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需要,是使高中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尽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文化认同教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效果却不佳。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运用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物质实体和精神意识两个载体,在教学目标制订、课堂导入、课程讲授、课后作业、第二课堂中加强学生文化认同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从而使其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传承了上千年,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认同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要生生不息传承下去的原动力就是该民族成员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呢?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引领下,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文化传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学生历史使命感、归属感的培养以及幸福感的形成都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就文化传统与高中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从文化传承角度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探究,旨在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中华文化被人们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历史高考愈加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高考要求,改变教学理念,通过科学、有效、多元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水平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长河中自我认同、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优秀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进步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由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及信息网络化等原因,当前青年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危机。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在集中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及教育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同应从学生抓起,让其在语文教育的培养、熏陶下,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愿意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主要论述文化认同的内涵,研究通过运用经典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祖国魅力、走近传统文化、延续古人智慧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借助文化认同感的“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与价值文化认同”圈层模型,在生物学教学中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表象渗透与单一传递等问题,并以课例形式研究探讨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生物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韩娇燕 《家长》2023,(8):112-114
<正>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学校和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大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增强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本文就幼儿美学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丰富幼儿学习内容、提升审美能力及文化修养,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学为己用。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内容主线就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内容学生会时常感觉到枯燥和久远,时常会感觉到陌生。鉴于此,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渗透地方史的教学内容,整合地方史教学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地方史一般学生较为熟悉和熟知,他们会感受到倍加亲切。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地区历史的了解,还能有效的辅助高中历史常规内容的课堂授课,对学生的三维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苏联体系的影响,多元史观并不被重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多元史观,培养学生的多元历史思维能力、多元文化意识,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价值教育有效培养对学生的综合品质。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价值教育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高中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这也可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针对价值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以及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隐性教育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适当融入“品格教育”。如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教学点开展隐性教育,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礼”“礼治”思想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可将其延伸至整个语文课程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因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是促进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契机,在教学中增加文化实践的内容,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能让学生摆脱纸笔作业的束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借助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授课对于加强预科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维护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新疆预科班的文化课堂上使用项目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建立了中华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中国历代王朝》教学为例,对项目学习法在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工具,也能够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对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如果小学语文教育中忽略了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传承,或是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会导致学生对我国文化缺乏认同感、创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不高、对多元文化缺乏理解和尊重等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注重感受文化独特魅力和价值等,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包括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文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渐显现,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也越来越重要。中华文化认同是对传统文化、当前主流文化及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本文就新形势下新疆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还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高中历史教师对此应高度重视,可以以教材为载体,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借助影视资料、角色扮演、参加社会活动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涵,中华文化认同教学是助其落地的一种尝试。以文化认同的概念特征和形成机制为依据,中华文化认同的概念框架包含三个彼此关联的要素:中华文化深度探索、中华文化广度探索以及中华文化身份承诺。据此,语文课程中华文化认同教学的实践路径有三:一是通过文化记忆和文化体验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探索,二是通过文化比较和文化反思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广度探索,三是通过文化价值观的挖掘与内化实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文化身份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高中历史教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总结、积极创新,通过实施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们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所以,我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如何实施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创新教育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对历史教育工作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