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清代涌现出了一大批蒙古族女性诗人。这些女性诗人皆非普通蒙古族旗籍家庭的女性,她们皆有较高的社会家庭地位和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有更多的机会读书并创作出大量优美的汉文诗作。她们的诗作大多以日常生活、闺阁之情为主题,以敏锐的洞察力,将细微的情感通过外在的形式来传达。春华夏雨、秋月冬雪,往往是她们心灵情感的反映。她们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创造了蒙古族女性诗歌王国版图,彰显了女性文化的多彩与风韵,组成了生命意义书写的重要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她们的创作呈现出了蒙汉民族交融互动的多元文化内质,展现了蒙汉文化融合中蒙古族女性日常生活书写和心灵书写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嘉时期,江苏泰州活跃着一个仲氏闺秀诗人群体,其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日常生活性特点:出阁之前,常以写诗为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所作多为咏物-写景之诗;及至婚后,大多生活凄苦,故以写诗为消愁治病的良剂,所作多为自咏自叹诗、亲情诗、寄赠诗,颇具自诉特点和内心独白意味。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传统命运观影响,有才华的男性文人常常会将自己的不得志归咎于“才命相妨”。随着明清女性文学的繁盛,才命观又在才女身上逐渐衍生出“才女命穷”的说法。然而,纵观清代闺秀的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她们虽然承认命运却不迷信命运,她们不仅用自己的力量温和地消解着男性话语体系中有关“才女命薄”的规训与束缚,还将“命”当作不幸的慰藉、社交的话术及反观自我生命状态的镜子,实现了女性在才命观上的突围。  相似文献   

5.
明清江南闺秀文学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质。这不仅体现在女性从事写作的数量上,更表现为对于专属女性的创作、阅读,与交流空间的构建上。两个创作群体在作品的内容与风格上体现出对情与美的偏好。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这反映了明清江南闺秀与当代都市知识女性共同的创作心境:以写作来超越日常生活的限制达到诗意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张继,字懿孙,生活在唐代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那时唐王朝正经历着由盛到衰的转折,朝政腐败,暮气日深,内忧外患,此起彼伏,战乱频仍,民生涂炭,诗人张继将其如橼的诗笔聚焦于当时那动乱残破的社会,表达了对民瘼极度关切的热情,为时局的艰难而呼号,为人民的疾苦而悲伤。唱出了一曲不甘闲居、奋发自强、忧国 民的时代最强音!其诗清迥幽冷,工整圆熟,简洁凝炼,相互秀美,称唐代诗坛姹紫嫣红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随着明清女性文学的持续发展,是否追求以及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追求声名逐渐成为困扰才女的重要问题。受封建女性观影响,部分文人认为追求声名会有损女性的形象和德行,于是对女性求名横加指责。无论是舆论的压力还是传统的规训,都使得女性成名之路阻碍重重。纵使如此,才女们依然想要扬名和不朽,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权力和创作的诉求,展现女性的担当与精神,提高自身的地位和权威。女性对于才名焦虑的书写,展现了女性独有的经验和文学价值,开拓了女性的书写空间,彰显了女性更高级别的文学权力诉求。  相似文献   

8.
论乾嘉之际诗人的诗心与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之际是清代历史的转折期,时世的盛与衰在悄然消长,专利统治的松与紧在微妙张驰。生活在此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诗人们感受着、承担着时代、社会沧桑暗换所带给他们的种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同时以中国士人经千年积淀而成的执寻找、确立着自己的人生位置与价值,在不得不平凡的生活中对抗为外力所强加的平庸,并以此塑造了乾嘉之际的诗歌面貌。  相似文献   

9.
臧克家是中国现代当代学发展史上的作诗人和重要散家。在70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经历了由“诗压散”到“散压诗”的创作过程。评论界对臧克家散的研究远远少于对他的诗的研究。其实,臧克家在新诗体建设和散体建设方面均保持着清醒的体自觉,为散体的深化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他的诗没有散化,他的散却有诗魂,好似蓝田生烟的美玉,彰显着“建筑,绘画,音乐的美”的散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本从体学的角度,分析臧克家诗和散的体差异,阐释他融精炼,抒情,采为一体的散创作特色,揭示出“诗人散”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清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近代首开新诗诗风的杰出诗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诗人张维屏评论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龚自珍云:“自珍性装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要眇之思,其文辞孙诡连傲,当时之人弗善也。……  相似文献   

11.
从《国风》中可以看到当时女子的世界观主要限于爱情、婚姻、家庭方面 ,她们崇尚真爱 ,追求家庭和美 ,毕其精力于家庭。这无疑适应了男权主义的主流文化 ,为那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邢台县皇寺镇郭村是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故里,为配合郭守敬研究需要,邢台县文物保管所于1998年和20∞年先后二次对郭村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和重点区域文物勘探发掘,获得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资料和标本。  相似文献   

13.
释“虢”     
从商后期算起,汉字的发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汉字的形体、语义以及语音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个常用字,一般用作地名、国名及姓氏,如虢国、虢仲等。虢的本义是什么,又是如何发展的呢?郭姓是如何起源的,虢和郭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揭示"虢"的字形和字义发展过程,以及"虢"同"郭"姓的联系,为研究"虢"文化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4.
郭宝昌的《大宅门》,以其塑造的卓而不群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世界的独特魅力,表现了郭宝昌特有的女性崇拜意识、平等兼爱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姓氏制度及名字称谓与后世有很大区别。通常男称氏,女称姓。通过研究与虢国女性贵族称谓有关的铭文,总结出虢国女性贵族称谓形式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妇女自称;二是他称,包括父母称呼女儿、丈夫称呼妻子和其他形式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郭良蕙的《心锁》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文坛上争议极大的一部小说。作者从女性婚恋题材出发,大胆书写女性的情感欲望,直面特殊时代下女性的婚恋困境。大写的性是郭良蕙的独特之处,也是她颇受攻击之处。但透过性的描写,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的风云变幻、社会风气的急剧变化,以及女性的真实心理和情感困境。在接近通俗的题材中,作家表达了身为女性的控诉和追问,有着严肃而深挚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与郭嵩焘兄弟互相了解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互相关心爱护,互相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处心积虑地为对方出谋划策,希望对方功成名就,他们之间的友谊堪称深厚。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与俄罗斯诗歌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翻译了包括经典诗歌和当代诗歌在内的30余首战罗斯诗歌;多次评述俄罗斯诗人及诗歌。此外,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俄罗斯诗歌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的考证,阐述了古代彭国的来历及其文化制度的演变发展过程,证明了彭国是夏代初年出现的古代方国和未来发现彭国历史遗址存在着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与钟嵘在文学起源论、本体论、创作论等方面均有非常相近的论述,这种相近相通之处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郭沫若借鉴钟嵘理论观点的明证,也是郭沫若深受传统文论影响的具体表现.而二人在创作主体人格修养问题上的差异则可看出这种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