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志新 《钓鱼》2004,(1):17-17
某位著名钓手曾发表过《成也浮标,败也浮标》的文章,谈了他对鱼漂的感受,笔者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于中海 《钓鱼》2010,(14):48-48
钓鱼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技术,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关乎成败。关于这一点,每个具有相当高钓技的人都有深切的感受;而那些不懂钓技、钓技平平者却认为这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忽悠人。因此,当一个陌生的钓友或对钓技知之甚少者向我问及钓技时,我总是说:“钓鱼没什么玄妙,有鱼谁都会钓。”不是咱故意藏奸,而是说真话他们不但不信,反而要嘲讽我“绿得不上颜色”,何苦呢?  相似文献   

3.
浮漂的选择与如何调漂,是台钓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浮漂有孔翎漂、巴尔沙漂、塑料漂、芦竹漂、芦苇漂乃至木漂等等。相对而言,材质的选择对台钓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却是浮漂的加工,也就是浮漂的浮力、形状、规格等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7)
影响钓组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包括鱼漂本身的大小形状、钩饵触底状况、子线粗硬对钩组所生的支撑、母线重量软硬粗细对鱼漂的牵制、鱼就饵时力量方  相似文献   

5.
范宁 《钓鱼》2007,(4S):10-11
影响钓组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包括鱼漂本身的大小形状、钩饵触底状况、子线粗硬对钩组所生的支撑、母线重量软硬粗细对鱼漂的牵制、鱼就饵时力量方向与大小、水的流速与密度等等均会有所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并且随时变化直接导致钓鱼产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思想和文字是无法如实描绘的,利用一种模糊理论来看待以上问题其实就简单得多。那就是认识本质的重点,忽略掉某些细节。  相似文献   

6.
张铨 《钓鱼》2013,(1):22-23
在野钓中,我通常使用星漂,有时也使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轻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清楚。在钓点比较远、水底比较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以前我曾追求过灵敏度高,选用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的立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从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秋心 《钓鱼》2005,(11):22-22
我初涉钓鱼不久,且年龄尚小,没有参加过任何钓赛,也没做过任何有关实心尾、空心尾和剩余浮力的实验。钓鱼的时间也很少,因而没有太多经验。在这里,斗胆就实心尾、空心尾和剩余浮力的有关问题和各位老师商榷。希望大家不要见笑。  相似文献   

8.
范宁 《钓鱼》2008,(12):7-9
“台钓”(悬坠底钓)传入大陆已近20多年,其先进的垂钓理念影响了我们数以百万计的钓鱼爱好者。一支小小的鱼漂也在这滚滚浪潮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神奇与神秘”——成为了它最显著的特征!无数的人为它着迷、痴狂,少数的人则因它名利双收。随着垂钓潮流的不断更新,鱼漂的材质和形状更是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般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9.
读了《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见《钓鱼》半月刊第10期,以下简称《钓》文)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想商榷一下。关于调目的定义《钓》文对调目这样定义:“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平衡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我认为这样定义调目不正确。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是暂时的,只要水线的长度不确定,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就会因钓线长度的改变而被打破。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只要钓系在“半水”中的位置不同,标尖显示的目数就不同。这样的“调目”有什么用?在自然水域里垂钓时,钓友们用的主线常常较粗,只要漂尖稍细,水线长度对钓系平衡的影响是明…  相似文献   

10.
慈非 《钓鱼》2004,(17):20-20
悬坠钓经十余年的发展和创新,许多实践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解答,但也有少数问题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论,不仅广大的钓者心中存在疑惑,连钓界理论上也存在争议。用“剩余浮力“来解释调5钓3与调4钓2存在高低悬殊的中鱼率现象就是例。  相似文献   

11.
喜欢钓鱼,若干年来总是调4目钓2目,对付什么鱼都这样,鱼获时有时无,时多时少。但总的来讲还是钓鲤鱼多,鲫鱼几乎所获无几。若按季节冷暖来划分的话,热比冷的季节相对要多收获。前冬去春,几次钓鲫鱼的实践迫使我不得不研究解决钓组的灵敏性问题。经过学习诸多钓友的经验介绍和几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钓鱼》2005,(14):31-33
下面我们根据以上的分析介绍适应不同鱼情的浮标: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5,(13):19-21
鱼漂与浮标在我看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在于二者在钓鱼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顾名思义,传统意义上的鱼漂是漂浮在水面上用来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但如果用这种眼光去看待悬坠钓浮标则显得狭隘了。现代浮标除了具备传统鱼漂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作用外,还具有通过调钓目数的变化改变钩饵同子线在水下的状态.通过标尾的细小信号变化探测钓点内鱼的密度以及鱼所在的水层深度;正确反应鱼饵在钩上的剩余程度和溶散量.通过控制标的翻身速度以适应不同鱼情的垂钓需要等等。这些作用在传统鱼漂上是难以得到体现的,因此,如果仅用鱼漂这样的名字称呼浮标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钓鱼》2023.1期和2023.2期的文章《全游动菜鸟的进阶之路》中,本人选取了一些常见的挂底因素,从钓场、心理和操作技术三个层面综合分析,重点探讨了钓场选择、心理调适两个层面的提高以及操作技术层面中的测底、挂饵、用竿、起竿、拉断等五方面的正确操作方法。在操作技术层面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测底、挂饵……等五个方面外,还包括控线、看波和辨别鱼讯三个方面。由于这三个方面内容较多,受篇幅限制,当时只是简略带过,未能详解。故特撰本篇,就控线、  相似文献   

15.
读完《钓鱼》第14期后,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本刊特邀技术顾问的名单中多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沈庭芳。沈庭芳是何许人也?也许多数的读者并不熟悉。但谈起当年享誉钓坛的台湾省“中华钓饵”以及最早制作和使用巴尔杉木鱼漂的钓鱼人时,我们就会想起他。初识沈庭芳是在一次渔具展销会上,他奇特的穿戴和精美的鱼漂深深地吸引了我,但由于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业务,彼此间并没有深谈。直到上月初,我们在无锡的会面才使我对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下便是记者与他在无锡交谈时的记录)记者(后称记):沈先生您好,听说您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骁勇善…  相似文献   

16.
对竞技体育训练认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认识是运动训练的先导,起指导、支配训练行为的作用,其科学程度直接决定了训练实践的成败。怎样认识训练认识,理出当前的不足,提出认识的思想和方法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训练认识不足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指标分析片面,二是训练总结肤浅,三是专项理论滞后,四是中介研究单薄。为此,提出了促进哲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深化对项目自身特征的具体认识,构建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中介的三点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竞技钓的迅速推广和普及,调漂已成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探讨、研究、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实际垂钓中的调漂,显得尤为突出。 “垂直归零”的调漂方法是:双钩半水挂饵,根据所钓鱼种不同,确定鱼饵大小和浮漂的号数,用加减铅皮的办法使浮漂下沉与水平齐,使钓组的重力与浮漂的浮力相等,然后即开始垂钓。一般采用钓两饵的方法。称这种方法为“垂直归零”  相似文献   

18.
邹卫平 《中国钓鱼》2006,(11):58-58
对于调漂的文章,我是不太愿意看的,因为在我看来,调漂就是两个作用:一个是信号作用;一个是定位作用。那点儿事,弄明白并不难,怎么就能说出那么多的话来?而且整出那么多新概念、新原理来。单看那些新名词,就觉得我等钓友的钓鱼实践是白忙活了。可是,同时又不免产生一个疑问,这些文章是在为设计机器人钓机器鱼做准备吗?不然,对一个小小的漂尖,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物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史为林 《钓鱼》2008,(24):20-21
《钓鱼》杂志08年第10期登载了文风钓友的文章《量化调漂分析》(以下简称《析文》),回答了笔者及其他钓友提出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原《浮漂调校的量化分析》(以下简称《量文》)(2007第18期)使用的量化公式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可以明显地看出文钓友是诚恳的,并且相邀笔者及诸钓友群策群力,对量化分析公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批评和验证,以便给出一个圆满而合理的解释。我被文钓友的诚意所感动,盛情难却,应其所邀,不得不埋下头未再次研读文钓友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1994—1998年新规则修改内容和篇幅之广,是国际篮联成立64年以来所罕见的,这次具有革命性与历史性的修改,无论是对裁判、球队及教练都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本文着重对裁判员的任务与手势的调整作一阐述。 (一)增设了助理记录员 他的任务是协助记录员负责管理好记录表,但其职责不能取代记录台其他人员的工作。 (二)裁判员服装严格统一化 原来的灰色上衣、黑色球鞋不变,长裤则改为黑色,并规定袜子必须穿黑色,而原来对袜子则没有统一规定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