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午6月24日生,出生在大阪,日本著名小蜕家。父亲行医,在川端两岁时因患肺病过世,一年之后,母亲也病故了。川端自此和祖父母相依为命。川端7岁那年,也就是他刚刚上小学那个秋天,祖母又过世了,又聋又瞎的祖父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16岁那年,这唯一的亲人也离开了人世。川端成了彻彻底底的孤儿,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幸的遭遇使得川端形成多愁善感、固执多疑的“孤儿习性”。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有这么一段话:“我都20了,由于孤儿脾气,变得性情乖僻。自家一再苛责反省,弄得苦闷不堪、抑郁小舒,所以才来伊豆旅行。”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著名作家。他自小父母双亡,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性情敏感。时常感到人生的寂寞与悲哀。童年稚幼的心灵里投下的阴影。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与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一生与美术结下不解之缘。聪慧的资质、家庭的薰陶和孤儿根性培育了他的感觉;对新感觉派的探索使他对色彩情有独钟;战后回归传统的自救,他把日本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日本风的悲哀”作为日本人战后的自救法宝,从中可以窥探川端康成与那场罪恶战争的关系。不了解川端康成与日本美术作品的关系,必然出现理解上的表面化、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1982年在浙江宁波甬江江畔一座破旧的公寓里,余华读到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那次偶然的阅读,导致了余华一年之后正式开始的写作,和一直持续到1986年春天的对川端康成的忠贞不渝。我相信.这是文学史上一个动人相遇的再现.就像加缪的目光遇到了卡夫卡的目光一样,让人回味无穷。当余华的目光与川端康成的目  相似文献   

5.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整个日本沸腾了。不料三年之后.1972年4月 16日.川端康成突然含煤气管自杀。死时没有留下只字遗书。早在 1962年川端康成就曾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可是,我们还是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多年来.拥戴川端康成的人认为:川端康成先生的自杀,比起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早期作品多以舞女、艺妓等女性生活为素材,描写她们的爱情、忧伤和不幸以及她们为“正正经经”地过日子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赞美了日本的传统美。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有许多共同之处:1.出身卑微,但对美好的生活执著地追求和向往。2.爱情纯真,却很少欢和甘美。3.结局悲惨,但反映了人民的呼声和作者的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8.
原型批评家们有句名言:“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其正值得你反复的诉说。”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中并不鲜见。考察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创作就不难发现伊豆是一个令他魂牵梦索的创作题材:《伊豆的舞女》,《南伊豆纪行》、《汤岛的回忆》、《伊豆之归》、《伊豆温泉记》、《温泉场的事》、《温泉宿》、《椿》、《旅人宿》、《舞女旅行风俗》等等,构成了川端康成多姿多彩的“伊豆世界”。 一 川端康成何以选择伊豆作为创作对象且创作热情经久不衰?这是走进伊豆世界时必然会产生的问题。川端康成在《汤岛的回忆》(1922)中是这样回答的:“我在伊豆尝到的,首先是旅情,其次是伊豆的乡村风光,第三是正直的好意。”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的少女情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川端康成的重要作品和其它作品中,大量凝聚着川端康成心理上的少女情结.川端康成少女情结的形成主要有如下因素童年的不幸,失去姐姐的记忆,少年时期某些重要的体验,初恋的尝试与失败,与伊豆舞女的邂逅以及日本文化和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川端康成试图从少女的氛围中获取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慰藉,这些都表现出川端康成意识深处的本质欲求,同时也证实了精神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1968年,川端康成凭《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三部中篇小说荣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1913年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亚洲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成名作是《伊豆舞女》。他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他的作品体现着东方的传统美学,使读者享受到了一场东方文学的盛筵。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是一位十分擅长描写女性的日本作家,对女性的塑造和刻画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在这些形象的背后蕴含着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创作成就卓著,美学思想独特。本文就其美学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把握他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东方美、日本美的基础之上,与他对东方和日本传统的热烈执著是一脉相通的,其美学基本是传统的物哀、风雅与幽玄。川端康成说:"在日语里,‘悲哀'一词是与‘美'相通的。"在他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他认为,美有时是和战乱、失败甚至亡国联系在一起的,越是这种美,越有感人的力量。川端康成承认日本风俗习惯以及感受方法中的哀伤情调浓重地渗入自己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种感伤主义。他总是把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茨本中学读书时,由于把全部精力投入在读课外书籍上,耽误了学习,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第一名落到第十八名,又从甲班降到乙班。面对这一切,他既懊丧,又气愤。他不甘落后于平时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他有一  相似文献   

15.
胡泊 《林区教学》2012,(9):75-76
川端康成不但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在不断发表作品的同时,川端康成还积极的参与各种文学评论活动,为日本培养了很多文学新人。此外,川端康成还曾担任过日本笔会会长和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为东西方的文学、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日本近代文学馆的创立等方面,川端康成也曾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阅读过程中这些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浓浓的死亡意识和哀伤情结。这是否就是造成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呢?试图对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描写爱与情、孤独、死亡是贯穿川端康成一生创作的主题。川端康成学主题的形成与其孤儿情节及爱情失意的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正>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创作方法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本文试从发展的角度探索他的创作方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素描是一门研究造型的艺术科学,是研究在平面上画出形体的科学。通过素描训练、培养我们眼睛的锐敏观察能力和手之自如的表达能力。另外它又是一种造型艺术的工具,是我们研究和记录生活最方便的手段;是我们创作过程中研究构  相似文献   

19.
素描     
  相似文献   

20.
素描     
《红蜻蜓》2017,(3)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