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当下世俗化的学校教育体系中,肩负着促使受教育者追寻可能生活之路的道德实践摇身变为某种必然的知识技术、某所学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媒镜像,表现为:在目标建构上,知识置换了智慧与高尚;在过程实施上,塑造置换了探究与引领;在手段采用上,技术置换了伦理与解放。针对这一现象,只有从迎合人的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定性的角度出发,才能探寻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浅析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和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就需要有一种调节行为的准则,使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这一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按这一准则通过社会舆论去评价每个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准则就称之为道德。一种道德最终能否被社会接受,关键在于它是否反映道德关系的本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一种道德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和什么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却取决于道德教育的优劣。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指出:“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的产物。”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广泛的道德教育维护、巩固着一定阶级的统治。同时,日趋先进完善的道德思想在社会中的传播,又往往成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总是与一定的道德水平密切联系的,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又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有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直接任务,就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培养理想人格和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因此,无论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目标着眼,还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出发,都必须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文明...  相似文献   

4.
“意义障碍”的产生是道德观念形成规律的反映,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矛盾的反映。当教育者不能向学生表示积极的道德期望、与教育要求不一致时,如果教育者采用的是呆板机械的教育方法,或者不能制定合理有效、富有人性的课堂规则,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特点时,就很容易造成“意义障碍”。  相似文献   

5.
孟啸 《现代教育科学》2012,(4):39-40,95
健康的身心是道德教育的前提条件,社会转型期对道德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和方法单一。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较高的可融合性,并且它的内容和方法对于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道德教育中融合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可以给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助于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意义问题的研究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要数哲学。哲学界关于意义问题的研究成果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在道德教育中关注意义是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本真体现;是青少年道德成长及人性完善的必要元素;是来自学校德育的现实呼唤;是挽救当下青少年意义危机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8.
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对话是理解道德要求的钥匙,对话使学校道德教育成为可能。对话在道德教育中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师生双方精神上的融合,通过“和而不同”的原则和多种形式,实现双方道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升华。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对话的展开形式是多样化的,它主要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与超文本时话与自我时话等。  相似文献   

9.
邵蔚旸 《文教资料》2011,(35):111-113
作者对卢梭的道德观进行了认识分析:政治是其核心,平民是主要力量,秩序是政治的载体,公民宗教和道德教育是手段。通过对其认识提出了一些思考,以及对现世我国的道德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人的生命矛盾属性有助于人对道德的认识,道德是人基于现实之物包括人的生命的缺陷性和不圆满而对事物和生命演进的必然性及其圆满状态的深刻顿悟.道德教育应该以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关注人类生命的延续意义为基点,以激发生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为动力,以人类的和谐永恒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进程中,意义危机问题不断显现,道德教育随之陷入了精神实质弱化、情感基础缺失和肤浅化的困境。面对意义危机,探索道德教育新的出路已显得尤为迫切。道德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与意义问题密切关联,这决定了道德教育必然与意义世界相关联,道德教育应该是以意义关怀为精神意蕴的活动。然而,以往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遗忘了意义问题,当前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存在遮蔽意义问题的隐患。学校道德教育走出时代困境的出路之一就是确立意义关怀的使命,并在目的和内容层面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矛盾属性有助于人对道德的认识,道德是人基于现实之物包括人的生命的缺陷性和不圆满而对事物和生命演进的必然性及其圆满状态的深刻顿悟。道德教育应该以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关注人类生命的延续意义为基点,以激发生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为动力,以人类的和谐永恒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人是道德生活的主体,并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追求超越。正是基于道德生活本身的意义性,道德教育有意义既具有个人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以生活这本大书为教材,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了生活而教育,使道德融合于生活,从而实现过一种有道德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从新时期幼教事业发展经验看,幼儿园应把幼儿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立体化德育环境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幼儿道德情感教育发展与科学认知活动观念形成。幼儿园应重视创造和谐愉快的德育环境,把趣味化教育教学内容与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密切联系起来,实时引导幼儿积极融入德育环境构建中,共同创设精神文化与思想品德修养结合的活动场所,注重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游戏活动中,让品德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信仰的缺失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仅从学校道德教育缺失对意义的追寻、忽视对生命的关怀、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三个方面分析信仰迷失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以期启发更多的学者思考信仰缺失给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意义障碍,导致教育者与其在教育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从而阻碍了道德价值观念的有效传递和转化。意义障碍的产生既有青少年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自身因素的影响。作为道德教育工作者须在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克服意义障碍的道德教育策略。道德教育须切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改进和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养,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德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是人的品行的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德育可持续性发展最重要特征是德育的有序发展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之一.面对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本文拟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之一;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着重点之一;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等方面,阐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