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老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课堂上丢出一个问题,学生并非"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手直举,小手如林,而是像一块石头扔在地上,没有任何反响,激不起丝毫浪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启而不发"。这种情况相信好多老师都有类似经历,面对学生的"启而不发"我们应该反思:一、学生为什么会启而不发;二、如何化解这种尴尬的局面;三、如何避免启而不发的情况出现。本文将从如何避免数学课堂上的"启而不发"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陈荣 《广西教育》2014,(41):76-76
正语文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启迪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这也是课堂教学一贯倡导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问题难度、启发环境、启发方式等因素启发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讲过课,也听过课,但都觉得很多是失败课。启而不发,有时很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也答不出来,甚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走入误区,弄得满堂大笑。皮毛不及焉能深究?启而不发“病”在何处?难道是学生之过吗?不是的,究其根源,过失还是出在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讲过课,也听过课,但都觉得很多是失败课.启而不发,有时很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也答不出来,甚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走入误区,弄得满堂大笑.皮毛不及焉能深究?启而不发"病"在何处?难道是学生之过吗?不是的,究其根源,过失还是出在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5.
<正> 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成人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而把成人教学“少儿化”了。如有的教师总爱用这样的用语:“这个问题谁知道?谁来回答?”如果这是在中小学,当然无可非议。特别是小学生好胜心、模仿性很强,往往会全班学生“唰”地一下子都举手。但审于自尊心强,成人不肯轻易举手,甚至有时一个也不举手。遇到这种场面,老师宜用商量的口气,直接点名请某学员回答。“启而不发”的另一个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备课时,教案的主观设想与上课的实际情况脱节,所提问题太容易,没有启发思考、训练思维的价值。如有一次,教师在板书“暴雨”的课题之后,提问学员雨大小可  相似文献   

6.
一堂课下来,常听有的教师抱怨说:“这班学生真象木头人,费了老大的劲,就是‘启而不发’!”很显然,这是把“启而不发”的原因归于学生。我认为: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原因却主要在教师。 从教师方面看,一是急躁。有的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或要学生回答;或稍加诱导就要学生完全答对,否则不是冷眼逼视,便是“榆木脑袋”之类的讥讽,人都有自尊心,没有十足的把握,谁肯冒此风险举手应答? 在这种气氛之中,很多人已是“毛孔痉挛,汗不敢出”了。于是大家都保持沉默。 二是不明。有的教师对讲述的内容钻研不深,理解不透,或固执一得,或含糊其辞。所提问题,又大多先带上“唯一性”答案的框框,此时的“启发”,实际上变成了迫使学生“就范”的代词。在这种束缚下,倘若教师的语言再不精当,那实在是不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老师应以“同样的授课方式,不同的层次、有区别的要求”来向全体学生提问,确保提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此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应启而发,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相似文献   

8.
上中学时,数学老师为了讲清“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他在黑板上左比右划,我们总是不明白。他生气了:“给地上扔块馍,狗也知道沿直线跑过来啃;你们怎么这样笨,连狗的聪明也没有!”同学们忍俊不禁,“扑”地都笑了。 无独有偶。日前我听一位小学教师讲课,她连提了几个问题,由于难度较大,一时间竟无一个学生发言。她急了:“怎么,都哑巴了?难道我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写字”的认识不足,近年来,学生的写字能力逞下降趋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提出加强写字教学,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实施建议.我校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认识、注重指导、降低难度”三个方面去实施,收到写字教学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课堂有效生成的策略,成熟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足够的了解,能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变得精彩。  相似文献   

12.
我在开始运用启发式教授法的时候,遇到的一个苦恼的问题,就是“启而不发”。也就是我在课堂上提了一些问题,学生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没有举手的,更没有发言的。这个时候,我心里很烦燥,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顾名思义,必须在“启发”二字上下功夫,但为什么有的教师往往会碰上“启而不发”的情况呢?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愤”、“悱”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愤”和“悱”,是在一定境遇下反  相似文献   

14.
近来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启而不发。”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主动:在教学中我也有同惑。不经意间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拴在一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当有人说:‘它会跑掉的。’可老农却十分肯定地说:‘才不会呢!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被拴在这个木桩子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得要从那木桩子上挣开,可是,那时它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故事虽短,却耐人寻味:大白马不再挣扎,不再逃脱,源于人们施加的奴役手段,更源于它自身用习惯打造的枷锁。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是极为有利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化学教学采用启发式好是好,可是学生基础差,脑子不开窍,化学知识主要靠记忆,只要讲清楚,学生会运用就可以了。“启而不发”,反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还不如“满堂灌”省力,效果好。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不能搞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启而不发”的真正原因是教师“启不得法”,不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诱因,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启而可发”呢?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不断运用,比起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具有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点.而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场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启而不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提问、启发诱导关键在教学方法;提问应注意针对性、程序性、灵活性和延伸性;要注意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抓住教学方法才能“启而得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作为优秀的教师则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以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一.铺垫不...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已经成为世界性语言和国际交流工具的当今,职中学校英语的教与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课堂上对学生的启而不发已经成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六种。通过教学实践,共同探讨,总结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吃透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新课改实施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吃透教材,让学生学好语文,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吃透教材是一项复杂、细致、艰苦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正确理解教材是吃透教材的前提,吃透课程标准是吃透教材的根本保障,掌握教材编写体系是吃透教材的基础,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路是吃透教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