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词汇衔接就是将一些话语与另一些话语连接起来的手段和词汇关系。认识词汇衔接关系有助于解读篇章,掌握词汇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词汇衔接关系的研究对外语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1、词汇衔接类型现在,词汇衔接类型主要有四类:(1)简单词汇重复衔接(cohesion of simple lexical repetition)简单词汇重复衔接是指篇章中一词项被重复时,其词形变化不大于词形变化表中的变化,如“works”、“worhing”、“worked”、“beach”、“beaches”。能够进入这些重复衔接的主要是一些开放词项,如动词、名词等,而封闭词汇如助动词、连接词等都不能进入重复衔接链中来。也就是说开放性词汇具有篇章衔接力,而封闭性词汇则没有。  相似文献   

2.
幼小衔接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也是幼儿顺利成长的关键。新时代幼小衔接工作的推进虽有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具体表现为背离幼儿的“小学化”、衔接过程的“单向化”和衔接内容的“模糊化”。为了推动幼小衔接走向科学有效,幼儿园要在做足准备中凝聚“推力”,小学要在助推适应中形成“拉力”。同时,二者要进行双向联动,构建教师培养、课程、教研三位一体的衔接体系,形成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在协同合作中共筑幼小衔接的阶梯。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也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任何一项教改实验都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内外衔接”实验一开始,我们不仅注重观念和整体教学思路的更新,强调学以致用,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突出对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和创造能力培养,而且更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内外衔接”实验指导思想的研究。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实验中,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八步”课堂结构基本模式:课内外感知—课前听说训练—展示目的—例证目标—学法指  相似文献   

4.
蒋辉华 《现代语文》2010,(1):152-153
在语句运用的考核中,“选出句意表达准确的一项”“选出句子衔接最好的一项”这类ABCD四选一模式的选择题,曾经风靡一时,让学生圈圈勾勾,这始终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句表达能力,也极大地禁锢了学生自由驰骋的语言表达思维,亦未必能真实可信地测试出学生语言操作的实际水平。近年,语文高考试题也渐见改进,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第23题第(3)小题: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这类新鲜的题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如”、“若”两字常见的用法都是作假设连词和比喻词,运用频率较高,但在特殊语境中又容易用错。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两道题就在这两个字上“设卡”,“卡”住了众多考生。先看第4题。这一题要求从4句话中找出加点成语不恰当的一项,D项的文字为:“老王家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不少考生读题后感到文通字顺,成语运用正确,于是到前3项中去找错项。其实,这些考生误解了“如数家珍”的比喻意。现代汉语中以比喻词“如”领起的4字成语较多,如“如虎添翼”、“如火如…  相似文献   

6.
“幼小衔接”是每个幼儿园大班都在进行的一项活动,它是孩子进入小学前必要的一项准备活动。然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幼小衔接”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假设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本文就“运用假设法,巧解数学题”谈点体会。一、运用假设法。巧解抽象文字题例如:“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2/5。那么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道题难在条件中的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统一,且两个分率的对应量也未知,运用假设法可顺利化难为易。假设甲数的3/4和乙数的2/5都等于1,则甲数是:1÷3/4=4/3,乙数是:1÷2/5=5/2。  相似文献   

8.
一、陈述对象要一致如: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199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解析】原文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由于将主语“小明”暗换成“妈妈”,导致与后面的分句连贯不上。C句虽与主语保持一致,但句子的“使”与“终于”既不合习惯用法,又与下文衔接不自然。只有B项能准确地表现了它们之间语意上的转折关系,通过“让”字…  相似文献   

9.
〔考点说明〕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是近年来语文高考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所谓“简明” ,有两点要求 :一是简要明白 ,不罗嗦 ;二是表达意思清楚 ,不含混难懂 ,用语合乎语法和语言习惯 ,合乎逻辑。高考对这方面的考查 ,一般是通过修改不通顺的语句来进行的。所谓“连贯” ,是指语言表达中句子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 ,它要求一个复句的各分句之间 ,或一个语段的各句子之间互相衔接 ,有条有理 ,前呼后应 ,做到文气流畅 ,和谐上口。高考对语言连贯性的考查形式一般有填写关联词、选…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词语教学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因为词语的解释 ,特别是多义词的理解更是疏通句子意思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通常使用的“定义法”、“同义互训法”、“反切法”、“分析词素法”等方法 ,固然不错 ,但有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因而搞错 ,词义运用时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那么 ,如何克服这一现象呢 ?我认为可以根据小学生阅历浅、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去入手。如果我们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比较 ,学生对词语的记忆就比较牢 ,理解就比较深刻。如解释“但闻人语响”(小语九册《鹿柴》)中的“闻”字 ,就可…  相似文献   

11.
曹艳芳 《高中生》2009,(1):46-47
解析判断“不可能存在”“一定含有”或“都是”等结论的正误时,一般用反例法。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非极性键,如Na2O2中O—O键是非极性键,A项错误:只要分子结构对称.就是非极性分子,但可能含有极性键,如乙炔(H—C≡C—H)中C—H键是极性键.C≡C键是非极性键,B项错误:在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项错误。答案为D。  相似文献   

12.
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旬吗比喻中的明喻常用“像”、“好像”等喻词,但并不是用了“像”、“好像”等词语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具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表同类事物相比。如:“她的眼睛好像她姐姐的眼睛。”“眼睛”像“眼睛”,属同类事物相比,不是比喻句。二、表举例。如:“牡子劲大,晚上省喂,不喂料也行,不像骡子,不喂豆饼和高粱就得掉膘。”句中的“像”是“比如”、“例如”的意思,全句也不是比喻句。三、表揣度或想象。如:“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句中的“好像”表示揣度,不是比喻的标志。四、表“符合”或…  相似文献   

13.
CA(Chemical Abstracts)在每次累积索引中,都要更改某些化合物的检索名称。更改的特点是趋向于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也采用CA的某些命名原则,如“接合命名法”。但两者在很多化合物命名上仍存在差异,如CA对许多化合物的命名采用“对应结构命名法”。本文讨论了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词项复现.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是原词的复现,还指一个词语的语义重复出现,如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词、和概括词的复现等.词项复现是英汉语篇中最常见的表达手段.该文结合实例,对英汉语篇中词项复现这-衔接手段做-比较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以往在识字教学中也强调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往往出现为识字而识字的现象。如为突破词义教学这个难点 ,教师们采用了“语境创设法”、“实物印证法”、“态势展现法”等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印证课本上出现的生字新词所对应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情态。如名词 ,学生看了老师提供的图片或呈现的实物 ,知道了某个词所对应的物是什么 ,使词在学生眼中“名符其实” ;有关动词 ,则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体态展示 ,使学生明白某个动作是怎样的态势 ;有关形容词 ,则采用有声语言的描绘…  相似文献   

16.
对应法     
《红领巾》2009,(9):34-35
有些竞赛题是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目结构复杂,能不能找到一把钥匙去打开千变万化的分数应用题的大门呢?我们分析一下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叫做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思考方法,就叫做对应法。运用对应法可以打开分数应用题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六书是前人对汉字进行形音义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汉字造字法和用字法系统。六书包括象形(如“日”“鹿”)、指事(如“上”、“下”)、会意(如“信”、“吠”)、形声(如“江”、“钢”)、转注(如“考”与“老”)、假借(如“境”假借“竟”、“早”假借“蚤”)。前四项是造字之法,后四项是用字之法。在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掌握并运用一些六书的知识,对于教与学双方都是很有好处的。一、可以帮助理解字义。人们对图画往往比对文字敏感,图画留下的印象往往比文字的深刻。“豆”是象形字,篆文作“(?)”,象一盛着食物的器皿。“豆”的本义就是用以盛食物的器皿,“大豆”的“豆”是它的假借义。象“毋宁毙于  相似文献   

18.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需要共同关注的内容。本研究基于一年级教师的视角,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以北京市延庆区7所小学的62位小学一年级教师为研究对象,借鉴扎根理论的资料饱和验证技术,系统梳理小学一年级教师眼中一年级学生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发现一年级学生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包括学习品质、身体发展与健康、语言读写与交流、社会、科学、艺术、特殊儿童7个维度,下属专注力、控制力、动作发展、识字、拼音、合作、冲突解决、数的运用等31项关键指标。该研究对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魔座     
水月老师是我们学校有名的“猛女”,她有句口头禅:“知道什么是教师之怒吗?噢?”什么是教师之怒呢?就她那样子呗——眼瞪如牛,脸赤如血,啪呀啪地抽教鞭,抽得讲桌上尘土飞扬,然后朝窗外一指:“站外面去!”也难怪水老师常常要发“教师之怒”,她身材瘦小,喉咙窄细,面皮白皙。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生不拿她当回事儿,这可能是她的一块“心病”。“教师之怒虽然也属于布衣之怒”,她在不怒的时候跟我们说,“可是教师是特殊的布衣嘛,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敢蹉跎岁月、误人子弟呀!”有趣的是,师生见面的头一堂课,坐在“左前一”的班长鲁萍萍就莫…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高年级由于孤立地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对小学应用题教学及学生思维发展存在一些弊病,因此,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许多教师常常采用“综合分析法”。所谓“综合分析法”即结合“综合”、“分析”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由条件和问题同时展开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寻求前后两条思路的衔接,从而相对缩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思维距离。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