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产生期待、实现期待,同时又萌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助推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是通过质疑、设置悬念或者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阅读去实现,新课标要我们"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作为"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的确,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真正体现,尤其是"阅读批判",可谓将  相似文献   

3.
王宁玲 《广西教育》2012,(33):40-4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倡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其实,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起关键作用的“支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谈到开展个性化阅读。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具体实施个性化阅读呢?1.顺应“阅读期待”,自主提出问题“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由于经历上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心理差异,所体现出来的阅读需求是不同的。阅读期待的心理指向决定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决定着学生…  相似文献   

5.
马丽娟 《考试》2009,(6):41-42
阅读,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的环境,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搭建理想的平台;开放课堂,让学生尽情地表达个性化的见解和感受;及时化解误读,为个性化阅读指明方向。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充满活力,张扬性情。  相似文献   

6.
“过程呈现式阅读”,是在阅读中通过评注呈现出阅读期待、阅读发现、阅读反思的过程,即把阅读过程外化为三个步骤:初评、旁批、总评。这一言语行为包含着两个心理过程,一是内化过程,另一是外化过程,即由内而外的过程。在外化过程中,学生将经过内化产生的言语理解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和应证内化过程的结果。内化与外化是一种不断发生的循环的心理建构,在这样一个建构性心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能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产生更强的心理效果。一、初评:显示原先的阅读视界一篇新的文章进入视野后,学生首先与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接受储备作比…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阅读教学就会在课改中更添光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和探索,吸取了优秀教师的精华,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文学阅读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地解读”。可见,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句话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不应以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期待对于促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作用。“阅读期待”是以往阅读教学中未曾涉及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相似文献   

12.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我看来 ,它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 ,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 ,存在着个别差别 ;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因此 ,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必要条件中 ,体现在主体方面的就是阅读能力。从生理方面说 ,学生必须有对语言符号的感觉、传导、反应、识别的能力 ;从心理方面说 ,学生必须有对文本信息的知觉、记忆、想像、思…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句话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我们不应以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一、不期待答案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听了一位特级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揭示了阅读活动本质是一种个性化活动。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就要适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一、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阅读教学主体错位阅读教学主体角色错位现象广泛存在。当前在多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素材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设计好阅读线路与框架,学生只好循规蹈矩地吸收。这使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标准中所提出的"阅读期待",源自于接受美学,是指阅读之始的一种"蓄势""愤悱"的心理状态.阅读期待下的阅读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阅读者充分依据自己独特的理解、体验、意愿等期待视野,对阅读材料进行能动的重塑和再创造,体现一种个性化思维的灵动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好"期待",有效地绽放学生灵动的火花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所谓阅读个性,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时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这种个性化行为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与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刘胜利 《现代语文》2006,(9):107-108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本与作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对话,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质量.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个性化阅读严重匮乏,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呵护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为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