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说起来也挺孤陋寡闻的,我刚刚接触档案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兰台”是什么,只是在有关的档案报刊上看到过这两个字眼,感觉这应该和档案有关吧。后来搜索网络,才弄明白“兰台”是我国汉代修建的专门收藏朝廷中央档案典籍的处所,并设有兰台令史主管兰台的档案工作。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人员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自称为“兰台人”。这样看起来,自己也可算是个“兰台人”了。而今,自己和兰台相依相伴也快有十年了。  相似文献   

2.
胡剑 《中国档案》2007,(6):60-61
兰台,最初是指宫廷里面存放档案的地方。汉代将管理档案的官员叫兰台令史。如今,“兰台”成了档案或档案部门的雅号。我这里所谓的“归隐”,不是指金盆洗手、退隐田园,或遁入空门、逃避现实。我借用“归隐”一词,是想说明自己近年来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方高  黄鹰 《档案时空》2003,(12):18-19
曾是“商海”领潮人——株洲市工商局局长的郭子光,2001年担任株洲市档案局局长。从喧闹的商海来到平静的兰台,他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在他的率领下,株洲市的档案工作热火朝天。用领导和群众的话来说:“老郭来后硬是把档案局的干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局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彻底改变了,三改举措给全市档案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郭子光能把这样一个清贫的档案部门搞得这么红火,确实不简单!”昔日商海的领潮人成为今日兰台的弄潮人。迈步从头越档案部门对郭子光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没有拿自己在党政机关工…  相似文献   

4.
身为一名档案人,30多年来的档案生涯,默默演绎着无闻的档案人生,静静记忆着清贫的兰台生活。这就是我们档案人特有的“情怀”。30多年来,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我们流下的汗水和走过的足迹,组织没有忘记,我倍感荣幸和激动。  相似文献   

5.
身为一名档案人,30多年来的档案生涯,默默演绎着无闻的档案人生,静静记忆着清贫的兰台生活。这就是我们档案人特有的“情怀”。30多年来,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我们流下的汗水和走过的足迹,组织没有忘记,我倍感荣幸和激动。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13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到自治区档案局视察,参观了档案馆的“兰台荟萃——内蒙古自治区档案精品展”、“光辉历程展”、“名人档案展”等3个展室,对自治区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任石峰投身兰台24年,被湘潭市委办树立为“身边的榜样”,被市委表彰为“优秀的共产党员”,被评为湘潭市“十佳档案工作者”。有人认为兰台人生平淡无奇,任石峰却演绎了绚丽多彩的人生,成为我们湘潭档案系统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8.
看起来她们很普通,做的工作也很平凡,可就是她们———仪征市档案局的6位女同志,在清苦的档案工作岗位上,用一颗颗无私的赤诚之心,用一件件感人的实际行动,唱响了奉献“兰台”的敬业之歌。她们当中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最短的已9年,最长的在档案部门工作了23年。人生有几个9年?人生有几个23年?不知不觉中青年变成了中年,中年步入了老年,细嫩的脸庞出现了细纹,乌黑的发丝渐渐花白。翟祥云、唐玉华、徐正琴、陈丽莉、李红和李翠莲这一支“娘子军”,是她们,自从和“兰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无愧于自己的选择,从不叫苦,更不叫累;是她们,舍“小家”,…  相似文献   

9.
2018年8月22—24日,由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兰台世界杂志社协办的“历史档案保护与整理高端论坛暨第二届全国民族档案学术研讨会”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国防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河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兰台世界杂志社的30余位学者参与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10.
“兰台是什么?”朋友问我。“好象是古代典藏档案之处。”我回答。“那现代的档案馆、档案工作者为何还要称兰台、兰台人?”朋友疑惑不解。其实,这也是我从档二十年来一直萦回脑际的疑惑。最早听到“兰台”一词,是在刚进档案局馆后的一次业务培训班上。当时感觉这词挺幽雅。后来,“兰台”频频亮相于档案报刊上,“兰台人”、“兰台精神”、“兰台风采”时常跃入眼帘,总感到有那么一种别扭。现在,“兰台”又闯入互联网上驰骋傲游。在搜索网上键入“兰台”两字,查询结果竞有7450项。以“兰台”为名的网站就有不少,如“兰台导航”、“兰…  相似文献   

11.
习钢 《四川档案》2010,(1):64-65
今年是祖国60周年华诞,欣闻省局开展“情系兰台”征文活动后,我心潮起伏,想到自己参加工作34年来,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时代却与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97年5月,我调到德阳市档案局工作,从此我的兰台情结为我的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光阴似箭,时间如梭。入行12年来,我感受到了档案工作的艰辛与清苦,更享受到了事业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相似文献   

12.
我国档案工作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西汉初期开始,人们就习惯把管理档案的地方或部门称为“兰台”,在这漫长的发展中,兰台人形成了特有的性格、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等,形成了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之为“兰台”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不断发展演变,不断提炼出先进的、积极的、精粹的思想,用以维系、协调、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闻观点     
《中国档案》2007,(12):4-5
“兰台青年讲坛”,馆库新标准,档案扑克,7万市民参与档案知识竞赛,学习 交通研讨.  相似文献   

14.
在茫茫人海中,他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但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他却以一个共产党员坚韧不拔和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人,为共创档案事业的美好明天,默默地奉献,创造了值得人们称颂的业绩。他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事业局局长、档案馆馆长云保华同志。同志们说:“没有云局长,就没有我们州档案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他是我们州兰台路上的排头兵。”是的,云保华同志担任局长7年多来,确实为档案工作付出了不少艰辛的汗水。不畏险阻受命于困难之中1996年7月,云保华调任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局(馆)任局(馆)长。那时他面临的工作困…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视点     
《中国档案》2004,(11):4-5
《中国档案》杂志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中被再次确定为档案学类核心期刊。在以该课题成果为基础编辑的大型参考工具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发行)中,中国档案期刊共有44种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的评审范围,有13种被选定为“档案学类核心期刊”。其顺序依次为: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档案管理、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北京档案、上海档案、四川档案、湖南档案。本次中文核心期刊的评价工作历时两年多,有百余位专业人员参加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兰台无华写春秋,岁月如歌谱新曲。”楚雄州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员钱成芳同志自1996年11月从院反贪局调院办公室从事档案工作以来,在院党组的领导和州档案局的指导帮助下,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七个春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档案员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兰台赞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辽市库伦旗素有“中国安代艺术之乡”、“荞麦之乡”的美誉。伴随着库伦旗和谐发展的步伐,美丽的库伦迎来了兰台的花季。在库伦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的库伦档案人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以崭新的英姿谱写了一曲昂扬的兰台乐章。  相似文献   

18.
《档案时空》自创刊以来,始终立足兰台,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经过30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成长为全面涵盖档案学、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刊物,见证、记录了湖南省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要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档案工作的宣传报道任务,为湖南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追求卓越,打造经典,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档案》2013,(4):12-13
为配合《中国档案报》走基层、寻访“最美档案人”活动,省档案学会开展了“最美龙江档案人”推荐评奖活动,此次活动涵盖了各级档案局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档案室。从申报的候选人中评选出10名“最美档案人”、19名“最美龙江档案人”。为宣传其先进事迹,展现“龙江档案人”的时代风采,本刊从4期开始,特在“兰台人物”专栏。集中刊发“最美龙江档案人”相关事迹材料,以进一步弘扬我省档案干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知难而进、争创一流的优秀品质,激励和鞭策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创先争优、奋发进取。积极为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银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在新的一年里,徐州市档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发扬“老黄牛”精神,精心耕耘兰台热土,浓墨谱写发展新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