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娅迪 《快乐阅读》2011,(14):50-51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力求体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达到的目的,加强对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基础行为的训练与养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秀龙 《教师》2012,(9):20-20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有效措施,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马柏萍 《考试周刊》2010,(54):246-247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做到:身教胜于言教,传递给学生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标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主人翁的意识;恰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民主环境,培养学生轻松自主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养成教育 ,力求体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达到的目的 ,加强对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基础行为的训练与养成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秀菊 《新职教》2000,(6):19-19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挖掘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学生作为社会交往中的成员,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感情色彩,而个体的个性和情感的发展又都脱离不了群体的范畴。班主任便是使全班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纽带和桥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大连开发区职业中专9912班是一个所谓的大专备考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各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样的学生应当如何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很值得每一位班主  相似文献   

7.
白红玲 《学子》2013,(7):94
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社会家庭  相似文献   

8.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其良好习惯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朱友金 《课外阅读》2011,(9):135-135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是最重要内容。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落实德育的有效手段。有人说过,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身边事物识别不深,容易随波逐流。所以若不注意,就有可能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T作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抓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抓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应从多方面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学生德育的新路子,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形成及发展规律,取得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预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蒲得喜 《学周刊C版》2020,(15):151-152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曲折、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克制一个坏习惯和形成一个好习惯,绝非是一时半刻能达到的。只有家庭、学校的共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地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改善学生性格、学习、生活规律及待人处事等有着积极而又有效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对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策略的研究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效率就有着显著且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对小学生行为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针对如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性教育实施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石凤玲 《山东教育》2003,(36):58-59
1.生活性原则幼儿的一切行为活动离不开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和园外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在随父母逛超市时不免会给父母带来一些难题,即“孩子一进超市什么也喜欢,什么也想要,劝不听,说不理,直让人头疼”。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即“爸爸妈妈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钱该怎么用?去超市该买些什么东西?”中班幼儿思维敏捷,展开了激烈讨论。如:“爸爸妈妈的钱是上班挣来的,去超市买有用的东西,不能乱花钱…  相似文献   

17.
18.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老师不断创新教育和培养模式,采纳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新颖方法,并且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合作,共同努力。本文主要探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行为习惯是人们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养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一般来说,人的很多习惯是在学生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学生很多坏的习惯还未形成,作为班主任,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受益终身呢?我认为,应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现在有不少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导致幼儿发展中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不同步。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