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野 :陈村先生 ,很高兴能够采访到您 !我今天主要想和您聊聊阅读与写作这方面的话题 ,您看好吗 ?陈村 :好的。在我的中学时代极少课外阅读 ,课内也几乎没有什么阅读 ,课内只是读一些鲁迅作品、毛主席的文章 ,几乎全是政治读物。阅读不正常。那时候文学不讲文学性的角色 ,没有挑选的余地 ,即使有了些杂书也是朋友之间的交流 ,拿到什么就读什么。当时读了《李太白全集》 ,全文照抄 ,是向朋友借的 ,限时归还。那时不像现在 ,家里有很多书 ,书上有很多灰 ,那是不可能的。我读书多的时候是在中学以后 ,西方古典名著 ,罗曼·罗兰、托尔斯泰、卡夫…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听了一些新课程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耳边总能听到年轻老师们说出的一些同样内容的教学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课堂“时髦语”有一些中看,却不中用。 “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课文”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谈谈你“喜欢用怎样的读书读课文呢”。几个学生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我喜欢和×××一起读书”“我喜欢和小组一起读”“可我喜欢自己读”……坐在下面听着,我心里却在问:这是读书方式吗?这不是合作方式吗?老师面带微笑地告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同学们齐声读了起来。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在演戏。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1935年暑假后,我在北平清华大学开始读最后一个学年。这年冬天,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我是这个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当时我是一个普通的革命青年,还不是党员。关于党是怎样发动和领导这个伟大的革命的情节我完全不知道,以后也没有作过调查研究,没有去向当时在领导工作岗位上或者接近党领导的同志讨教,没有去查阅当时的报纸刊物和内部档案(甚至都有些什么档案也不知道)。在我的朋友中有写过“一二·九”运动历史的,如已经过世的杨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确引导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今年暑假,湖北省丹江口市教育局组织工作人员,对该市城区中学的近两百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读些什么书?书是谁推荐的?购书钱从哪里来?结果表明,中学生最常读的书籍是文学和历史类书籍,阅读中重视“名牌”和“精品”,整体倾向比较健康。不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数量有待增强。徐媛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她从小喜欢阅读,凡是“目所能及”的书,她都千方百计地纳入阅读计划,尤其喜欢文学类作品。不过,自从升入初三,她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读书了。因为学校禁…  相似文献   

5.
你是中学生?那么你一定在读书,但我不能保证你喜欢读书。我有好多中学同学,当年在学校里勉强还能读点书,现在一本书都不摸了。  相似文献   

6.
胡 :野莽老师 ,您好。很高兴能采访到您这位湖北籍著名作家。我们《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是一份面向广大中学生朋友的语文杂志 ,今天我想就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这一话题对您做个采访。首先 ,我想问您的是 :您在中学期间是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 ?野 :这个问题一下就刺疼了我的伤口。我的中学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荒唐的时代。我这么说 ,凡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一听就明白了。那时候文学方面的书基本上都成了黑书 ,统统是封资修的一套 ,特别是小说。因为那时伟大领袖的最高指示已经明确说了 ,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学…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经历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您分别读了哪些类型的书?又是如何读的?和我们平时理解的"读书"有什么内涵或者形式上的不同?为什么很多教师抱怨书读了都记不住而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困惑?陈日亮(以下简称"陈"):小学时无书可读,从不记得老师有过读书方面的指导,也不知道读书有多么重要。中学开始读些童话故事,更多的是反复读《水浒》和《说岳全传》,全然是凭兴趣,除了教语文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等故事。稍大一点,她又教我一些唐诗宋词,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也正是在那时,我立誓长大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岁月悄悄地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长大的我喜欢读书,读邓皓的浪漫,读鲁迅的泼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读托尔斯泰的朴实。而且,我更喜欢读名家名著,什么《红楼梦》、《茶花女》啦,什么《红与黑》、《牛虻》啦,我着实读了不少,我从他们那里寻求着来自心…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读书,让我们更充实;读书,为精神打底蕴,为人生奠基。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学时喜欢读唐诗,高中时喜欢读宋词,大学时喜欢读外国名著,工作以后喜欢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句话改变人生》。这本书是张万祥老师收集了400位优秀教师在各大报章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中的600多条精妙语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和思考,对我的教育教学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孩子缺乏读书爱好的年代里,你是如何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的?根据一九八零年加利福尼亚州对六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有七成的孩子他们难得以读书为乐,而同样有七成的孩子则说他们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多达四小时,甚至更多。如何帮助孩子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快乐和神奇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儿童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莫里斯·桑达克,以及青年文学作家朱蒂·布卢姆和专门研究如何促使孩子读书的权威人士吉姆·切里斯。漫画书《花生》的创作者查尔斯·舒尔茨认为,只要孩子们肯读书,至于谈什么书并不重要,舒尔茨自己小时候就喜欢看连环漫画,尤其喜欢看《巴克·罗杰斯》和《大力水手》。但那时候老师们并不喜欢孩子们看这类书。  相似文献   

11.
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师范毕业,我一直都不喜欢读书,与其说不喜欢,不如说是见书就烦,一看书心里就发急,坐不住,没读两行就不想往下看了。正因为这样,我的朗读水平一直很差。初三时,语文老师在听我读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读书,读书是一种品味,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是一种精神寄托。那时候,我主要以读杂志为主。上小学以后,读书兴趣更浓,一到寒暑假,我就缠着母亲,到图书馆借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孜孜不倦地读。那时,记忆最深的就是《马克思的青年时代》《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像他一样生活》等,再就是冰心老人的《小桔灯》《寄小读者》。古今中外的很多诗集,我都认真读过,这对我树立生活的理想,以至以后的文学创作,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晓 :百义先生 ,您好 !您既是一位作家 ,又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 ,我想请您从这双重身份出发 ,为我们的中学生朋友谈谈写作与读书的关系。首先我想问的是 ,是哪一本书使你产生创作冲动的 ?能详细介绍一下那本书吗 ?你是什么时候读的 ?周 :具体是某一本书现在说不清。我想 ,一个人走上写作道路也不可能完全是受一本书的影响。小学阶段 ,我读了《烈火金刚》、《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破晓记》等书。其中《破晓记》这本书写的就是我们那一地区的革命斗争故事 ,这使我感到新奇 ,也使我对作家的神秘感多少被打破了一些。当然…  相似文献   

14.
谭敦民 《学子》2003,(8):27-27
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学生,从小就喜欢读书。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发现书多得读不过来,而且对读过的书觉不出有多大的收获来,请问老师,怎样读书才能收获大?此致敬礼学生:宋大为  相似文献   

15.
倪 :孙甘露先生 ,能采访到您我感到很高兴 !我想就语文阅读与写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对您进行访问 ,还要问及一些与您创作有关的问题 ,您看可以吗 ?孙 :可以。倪 :您在读中学的时候都读过哪些课外书 ?孙 :我中学时接触的东西很少 ,“文革”时期的课外阅读不像现在这样丰富。那时我家里有一些藏书 ,我也从朋友和周围的人那里借来一些书 ,主要是中国古典小说 ,也有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书籍 ,当然也包含了当时出版的一些各种各样的读物。中国古典的作品我读过一些 ,像《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 ,这些书在当…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看来,人生真正读书的时候是从四十岁开始。一个人从小学开始读书,读了中学读大学,到走上工作岗位,算是读了不少书了。然而,扪心自问,我们在这个时期的读书,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吗?小学中学读书,是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有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师范毕业,我一直都不喜欢读书,与其说不喜欢,不如说是见书就烦,一看书心里就发急,坐不住,没读两行就不想往下看了。正因为这样,我的朗读水平一直很差。初三时,语文老师在听我读课文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怎么混到初三的?你这也叫读课文……我不仅仅是不喜欢读有关文学方面的书,只要文字多的,我就不愿看,也不想看,历史书、地理书、生物书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8.
刘开永 《贵州教育》2012,(19):47-47
学校放假了,我坐在电脑桌前一边整理书橱,想放松一下绷紧的弦。一张读书卡片从书中飞了出来,我的思绪一下像打开闸门的水奔腾起来。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读书了。从小学、中学到中师毕业,以后参加大专自考,最后达到函授本科毕业,直到今天,无不是在读书中成长。因为读书,使我从农村小学到乡镇中学、最后来到城镇中学教书。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也促进我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你是怎么安排课余时间的?看书、看电视、上网、打球……答案肯定五花八门。但我想,绝大多数的同学在课余时间都会看点书。那么,大家又最喜欢看些什么书呢?最近,我作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不少的中学生特别喜欢看一些“鬼书”。那么,这股“鬼书”阅读风因何而起?是利还是弊呢?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一些中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专访对象]现在,我们读书真的很累。每天有各种各样的题目要做,特别是像我们这些读初三的,因为要争取考上重点高中,每天都得埋头苦读。真正可以休息的时间并不多,实在没办法再去读那些大部头名著了。我宁愿去读些轻松点的文字,放松放松。我喜欢看一些恐怖类的书,但是妈妈说那些书不正经。她认为我有那闲工夫看这类书,还不如多做两张卷子、多背两首古诗呢。上了初三以后,妈妈更是明令禁止我看这类书了。为了让妈妈高兴,我也不敢再当着她的面看这些书。昨天,做完作业我躺在床上忍不住偷偷地拿出了《恐怖地带》,因为看得太入迷,没注意到妈妈走进来。她看着我手中的书,脸色很不好,我也给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叹了口气,就拿走了我手中的《恐怖地带》。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看恐怖小说又怎么了呢?——初三学生李涛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现在书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