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 当下教师教育的转型性变革,紧密围绕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要求,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需求,秉承“做精做优师范专业”的 教师教育发展战略,将已产出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融入师 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积极构建“面向需求、学生为 本、能力为重、合作育人”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用于培养适 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专业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徐琴 《成长》2021,(2):17-18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满足社会经济、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不断推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推进过程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要重视积极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将OBE教育理念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校工程教学改革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面对现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高校应通过逆向设计的思路,从以成果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以成果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建设、以持续改进为理念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出发,探索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继承传统教育理念之精华,汲取先进办学经验,引入目标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改进培养机制等策略,培养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逻辑起点,推动地方高校发展向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动态变化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不匹配问题,基于OBE育人理念找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OBE理念背景下,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承担起加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首先介绍了OBE理念基本内涵及教育特征,其次分析了OBE理念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OBE理念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院校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才需求至关重要。本研究以OBE理念为指导,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克服模仿沿袭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重构了紧扣地方应用型院校办学定位的商务英语专业"目标—课程—教学—评价"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融通英语知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高素质、强能力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9.
OBE教育理念强调产出导向、反向设计,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特征,并关注评估学生技能和能力,特别是评估可观察行为的能力,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针对目前专本衔接教育脱轨、断层现象,运用OBE教育理念,有利于"专本衔接"无缝衔接的实现、专本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专本衔接专业的对口,通过制定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质量评估机制可实现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法律英语作为专业英语,目的在于为涉外法律实务培养具备职业素养的涉外法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基于OBE教育理念探索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围绕课程可以实现的应用成果来设计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对工科大学法律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公共课为师范生进入教育事业提供基础知识、方法、态度和价值观,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课程设置。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过程中看,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学生中心游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产出导向偏离、在评价反馈上存在改进机制不足等现实困境。从OBE教育理念出发,解决上述问题亟须从理念上聚焦以生为本、施教中统筹资源优势、评价上构建测评体系,通过集“理念—施教—评价”三位一体的路向改革探索,以期推动专业认证理念内化于教师本体,外显于教师教学行为范式,从而提质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体规格的分析,分别从通识类课程、项目类课程、融入类课程、开放类课程四个维度,构建了科学完善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旨在能够确保双创教育的有效落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及能力,充分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教学“以教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少改进环节等不足。OBE理念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手段。文章基于OBE理念,通过以社会需求出发,反向设计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实习高度融合;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并持续改进等三方面,提出应用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的关键环节。项目组对河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在梳理应用型课程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途径:转变教学思想,明确课程改革目标;与一线企业共同研制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要想高质量发展纺织产业,将现有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技术优势,急需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纺织类人才.通过对基于OBE理念纺织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反向设计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的分析,探讨了将OBE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注重学习效果考核,从而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  相似文献   

16.
OBE理念是指"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在审计人员的培养方面,由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审计专业学生往往缺乏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文章对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让其在今后的工作或科研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继鹏 《现代英语》2023,(18):96-99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是对外经贸发展的纽带,优质翻译人才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一。为更好地提升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OBE理念为理论基础,探析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的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及思维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接社会需求,同时有利于促进现代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对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OBE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理念,不仅对认证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同时也对师范类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因此,有师范类专业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OBE理念在课程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基于OBE理念的课程建设,要依据毕业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对照认证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导向,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培养效果,实施课程教学;聚焦目标达成,开展课程评价。实践证明,健全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实施管办评分离的运行机制是提升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为确保预期的实施效果,课程建设应关注OBE的实施条件及其与教师职业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OBE理念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揭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方向。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产出为导向优化课程模块,落实实践教学;以持续改进为动力建强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OBE理念视角下民办应用型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更好地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机制,坚持“应用性”与“创新性”相融合,健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把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科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反馈机制,注重凝练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需求,最终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