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好 《湖南教育》2002,(19):18-18
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头戏”,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相当大的,可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德育工作者对中小学德育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重德育知识的灌输,轻德育能力的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道德教育的内化,尤为突出的是道德实践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显得十分薄弱。笔者认为改革德育实践模式有助于道德教育实效的增强。一、当代道德实践模式的理论探讨重视道德实践就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被动灌输”。德育工作必须是一种主动的教育过程,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光  高小宽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9):150-15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不相称,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将法律法规的学习、关爱生命教育、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融入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德育生活化是我国德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实践的要求。当前学校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政治化明显,道德要求剥离了个人的需要,成为一种空洞和抽象的口号,脱离学生实际,道德教育只关注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忽视或无视学生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有的教师甚至有意回避学生在生活中的种种  相似文献   

4.
德育内容指在学校开展德育时,用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及其思想体系去教育、培养学生,它是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加以选择和设计的,是德育目标要求的具体展示,也是德育本质的直接反映。当前学校德育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体系,它包括哪些方面?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实践,我们认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框架是五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法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法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心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践德育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德育是从学生道德实践的需要出发,在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进行,通过道德实践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良好品德,最终为了学生过(实践)道德的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取向及具体操作范式。实践德育将实践作为德育理论建构和实际的德育过程的逻辑起点与基础。  相似文献   

6.
郑兴 《文教资料》2006,(22):4-5
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涵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其目的在于形成普遍的、完善的道德人格。而德育理念是道德教育的灵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德育理念,有助于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开展道德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是指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积极、主动的对道德原则进行思考后自觉、自愿地做出合乎理性的道德选择或道德行为的素质。而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从德育机制、德育内容,到德育方式、方法、手段,全面体现学生的需要和接受,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等院校面对的是思想日益成熟,社会阅历日益丰富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就更应该注重其自身的主体性了。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提出是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现实的审思和分…  相似文献   

8.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刘成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65-66,77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巨广 《天津教育》2007,(12):22-22
一、“纪律教育”与“活动感受”相结合 德育和智育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思维的参与。相比较而言,智育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德育则需要学生意向型思维的参与。意向型思维的特点是情感性和体验性。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我们应启发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活动途径和情感途径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如,我校一位教师对一个纪律意识差的学生进行了多次说服教育,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叙事德育有助于道德教育回归自由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即增进学生对道德、对人和生命的理解;叙事德育通过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而引导学生的道德需要,能够训练学生换位思考的道德思维品质;叙事德育通过形成积极的道德舆论而增强学校德育的效果,其过程中体现出的宽容、民主、平等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会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景昆 《中国德育》2007,2(7):18-21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与人、道德与生活、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诸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虚构是在意识到道德教育价值后人类对意义世界的主动建构,也是开展德育活动、实现德育目的、促进道德内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个体的道德信仰、维护道德教育合理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教育范式是长期保持稳定价值取向的道德教育原则、方法、实践等。在社会转型时代境遇下,要在道德虚构中创新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以推动道德教育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主体性原则的要求,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学生应成为道德的主体,他们的道德认识应该在其自身活动与情感体验中获得,而不是接受外在的灌输;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应该以自我的道德觉醒为基础。学校道德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站在“人性本善”的视角中,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彰显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自主性、平等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实效,使学生的道德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德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如果只依赖于学校教育,道德理念与道德实践一定会分离,要使德育实施效果与德育地位相统一,应注意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调,德育与其他教育内容的融合,自律与他律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重科教,轻德育"、"重道德认知,轻实践体验,学生德育主体性作用弱化"、"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德育管理的'真空地'"和"德育师资队伍不稳定,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这四个方面;这是加强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化学学科德育是化学教师将德育内容融入化学教学中,开展适合化学学习过程中进行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道德认知、树立道德意识、增强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能力。化学学科德育具有教学目标的间接性、教育范围的非系统性、教育过程的学生感悟性、教育方向的教师主导性等特征,研究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化学学科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育》2012,(19):13-18
过有道德的生活,是人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的追求。曾有一段时间,我国学校德育更多关注知识化、学科化、体系化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忽视了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境遇与独特的道德情感体验。针对于此,德育研究者开始探讨生活、道德、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末提出生活德育论,以“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具体德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面对目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新特点,针对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德育方法陈旧和德育的实效性低下等问题,永康市永康中学走上了以主体体验式德育为特色的道德教育探索之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创造特设的道德体验情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体验,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永康中学体验式创新德育的基本构架体现了德育的实效性原则,给学校道德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