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选入了《汉书》中的名篇《苏武传》,所据为中华书局1962年版。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出于名家之手,目前公认为当前最好的整理本,版本可谓允当。但笔者在从事教学之余,却发现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方欲发使送武等",文章注释为:"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等的时候。发、使、送,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2.
统编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山狼传》写东郭先生向杖藜老人求救的一段文字中有“岂天之未丧斯文也”一语。课文对“天之未丧斯文”的注释是:“这里是天不让读书人丧命的意思。语出《论语·子罕》。文,原指文化,后来也用‘斯文’指读书人。”其他几种选本的注释也与此注基本相同。我觉得这样解释,虽然也讲得通,但总感到与文意不尽相符。现提出一点异议,和同志们商讨。查《论语·子罕》原文: 子畏于匡,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  相似文献   

3.
聂鑫 《语文学习》2021,(7):37-39
《苏武传》是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在统编教材之前就曾入选过许多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相关的研究论述也很多.然而,笔者在仔细研读统编教材之后,发现其中仍有一处注释和一处省略可以商榷,故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4.
翻阅新教材《苏武传》,发现其中有不少注释似可商榷,现提出一些肤浅的意见,就教于教材编者与广大读者。一、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课文注:年青时,因为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任,指他父亲的职位。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养子弟一人做郎官。任,这里不是“指他父亲的职位”。释“任用”也不妥。任,当释为“保任”。因推荐者负有担保的责任。《汉书·爰盎传》:“孝文即位,盎兄任盎为郎中。”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盎为兄所保任,故得为郎中也。”《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哀帝时以父任为郎。”李贤注:“任,保任也。”又,“保养子弟一人做郎官”句,“保养”二字使用不当,宜改为“保举”。《汉仪注》:“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同母兄弟)若(赤子、幼儿)一人为郎。”(《文献通考》323页括号内文字系作者注)此“任”字乃  相似文献   

5.
一、“毛宝放龟而得渡”。典出《搜神后记》(东晋陶潜撰?)。引文如下:豫州刺史毛宝威邾(zhū)城,有一军人于武昌市买一只白龟,放之江中,后军人因作战失败投江,为龟负载至岸而得生。二、“隋侯救蛇而获珠”。典出《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  相似文献   

6.
明代马中锡(1446——1512)撰《中山狼传》,成功地塑造了中山狼和东郭先生两个典型.作者通过思想、心理、语言、行动,集中地表现了中山狼的可恶和东郭先生的“可爱”,把这两个寓言形象刻划得入情入理,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中山狼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寓言小说,它成功地塑造的东廓先生和狼的艺术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这篇文章选入统编高中语文第三册。如何分析东廓先生这个典型形象,准确理解作品的寓意,还有不同看法。狼的本性凶恶狡诈吃人,对它不能讲仁慈,必须坚决消灭之,这是传统的认识。课  相似文献   

8.
明人马中锡的《中山狼传》,过去曾劳烦许多学者去进行推测,其本事出于何处?郑振铎先生推测此文是根据宋代谢良所作增补而成,电有许多人认为此文是马中锡写来讽刺李梦阳对康海的忘恩负义(见《玉剑尊闻》、《池北偶谈》、《茶香室三钞》),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认为此文系以前人创作为蓝本,对其本事来源都未述明。那么,中山狼本事到底出自何处?笔者认为系出自民间故事。今年暑假,笔者曾到乡间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民间文学调查,获一《智童降妖》故事。情节与《中山狼传》十分酷肖,如出一辙。这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妖怪,被张天师捉住,用一特制的瓶子装好,埋到荒郊野外。后来由于水土流失,瓶子露到地面上。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注释:“【终鲜】终于没有。”这一注解明显有误。若将“终”解释为“终于”,整个句子怎么翻译得通呢?  相似文献   

10.
《师说》注释商榷江苏/李云楼(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一个判断句。课本注释为:“老师,(是)靠(他)来……的。”其一,此文文意不通;其二,句型译错了。“所以……”中,“以”当“用”讲,“所以”表工具、凭借。但是,老师是人,不是工具,所以...  相似文献   

11.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人教社实验语文教材初三册注:“(终鲜):终于没有。”显然,这儿把“终”字理解成为“终于”。这个解释是很随意的,编者可能没有经过认真思考。首先,句子形式上不美,破坏了文章的整饬美。“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是一个对偶句,其对应位置上的词“既”和“终”的词性应该相同。“既”是个连词,“终”也应是个连词。最顺畅的解释应该是“既……又”,当成并列来理解,学生基本上不用看注释就能继续通读下去。把“终”解释成“终于”,破坏了原本顺畅的语势,据此可以初步予以否定。更为有力的证据在于语义上…  相似文献   

12.
徐强 《现代语文》2008,(5):111-111
为许多省市使用的高中第三册《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在古诗词和文言文注释上有较多错讹。今仅就《孔雀东南飞》一诗的问题略加辨析,期望能对广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14.
中学《语文课本》第九册(1978年版>从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节选“沛公军霸上”至“立诛杀曹无伤”,标题为《鸿门宴》。本文准备对其中的个别注释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逍遥游》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经典篇目,一直颇受读者的青睐。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第五册(人教社2004年版)节选了该文,教材编者对其中词语注释大多精确,但是在个别词语的注释上似乎还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由徐中玉先生主编、华东师大等二十个院校合编的《大学语文》,是解放后第一本大学公共语文课教材。此书满足了全国各大学陆续开设语文课的迫切需要,推动了大学课程设置上的改革,其功甚巨。但是,由于时间短促等原因,初版在注释等方面问题较多。最近看到此书的修订本(八三年六月华东师大出版社第二版),改正了一些错误,有的地方在表述上更为确切。徐中玉先生在《再版前言》中提到,编者曾特约国内十九位著名的学者、教授对本书提了修订意见。编者的这种努力及专家们的关心支持,使修订本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修订本在注释、作者简介及附录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今不揣浅陋,谈一些个人看法,供编者及读者同志们参考。鄙见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注释和作者简介的,一是关于附录《中国历史朝代简表》的。  相似文献   

17.
一、雍州的位置教材注释:“[雍州]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青海省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先秦雍州的位置,历来众说纷纭。《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尔雅·释地》“河西曰雍州”。《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实际上,雍州只有一个大致的位置,是不可能确指的。虽然不能确指,但是可以肯定,雍州是一块完整的没有间断的地区。陕西省中部北部再往西就与甘肃省东南部相接。而依课本注释所说,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那就等于是说,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与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青海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严薇青先生为1981年齐鲁书社版《老残游记》所作的注释提出了商榷质疑。  相似文献   

19.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硕鼠》一诗有两处这样的注释 :一是“逝将去女”的“逝”释为“往” ;二是“谁之永号”的“号”释为“哭”。笔者认为如此解释不妥。“逝”应释为“誓”。理由有三 :一、“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是奴隶们决绝的誓言 ,表现出奴隶们与“硕鼠”(奴隶主 )决裂的坚强意志 ;二、从训诂的规律看 ,“逝”与“誓”属音同形近 ,应为通假 ;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 )以及《中国文学作品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温洪隆、邓支礼主编 )都把“逝”释为“誓” ,表示坚决之意。“永号”应注为“长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