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出了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构建出我国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法学成为了社会显学。在此背景下的法律硕士专业招生历年火爆,法律硕士专业汇聚了大量优秀的学子,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的模糊,致使法律硕士专业教育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明确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实解决现存问题,才能保持法律硕士专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培养复合型、实务型的高层次法律人才是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与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有必要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科目、招生制度、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培养复合型、实务型的高层次法律人才是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与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有必要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科目、招生制度、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制度在培养目标设置、招考、培养、就业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质量,甚至对整个法科硕士教学体制亦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究其原因,国家政策导向的失当、大陆法与英美法教育体制的混合性移植、法律硕士培养单位的利益驱动以及作为法律职业门槛的司法考试对就业压力的现实分担均扮演了重要角色。结合日本法科大学院体制经验的比较借鉴,应当在认知理念、培养类型和目标、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彰显培养单位优势特色以及配套性改革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法律硕士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取得相当成绩,但在培养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对法学教育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  相似文献   

7.
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硕士(JM)教育是一种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法律专业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方向的学位教育,它是以培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的的。我国的法律硕士教育制度是在借鉴西方JD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我国国内实践的时间不长,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显然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积极调整现有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使法律硕士真正成为社会实践领域全面的、应用型法律实干家。  相似文献   

8.
朱春霞 《高教论坛》2006,(5):158-160,198
作为高层次的复合型、实践型法律人才的法律硕士培养,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法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际出发,结合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出法律硕士的培养模式应当朝着复合型、综合化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9.
法律硕士教育已成为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保证与提高法律硕士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法律人才培养和法治现代化建设事业。然而,这一“热”现象却仍然存在“冷”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法律硕士培养的实践经验,从法律硕士和法律硕士教育的本质着眼和思考,认为教育的过程性仍是法律硕士教育的核心、要求和期待,并对过程性作了制度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有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知识全面、专业技能精良、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创造力的通用法律人才。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为此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素质教育;应按所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将法律硕士分为民事、刑事、律师、知识产权等几个大的学科,并分别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法律英语是法律硕士教学计划中必须设置的一门课程,由于法律硕士培养目标有面向实践的特点,法律英语的教育模式也必须围绕这个特点加以组织,同时也需兼顾学术性。法律硕士学生来源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得学生的法学专业水平以及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这造成法律英语教学组织的困难。通过有针对性、有区别性的教学,使得学生均能有所收获。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通过课堂练习、报告与演讲、模拟法庭与仲裁庭等将教学计划加以贯彻。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衍生出的新型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实施特定工作项目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学实效的目标。法律硕士教育旨在培养应用性强的法律人才,与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高度契合。文章探讨了运用项目化教学法改善法律硕士教育的具体路径,即建立合适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胜任力、建构项目化课程设计、设计课程情境、改进考核与评价方法,促进法律硕士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法学教育面临转型,逐渐彰显其职业教育属性,更重视实践教育,并从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在法学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面临着一些挑战。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的法律人才,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使法律硕士教育向着实务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法学教育面临转型,逐渐彰显其职业教育属性,更重视实践教育,并从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在法学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面临着一些挑战。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的法律人才,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使法律硕士教育向着实务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落实法律硕士实务型人才培养目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硕士新培养方案的出台,说明法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为完善培养环节、落实该培养方案中实务型人才目标,本文从实务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相应内容之重塑这几个角度展开阐述,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实务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8.
入学考试是法律硕士培养工作的序章,入学考试制度的科学化能够从源头上保证法律硕士培养的质量。现有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分类逻辑不明晰,培养单位缺乏自主性。具有类似背景的日本法科大学院入学考试制度,可以作为我国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借鉴。通过整合在职攻读法律硕士联考、英语考试社会化以及增加培养单位自主性等措施,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制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培养水平可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人才。但就其产生的社会实际效果来看,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法律硕士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在就业上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在于法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和实践教学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章晓莉 《文教资料》2012,(2):200-202
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是解决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目前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法律硕士各培养环节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强调教学实践中教学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还主张教学方法之间、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从宏观视角切入,强调各培养环节和各教学元素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协调和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