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为知音?"知音"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尽相同,经历遭遇也不可能复制重来,真正做到志趣相投、心意相通是非常难的。  相似文献   

2.
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含,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传颂千古的“高山流水”故事。小朋友在作文中可以用它来比喻喜得知音,心心相印。它对我们还有两方面的启迪:其一,知音可贵。据说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复弹琴,以表达对知音的永远纪念。所以我们要珍惜友谊,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要真诚相待。其二,知音难觅。在茫茫人海,真正的知音常常是一二人而已,可遇而不可求。当年鲁迅先生就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语来…  相似文献   

3.
人都有两只手,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得有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音乐教师要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相似文献   

4.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林弹琴,樵夫钟子期能辨琴意。伯牙弹一曲,志在登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相似文献   

5.
人都有两只手,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得有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但我此时要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音乐教师要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  相似文献   

6.
郭凤梅 《考试周刊》2014,(46):114-114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无从谈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导入得巧妙,就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例如:上"How was your weekend?"一课时,我一进课堂就宣布:"Let’s play a game,today!"同学们一起高  相似文献   

7.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探询新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一、温故知新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的课题。这样能帮助学生唤起记忆,巩固已学知识,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里应强调一点,在“温故”时,切忌简单的重复,要尽可能引出知识线索,启发学生思维,并从宏观上理清知识脉络。例如,在讲“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课时,我这样讲到:“关于企业,我…  相似文献   

8.
董健 《山东教育》2021,(3):78-80
在《优秀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知道的10件事》里,作者陈漪明老师归纳了常用的导入设计,包括诗词导入法、名言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认为:“导入新课可以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进而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  相似文献   

9.
“诱趣探究法”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地思考、探索知识。它是教师在教学中从兴趣入手 ,通过诱导启发 ,让学生深入地探求知识、寻求规律、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设计、操作及实现条件三个方面来说明这种教学模式。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理论依据(1)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 ,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 ,并带有热烈情绪的一种意向和动力 ,同时也是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 ,思维积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4,(29):24-25
古典诗词是童蒙教育:应让孩子上小学前就接触就在小学教材古诗去留争议四起之际,9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请呵护孩子们的文化基因》的时评,称“那些美妙蕴藉的诗词诵读,不独培养出中国孩子典雅的表达,更能滋养出峨峨兮若泰山、汤汤乎如流水的文化基因”“在东渐的西学面前,‘国学’不得不退了一箭之地,才缩头缩脑起来。”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也发文表示,在教材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加入古诗文。在王旭明看来,这本来是教育、也是语文教育应有的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语——巧妙导人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故事引人法、媒体激趣法、直接引入法等。但各种方法均离不开教师的语言介入。巧妙的导入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迅捷地将所导内容与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集中精力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例如学习《时间的脚印》一课,可以这样导人:“古往今来,人们抒写对时间的感受的名言有很多,如俗语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孔子说:‘逝者如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知之者”是被动接受,那么“好之者”则是主动追求,而“乐之者”则已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就能进入这种痴迷执着的状态,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恰到好处的课前导入则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l、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奇有趣的故事,然后导入新课。如笔者在指导学习《出师表》前,为了让学生体会诸葛亮“报先帝,…  相似文献   

13.
周毓济老师教学已有三十多年了。同她谈起语文教学来,她说:“我就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去读书,希望教给他们‘一’,他们能‘反三’,从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  相似文献   

14.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就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我认为,导入新课应从激发兴趣入手。怎样做到既注意历史科学的严肃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要根据教材内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和教师的素养,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体会到,除了常用的回忆旧课、复习提问、交待教学目的、提示重点,难点等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对故事是感兴趣的。在讲“张衡发明地动仪”之前,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仲夏的夜晚,格外寂静,一个小孩躺在奶奶的怀里,手指着天空,嘴里念着:1、2、3、4、5……。奶奶问他:‘你在数什么呀?’小孩答道:‘天上的星星真好玩,我在数星星呢’。‘傻孩子,天上这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发生注意的基础,是启迪人们思维,激发内因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就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学史活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就必须依靠知识创新。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就须调动所有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碰撞”的情境,使之能迸射创新火花,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让学生与教师“碰撞”在教学中,我用“归谬点拨”法,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不作简单的纠正,甚至有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错误,引导学生将错就错,推论辨析,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恍然大悟。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原文中动词的意思和作用,我有意识地将一只野兔窜出来的“窜”字改为“跑”,让学生评价。当学生指出错误时,老师问:“跑”与“窜”是否一样?学生答:都表示速度快。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百米运动员向终点飞快地“窜”去,这样说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必须用‘跑’字,因为运动员是有目标的。”“那么,‘窜’怎么讲?”老师问。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窜”是没有目标地乱跑。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比较中终于悟出了“窜”的含义,进而在学习“窜”的字形时,学生又说出了“上边是洞穴的‘穴’,下边是‘串’,一个洞穴中窜出了一只兔子...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能否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地理 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对整个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产生很大 影响。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必须要提升对课堂导入 环节的重视程度。合理的导入不仅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 与过渡’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拉近 师生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一、走进历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历史,首先要让学生先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成功了一大半。用精辟的开讲,点燃学习兴趣。新课的导入是老师把学生引入大门的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同学们是否知道吸食毒品的危害?”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老师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本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场以鸦片命名的战争,即‘鸦片战争’吗?  相似文献   

19.
裴雪松 《成才之路》2010,(30):100-1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引燃学习积极性的"火药"。我让学生思维活跃的轨迹是:  相似文献   

20.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三重境界。一、培养兴趣。使之“想学”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在力求认识世界的情绪体现,是推动学生学习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要对某—领域的知识有了兴趣,有了想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