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不再归去     
晴朗的夜晚凄凉悄然,但是还会有鲜花和星光,凄凉的明月清辉下,叹息和希望,世界早已入睡。和那大街上浓密的树下情人的笑语。我的躯体已不在那里,而清凉的微风,还会响起钢琴的声音,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就像这寂静的夜晚常有的情景,探问我的魂魄何在。可在我住过的窗口,不再会有人默默地倾听……我久已不在此地,不知是否有人还会把我记起,也许在一片柔情和泪水中,有人会亲切地回想起我的过去。【导读】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是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西班牙抒情诗韵律精巧,不事雕琢,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在他晚年的时…  相似文献   

3.
我不再归去     
我已不再归去。晴朗的夜晚温凉悄然,凄凉的明月清辉下,世界早已入睡。我的躯体已不在那里,而清凉的微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探问我的魂魄何在。我久已不在此地,不知是否有人还会把我记起,也许在一片柔情和泪水中,有人会亲切地回想起我的过去。但是还会有鲜花和星光,叹息和希望,和那大街上,浓密的树下情人的笑语。还会响起钢琴的声音。就像这寂静的夜晚常有的情景。可在我住过的窗口,不会再有人默默地倾听。我不再归去!西班牙@希梅内斯~~  相似文献   

4.
我不再归去     
《阅读与鉴赏》2006,(7):97-98
晴朗的夜晚凄凉悄然, 凄凉的明月清辉下, 世界早已入睡。  相似文献   

5.
6.
归去,来兮     
<正>我的祖屋,是一座上了年纪的古宅。岁月在青石板上游走,刻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纹,像是旧时光景的再现。记忆中的祖父,总是端一把摇椅,抱着我,懒懒地躺在阳光下,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或是为我讲述着古老的神话传奇。尚不知事的我常愿意倚在他的怀里,安静且认真地听着,脑海中哪吒和孙悟空正酣战,翻云涌浪,浪花溅在我脸上,带来一丝丝清凉;柔软的云朵和美丽  相似文献   

7.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想要离开的城市,它是父亲梦中归来的城市。父亲24岁离开此地,支援大西北建设,与我的母亲--一位山东姑娘相遇。在我成长的那个小城,上海人与东北人、江苏人与四川人、云南人与贵州人的结合比比皆是。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如我的母亲,热爱这个自己亲手在戈壁滩上背冰化雪建立起来的小城,90%的外地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都是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正夜读古籍,得一佳句,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颇为心怡。典故来自史上著名的三苏家庭。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做对,并先出一联为: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轼之诗比起他老爹来实在是强出百倍,意境高远,蕴含很深的哲理。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从表面  相似文献   

10.
王艳桂 《现代语文》2006,(11):30-31
教学目标:(投影)1.学会与本毫作对话,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表达自已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1.
近日执教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课文《我心归去》。在教读第5段时,我有两个创造性环节。一是分析下面这句话,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  相似文献   

12.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教学目标(体会“故乡”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家园之思;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来设计。通过故乡与异乡物质环境的对比,以及作者在故乡与在异乡的心情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理解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故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曾朝晖 《现代语文》2007,(10):52-54
一、教学目标1.学会自己在文本中寻找兴趣点、疑问点,学会自己发现问题。2.学会阅读文本,学会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在共同学习研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课前篇·自主学习平台一.助读资料1.韩少功,生于1953年,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  相似文献   

15.
"故乡"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她在我们的精神情感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次再教《我心归去》,我反思过去的教学体验,对文本和学情进行了重新审视。若能对他们构建自我精神家园有一点启示,那么就足以令我这个老师感到欣慰,也鼓舞着我不断审视并推翻曾经的教学,构建更具人文精神和思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努力,当然也能成为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夏天,没有空调的旧式绿皮火车,因为闷热,不敢关上窗户。轮轨之间的轰轰声响源源不绝地传来。苍翠的田野,在夏日的暮色中蒸腾着一股溽热的泥土与庄稼的浓烈香气。焚烧稻杆的烟雾在田野上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蓝。灰尘一般的鸟群洒满了天角。经过西昌停留下来,看了邛海。吃到了彝族非常地道的烤土豆和手抓肉,极辣。次日清晨便从西昌车站搭乘唯一一趟早班车去往泸沽湖。行车漫长,在云山间沿着盘山公路行进,阳光因为浓浓云雾而忽明忽暗。  相似文献   

17.
正《我心归去》是当代作家韩少功写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文中有对来到异国他乡后典型情形的描写,也有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篇幅不长,但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纵观现有教参教案: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反复诵读课  相似文献   

18.
读了韩少功先生的《我心归去》,感受颇为复杂。"故乡"这个词本就烙印般嵌在每个人的心中,更何况是在出行狂速之时代。初读该文就勾起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候明天……。"感受此情此景,我心中难免悲怆酸楚,细读文章也许得到的还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9.
去向何方     
在旅游列车上坐着一位地理学家、一位气象学家和一位历史学家。气象学家面对车头坐着,指着右边窗外说:“看,山坡上的雪还未化尽,这里天气还凉着哩。”地理学家看了看指南针说:“列车正沿着纬度线运行。”历史学家举起一本《圣经》说:“我们正奔向西方圣地。”列车长丹佛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身边,纠正说:“先生,不,你说反了!”历史学家真的搞错了方向吗?去向何方@东春  相似文献   

20.
结庐何方     
水不孤独,山孤独,所以水把山围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梦不孤独,人孤独,所以人在天涯哭儿时,与外公居住在农村。那儿很美很美。晴天的早晨,太阳才露出半边脸,但藏不住的笑脸已从遥远的地平线下逸散出来,滋润着我的心。我随手摘了一朵如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