,小农你来看看怎么吃?"小农接过药品说明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指着《使用说明》说道:"这种药一次吃三到四粒,一日三次。"奶奶抠出四粒药正要吞下去,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小农的历史进程: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的社会化是一个立体式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纵向一体化与横向社会化两个方面。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化过程消灭了传统小农,通过组织整合和计划经济实现了小农与国家权力的纵向一体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引导着小农进入一个社会化的交换过程之中。正是由于前后相继的两个向度的一体化过程,小农开始进入到一个立体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传统小农开始向社会化小农转变。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都铎王朝一直持续到维多利亚时代,历经四百多年,其中都铎圈地是整个圈地运动的重要起始阶段。由于托马斯·莫尔的"羊吃人"突出了都铎圈地的暴力方面,使以往人们对都铎圈地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其基本上持负面评价。应当承认,任何一场经济变革都避免不了暴力的存在。然而,都铎圈地的暴力并不是不受约束的,暴力圈地不但受到社会道德和政府法令的双重制约,而且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都铎圈地的暴力规模有限,并非完全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系统地论述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后果,并指出这一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其主要的方式,英国在圈地运动中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此文首先指出英国早、晚时期圈地运动的历史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次,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圈地运动的不同特点,并介绍了近些年来英国史学界对圈地运动的一些新观点、新史料。  相似文献   

17.
认识当今农民,要从小农与市场的关系着手,通过小农与市场结合的程度、方式、媒介考察小农的性质及其变化。文章认为,当今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大异传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从"以业为商"走向"以农为市",农村、农业、农民分别成为交易内容、市场载体和商品主体。当今小农是"无人不市",当今乡村是"无物不商",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蜂窝结构"走向"网状结构"、从"人情交换"走向"货币交易"。  相似文献   

18.
东汉时期,小农的基本生活如何?本文从小农家庭的生活消费入手,以养生与送死作为切入点,对东汉小农家庭的常规生活消费进行测算.此外,又对东汉小农的饮食衣服及家庭副业进行一番勾勒,认为东汉小农除了辛勤的劳作获得土地的出产之外,也兼营织布、饲养家禽等副业,作为生活的补充,维持基本的生活.东汉前期小农的基本生活要好于后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农市场化:理论与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户("小农")的市场化进程以及当代中国不同地区农户的市场化程度.研究认为,第一,当代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市场化的转型来推动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转型.必须以这一转型为宏观历史背景,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小农".第二,当代中国的"小农"是"市场化或正在市场化的小农".基于这一判断,我们认为在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农户("小农")可以被改造成为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微观经济主体.这也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理论基石.第三,"改造小农"的关键是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纳入到市场化网络之中.第四,当代中国"市场化和正在市场化小农"的分散应该是一种"网状型"的分散.当代中国农户的市场化进程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西魏北周是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受益者,它实现了国家对小农的超强度压榨及土地的严格控制,但没有出现小农大规模破产的情况,这主要在于西魏北周以国家力量扶植小农,将小农流亡沦为荫户的数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均田掌握了大量土地的西魏北周国家.在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使豪族在经济上与国家的结合更为紧密。西魏北周均田制取得“成功”,对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控制之所以较为有效,也与西魏北周胡汉豪族自发抑制土地兼并的“国家意识”、“家无余财”的清贫之风有着重要关系。因此,西魏北周较为成功地处理了国家利益与维持小农生产、豪族大土地所有制关系的难题,成为北周由弱转强灭掉强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