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的时候,整个设计都是围绕故事情节,抓住语言的积累运用展开的,最后情境续编的环节,学生编出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局,如:正当猴子难过的时候,一只麻雀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做事要有耐心,要坚持下去。"猴子一想:"是啊,我要坚持下去,争取把樱桃树种活。"于是就认真研究樱桃树的种法,后来终于吃到了果子。还有的学生说猴子在种  相似文献   

2.
八戒聘帮工     
八戒种大白菜有了一定的规模,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打了一个招聘启事,急需帮工一名,工钱面议。猴哥得知此事,想到八戒种菜发了一点小财,想宰他一下,便去应聘。猴哥来到八戒家说:“猪老弟,我来做个帮工,如何?”八戒说道:“猴哥,你就别戏弄我了,我请得起你吗?你是干这活儿的人吗?”猴哥认真地说道:“猪老弟,我是认真的!”“好吧,猴哥,那就委屈你20天了。你开个价吧。”八戒直言道。猴哥想了一想,说:“想到你老弟挣钱也不容易,这样吧,第一天你给我2分钱的工资,第二天你给我4分钱的工资,第三天你给我8分钱的工资…  相似文献   

3.
近读《小学教学研究》1997年第3期,杜国祥同志在《由猴子“捞月亮”想起的》一文中,对猴子捞月亮的行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猴子“捞月亮”的行动“堪称义举”“何其壮哉”,对其行动应该“褒”,不应“贬”,不能把猴子“捞月亮”看成是干了一件蠢事。我认为这样的新解是不相宜的。对猴子“捞月亮”的行动如何评价,应以课文为依据,不能任意的褒贬。对此新解我谈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在执教《猴子种果树》一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师:是呀,这只猴子做事没有主见和耐心,轻信别人说的“今天种下去,明天就能吃到果子”,结果什么也没有种成。如果你是那只猴子,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5.
“猴哥”     
正《西游记》里有个猴哥,家喻户晓,它也是我崇拜的对象。我们班里也有个"猴哥",名叫袁烨,他就像一只"猴子",所以我们都叫他"猴哥"。你看他天生一副"猴样儿":尖嘴猴腮的,大大圆圆的眼睛,骨瘦如柴的身体,手小但手指细长,加上一双灵活的双腿,经常跑得飞快,一溜烟儿就不见了。他的动作十分敏捷。记得有一回,我  相似文献   

6.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生动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黄山奇石的不同姿态,但是只配有前三个奇石的图画,而对其它一些奇石,文章在结尾处只介绍了它们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朝三暮四     
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这则庄子寓言讲的是,养猕猴的老翁给猴子们分发橡子,老翁说:“早上发三个,晚上发四个。”猴子们听了都非常愤怒。老翁便说:“那就早上发四个,晚上发三个吧。”猴子们又都高兴起来。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教学故事:《从现在开始》(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主要叙述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第一个走马上任的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结果动物们叫苦连天。第二个就职的袋鼠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动物们怨声载道。第三任最高行政长官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动物们欢呼雀跃,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一次听课时,老师引领学生熟读了课文之后,让他们说一说内心的感…  相似文献   

9.
《荒地》是西师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为:屋子后面有块地,/大家商量种东西。/公鸡说:“种高粱。”,鸭子说:“种玉米。”/兔子说:“种萝卜。”/猴子说:“种桃子。”/年年月月,争来争去./直到现在,还是荒地。  相似文献   

10.
一堂作文指导课,必须创造愉悦的写作环境,引起儿童表达的欲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写《有趣的手工劳动课》这篇作文时,一位老师是这样教的: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的动物画《悄悄话》,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是两只猴子。”“是小猴在跟妈妈讲悄悄话呢!”同学们  相似文献   

11.
《捞月亮》是一篇童话故事,编入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后,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我以为,《捞月亮》备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幻想出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使儿童乐于阅读欣赏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这篇童话故事,应使儿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这涉及到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猴子在井里“捞月亮”这件事,或者说,如何看待猴子“捞月亮”的行动.目前,关于《捞月亮》一课的教育意义有  相似文献   

12.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5,(16):47-48
《从现在开始》(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主要叙述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第一个走马上任的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动物必须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动物们叫苦连天。”第二个就职的袋鼠颁布诏书:“从现在开始,动物们都要跳着走路!动物们怨声载道。”第三任最高行政长官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的习惯过日子。动物们欢呼雀跃。”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教学故事:《从现在开始》(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21课)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主要叙述了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第一个走马上任的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动物必须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结果动物们叫苦连天。第二个就职的袋鼠颁布诏书:“从现在开始,动物们都要跳着走路!”动物们怨声载道。第三任最高行政长官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的习惯过日子。”动物们欢呼雀跃。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一次公开教学课上,老师引领学生熟读了课文之…  相似文献   

14.
《黄山奇石》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说明文。课文用描述的方法,依次介绍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还点出了“天狗望月”、“猴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课文特点鲜明,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教育的好文章。教学这篇课文时,除看图外,应抓住“奇”、“趣”两个词语教学。课文第一段紧扣“奇”字,告诉我们“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尤其”一词强调说明黄山风景的神奇,主要体现在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上。而石头的“奇”则表现在形状上。“仙  相似文献   

15.
刘征先生的《庄周买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为杂文单元,单元首页的“文体知识”对杂文的介绍是这样的:“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解说“杂文”的:“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孙薇 《四川教育》2014,(11):24-24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个养猴子的人给猴子分橡子吃,说:“早上三颗,晚上四颗.”猴子都非常生气.主人便说:“既然这样,那么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好了.”猴子们都很高兴.桃子的总数没有改变,只是分法做了调整,猴子们的情绪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猴子尾巴长不长江苏张卫东近日,笔者在江苏省南通市某小学观摩了《比尾巴》一课的教学。课上,学生齐读:“猴子的尾巴长。”一位学生质疑:“我曾和爸爸在上海动物园见到过短尾巴的猴子。”教师凭其“教学机智”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短尾巴的是猩猩,(作者注:其实猩...  相似文献   

18.
情不自禁的“思维践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三年前的一堂课。那天上《荷花淀》的时候,恰逢从河北专程来听我课的几位老师。下课后,他们对这一堂课赞口不绝:“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语文课”“行云流水,很自然地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但我对他们说:“这篇课文我上得很不满意!”他们以为我是谦虚。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内容 第四册“看图学文”共有6篇,其中多幅图4篇,单幅图2篇,保留和新选课文各占3篇。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大部分中,各部分均有2篇看图学文。第一部分中有《小蝌蚪找妈妈》和《骄傲的孔雀》,这两篇都是看连续的多幅图学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用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配有一段或几段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表达了故事内容。第二部分中有《我们也要当红军》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两篇都是看单幅图学文。这类课文是以一幅内容较复杂的图,配有一篇较完整的短文。第三部分中有《黄山奇石》和《雷雨》。这两篇看图学文,虽然也是看多幅图学文,但与第一部分中的看多幅图学文略有区别。如:《黄山奇石》一课,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第2—4幅图,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三个景点的照片。图与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表达事件发展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就我所知,在教学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种是钻牛角尖。如有位教师讲《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竟去“钻研”中国猴子与印度猴子的关系。还有的教师在讲《桃花源记》一文时,对文中的三个“外人”大作文章,结果越讲越弄不清楚。显然,在教学中这样钻牛角尖,将会引导学生误入迷途。另一种是囫圇吞枣,不求甚解。如有位教师讲《荆軻刺秦王》中“……得赵人徐夫人匕首”一句,竟以为“徐夫人”是女性,把司馬迁受宫刑解釋成“受了宫廷的刑罰”。还有位教师講授王維《輞川閑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詩时,竟把“渡头余落日”,望文生义解释成“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