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更为重要。作为老师,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回答,应该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个客观、公正、激励的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满意的答案,那也不能置之不理或是敷衍了事。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上的是五年级的《我若是小小鸟》,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我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语课堂学教育的缺失 我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同时读一篇他们都还没有学过的章——人教社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篇课.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之所以选这篇章。是由于这篇现代新字生词极少。甚至可以说写得十分浅白,可以“照顾”到那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除了“尴尬”一词外。几乎没有十分出彩的字句。不到20分钟。他们都读完了。我问:读懂了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读懂了。,我逐一地问他们:这篇章说些什么?小学四年级学生回答:讲一个父亲把一座三级台阶的房子改为了九级台阶的房子。初中生显然嫌小学生的回答太简陋.补充道:主要是他家乡有一种观念,房子的台阶越多,房主人的地位就显得越高。初中生为他比小学生读出的东西要多一些而显得尤为得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湖南的一位政治课老师在给学生作报告时,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但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不满意,最后他提出,学生读书的目的并不复杂,大家之所以认为不好回答,是因为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他说,读书什么也不为,就为自己将来能挣大钱,娶美女。这个回答令在场的学生十分不解,被媒体报道出来以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似乎很难回答。我们都在努力地读书,可是我们真有些不知为什么读书?真的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记得刚读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天,我就打算不再去上…  相似文献   

4.
从教以来.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经过小学至中学七八年正规教学的中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起问题来常常采用一两个字或短语。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内容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尤其碰到有老师来听课.更有不少学生噤若寒蝉。偶尔被叫到的。要么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要么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甚至连声音也颤抖变调。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照理说.我们的学生正处在十四五岁的青春年华,应该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试的。  相似文献   

5.
教研组里的又一轮听课拉开了序幕。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和总结语我早已做到烂熟于胸。终于轮到我上课了。上课之前我对学生是千叮咛万嘱咐: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要遵守课堂纪律,要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回答问题要积极.声音要洪亮.等等。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在听课时.老是流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康智元 《湖北教育》2006,(12):58-58
近日,笔到某中学参加教学活动,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初二某班六十二名学生没有一个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情况。主讲教师急得满头大汗,我们听课一个个也如坐针毡。课后,主讲老师连声抱怨,这个班学生基础太差了,居然没有一个能回答问题的,真让他出洋相!  相似文献   

8.
当代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呢?当代的教师又是怎样的教师呢?前一段时间,我偶尔到一所小学去听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所有老师的课我都听了。听课期间曾因一位老师生病,我有幸代了一节课。在上课的时候,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微笑地看着他,用眼神鼓励他说下去:当学生讲话调皮时,我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小头,让他安静地听课;学生答对了,我鼓励他,“请”他坐下;答错了,我也鼓励他,“请”他坐下……总之,我认为他们年龄虽然很小,但他们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9.
校长听课,既不同于教师间的听课,也不同于其他干部的听课。校长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好教学方向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一、通过听课,了解教学现状,把握好教学方向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体现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学的方向问题。校长要通过听课,了解教学的现状,再通过调控,把握好教学的方向。1.在听课中发现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及时校正学校教学前进的方向。我曾听过两节反差很大的语文课。甲班有56名学生,一节课中,学生回答问题37人次,但只是被提问的12名学生轮换发…  相似文献   

10.
谁的声音大     
开学初.班里多了两名新同学.樊乾和叶梁。他们刚从乡下转来,本来就性格内向、胆小害羞。说话的声音尤其小.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更是小得像蚊子叫。我也曾想用各种办法提高他们的音量:可去办公室练习吧.怕吓着他们;让他们单独呆在教室大声喊,声音还是大不起来;上课时让他们上台练说——害羞的他们根本不愿意当众亮相……一能想到的办法几乎都试过了.可效果依然寥寥。我一直在寻找契机。  相似文献   

11.
谷立芳 《广东教育》2009,(11):56-5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你是否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晨读课上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小。低年级学生读书是抑扬顿挫,斗志昂扬,声音如雷贯耳;高年级学生读起书来却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声音也小到几乎町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何是趋于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课堂上,学生读书声确实没有断过。但如果设身处地地对全体学生的“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你会发现许多学生的“读”不过关,主要表现有:一是读书声音小,二是读书时胆怯,三是附和型读书较多,四是大声读课外读物甚少,五是大声读自己作更少。由此可以看出“读”的教学应该全面改革。笔认为,应该让全体学生大声读起来。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应邀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按照要求,先听农村基层学校老师讲课,然后再作示范课,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在听课中发现,部分老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三多”即老师讲得多,问题提得多,学生回答问题多;“三少”即学生动脑少,动手动口少,课堂读书时间少。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刚担任小学副校长的第一个学期,我校三年级的付老师在全乡出数学公开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回答老师提问的小手频频举起。只听见付老师说:“还有谁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晓强,你来回答好吗?”一个坐在前排的男生站了起来,用不够清晰和微小的声音回答了问题。由于声音太小,坐在后面听课的教师们都没有听到他的回答。付老师说:“晓强,别紧张,再大点儿声,慢慢地再说一遍。”然后她向这位学生投去包含鼓励、爱抚的目光犹如一缕灿烂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学生又一次一字一顿,但仍不太清晰地回答了一遍。这次他得到了付老师“你讲得真好”的赞许…  相似文献   

15.
去外婆家     
有一次片级公开课,我开课后不久,就针对课文提了几个思考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片刻,我请思考好的学生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我想:好几个问题,思考确实需要时间,加上许多老师听课,难免不敢举手。所以,我又鼓励道:想好了就可以举手,不要怕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可是过了一会儿,仍无同学举手,就连平时爱回答的学生也不举手。就这样,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我只好点名,而回答中也多有吞吐、错误。原本设计好的一些构思,也只好由我孤家寡人演戏,一堂公开课就这样在沉闷中结束。我不禁想问,他们为什么都不愿举手呢?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到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级听课。当时,老师正在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导学生回答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实行后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某日,到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便碰上其儿子正在哭闹,原来其儿子在学校上课时因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果被罚站一节课,回到家便没好气地哭了起来。看到此情此景,作为教师的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学生不注意听讲,借提问业提醒学生,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如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就得站着听课,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虽然,老师的用心是良苦的,但其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因为: (一)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一颗稚嫩的自尊心,而当他们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已经感到很难为情了,如果再令其站着听课,则会使其感…  相似文献   

18.
如果问高中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会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恐怕很多老师都会摇头。如果说有.那人数也是少得可怜。而如果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小手林立.学生争着回答.有的小朋友甚至会因为没有被老师叫到而伤心难过。随着年级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20.
王东莉 《家庭教育》2011,(11):36-37
某校初三班在一次班会上讨论理想的问题。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不少学生回答“不知道、不清楚”,还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赚大钱、当大官。”一名男生回答说:“我的理想就是考上重点中学。反正我现在读书也是为了我爸妈,他们让我上重点我就争取上呗!”这样的回答不禁让老师、家长担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