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代汉语副词研究主要集中在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等方面,针对情态副词的研究也有一些,不过总体看这方面研究还比较薄弱.而专门针对《史记》中情态副词的研究更少.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史记》中的情态副词分为了六类,并从语法功能、语法特点、语义指向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总结.从而更加具体深入的掌握《史记》中情态副词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论证表示社会活动意义是情态副词的基本语义特征。讨论情态副词的选择限制,根据它们在语义上必然与所修饰的动词的语义(包括语境义)处于同一个语义场,它们必然对句中的施事、与事、受事等有一定的选择的语义关系,进一步分析各小类副词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并运用语义分布分的原理,对情态副词进行再分类。进一步解释一些语法语义现象。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动词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具有人际意义,它们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讨论主要从逻辑情态和人际功能中情态系统的角度两个方面进行。逻辑情态分为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情态系统是人际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韩礼德把情态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两个语义系统,其中认识情态与情态化系统相对应,道义情态与意态化系统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道义意义和认识意义是两种普遍存在的情态语义,虽然它们分属不同的域,但实际上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基于相似的动力.障碍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是情态意义扩展的工作机制。文章从认知的角度以情态动词,心理动词和连接词为例。分析了这两种情态意义的普遍存在性和隐喻在其意义统一性阐释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语中的情态动词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试图找出它们的共性,构建一个统一的模式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和概括。Palmer将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划分为三大范畴:推测;义责;原动。这基本上概括了它们的语义。从应用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情态动词的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意义渐进和意义重合。  相似文献   

6.
从从语义和功能语法角度出发,用比较分析的方式考察了汉英情态的分类畀同以及汉英情态实现的方式。通过分析发现汉语有一种特殊的情态实现方式,即使用句末语气词来表达施话者对命题的态度或不确定性,这在英语中是没有的。在使用语调表达情态方面.汉语比英语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7.
汉语能愿动词与英语情态动词无论在语义还是语法和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共性。英语习得者往往将其共性扩大,而忽视个性,从而干扰了情态动词的正确认知,造成了母语的负迁移。本文拟分辨两者的个性,以便学习者更好地领悟情态动词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情态助动词在英语句法和语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它的运用复杂且微妙。本文就以WILL为例通过三分法把握情态助动词运用的规律性,即一一区分语境、语义、句法三方面关系中的若干成对关系。在了解情态范畴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系统地把握情态助动词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语义演变路径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情态动词“能”最初是表达动力情态的意义,然后由动力情态分别演变出道义情态和知识情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推理是汉语情态动词“能”语义演变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义演变,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10.
<正>情态动词不仅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在日常交际以及书面表达中的使用也十分普遍。情态动词的语义多义性和语用多功能性使之比一般动词更为复杂,学生在掌握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及比较相似结构间的细微差别等方面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1.
《论语》句尾语气词的连用不但频率高,种类多,而且其组合形式和表达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论语》一书中所出现的10种二合语气词和3种三合语气词做了结构和语义的分析,旨在说明这些句尾语气词连用极大地丰富了《论语》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一)昆明方言的语气词均不读轻声,而读本调。(二)昆明方言语气词的声调均可以上扬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声调上扬以变换语法意义的功能表现为语法意义的逆向变换和顺向变换。(三)昆明方言语气词均可以重读以表示愤慨的情绪,重读语气词的音长尚可延长以加重愤慨情绪的程度。(四)声调上扬及重读也适用于昆明方言的复音语气词,其规则是声调上扬及重读均出现最末一个音节上,由此引起的语义变化与单音节的语气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谈能愿动词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能愿动词是句子的语境核心-焦点(focus);能愿动词能调节句子语气,是表语气意义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能愿动词移位的研究,揭示了这一语法现象的作用,在于强调的需要,讨论不同语体中能愿动词的使用情况,说明能愿动词对不同的语体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询问句相比,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句法结构上,反问句有其特有的表达式,同时在语义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特指问和是非问有的可以互相变换,特指问内部有的也可互换;深层语义结构中,反问句不存在未知语义成分,从而造成反问句表达判断而不表达疑问对象;语用环境中,反问句必有一个充分条件的语义前提,反问句表达的判断只是这个充分条件的前提的必然的毫无疑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动力图式角度对情态表达进行研究,继承了动力图式(Force—Dynamic)中对于“趋势”动词命题分析的优势,同时弥补了以往FD研究对含有比较多系动词的命题解释力不强的缺陷。将情态表达的“非现实语义力”等级数量的概念带入FD模式中,重点探讨了情态中心词表达语义力的等级数量划分。使得动力图式更加清晰,释解更为有力。同时指出情态表达的动力图式展现,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认知心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楚辞》与七言诗关系的观点甚多,但研究思路中都有将文体起源简化为句式异同及偏重文体外部关系的倾向,有明显的片面性。诗歌文体应是由多层次节奏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情感节奏与语义节奏、语体节奏的冲突和调整是诗体发展的内在动力。七言韵语在《楚辞》产生之时已经流行,但复杂的语法关系和语义节奏使其具有很强的表义倾向,并形成了与其语义节奏相统一的单调平直的每句韵式语体节奏,从文体内部阻碍了七言抒情诗体的发展。在《楚辞》体中,诗人借助以"兮"字和相关虚词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情感节奏,较方便地实现了对每句韵式七言诗语义—语体节奏的整合与转化,形成了七言诗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特殊的七言抒情诗体——骚体式七言诗。由此入手,有助于将二元对立式的七言诗起源之争转变为对七言诗发展历史的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故意"和"有意"作为一对同义词,无论是在我们写文章选用词语,或者是平时说话,还是在教外国留学生的时候都是一个难点,更是重点。这两个词虽然都可以认为是情态副词,但是其实这两个词本身还有别的特点及功能,两个词语的意思及用法都很相近,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古田话否定语义的几种表达方式及其语用色彩,体现了古田话否定语义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比较空灵,难以从形式上分析。文章试图从语气副词所在位置和意义重心来谈语气副词的表述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