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教学越来越被从事教育的我们所重视。高效教学不但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率,更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益。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达标,还可以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2017,(8)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牵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情境角度出发,对古诗词意境进行深度挖掘,以形成多重情感共鸣。教师要优化古诗词朗读形式、创新多元教学情境、升级课堂训练体系,有效激活学生情感思维,形成情境感知力量,全面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的古今优秀诗文为160篇,其中列出的古诗文为70篇。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识记这些古诗,并在识记的基础上体味古诗独0特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入情入境。具体方法如下:一、搜寻背景。这里的背景包含两部分含义:一是诗词的时代背景。古诗往往是诗人"寄意、抒情、托物言志"的创  相似文献   

4.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它是体现单元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颐和园优美景色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 ?其做法是:   一、入境审美   本文构思清晰,画面绚丽,处处溢美。感悟它的美丽,是让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入境,去感受它的美。 1.看。孩子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作文在各类考试中的比例大增,作文教学日益受到重视。老师们倾尽所能,学生们绞尽脑汁,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多停留在写作技巧的指导上,而很少关注美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蔡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人民解放军抗洪处境的艰难,感悟他们心系人民、英勇无畏、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点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生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脉搏,感受文意、文情和文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情感自然而然地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悟文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写美景的文章我们可以配乐朗读,如教学《草原》这一课的第一段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琵琶曲,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正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让学生在这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读,不但把握了作者情感,还提高了朗读水平,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语文教材包含的大量人文思想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凭借。教师可通过教材中的人物行为、思想情操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的感染和熏陶,使其感知美、感受美、理解美。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狮子和鹿》是一篇童话,写了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自己细长的腿,当它狮口逃生之后,才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才学会重新看待自己和他人。这是一篇语言生动、寓意深刻的童话课文,包含有多种情态的语言,情节描写也十分精彩。其中,鹿几次自言自语里隐藏着不同的思想态度,需要以读促思;狮口  相似文献   

11.
朱春瑛 《考试周刊》2008,(51):30-30
很多的语文教师推崇"按着鸭子吃食",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逼着学生听、逼着学生说、逼着学生读、逼着学生写,将活生生的语文课上成了生搬硬套的说教课,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差。我主张应着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美学"的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12.
宋素珍 《河南教育》2007,(11):42-42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主动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唤起他们敬佩、喜爱、悲伤、愤怒等心理体验,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迅速、准确地接受教学内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推荐理由:本课例最大的特点是:字词教学,源于字理又富有意境;文本的品味,基于语言又直观可感;文旨的感悟,基于语言又富于个性。学生在读书、思考、品味中既得意,又得言、得法,是一堂融情融理融思融趣于一体,颇具匠心的好课。——肖俊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 ,是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的一篇有关“雪”的散文。其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意浓郁、情景交融。教学这篇课文时 ,如何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美育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作法。一、初读全文、感知“整体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开篇释题后 ,应及时设疑导读 ,通过读懂课文 ,让学生形成对“第一场雪”的整体印象 ,让学生感知“第一场雪”中的整体美———下雪前 ,天气骤然变冷 ;下雪中 ,雪花纷纷扬扬 ;下雪后 ,世界变得粉妆玉砌。学生通过初读全文 ,知道这是一篇结构完美的文章。有了整…  相似文献   

16.
赵兵 《考试周刊》2010,(20):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纵观语文课堂,许多时候成了"清水煮白菜"式的文字训练课。其实,孩子们不是没有激情,也不是没有诗意,他们需要唤醒,需要激励,需要点燃。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一个情感动力,让孩子"有感而发"。笔者认为:这一情感动力的产生,可以籍由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巧妙的理答、师生角色入境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订丁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审美内容,需要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丁振东 《考试周刊》2011,(28):61-62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倍受人们的喜爱。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