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科学》课程进入我市的教学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在这半年里,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丰硕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兰本达在《小学科学教育“探究一研讨”教学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有结构的材料的概念。其指出“科学教学中的材料结构的概念,是指内在的关系——一种和自然界的现象相关联的形式”。此后,“有结构的材料”、“结构性材料”、“结构性学具”成了小学自然教学和科学教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三个词组其实指的是同一个概念,本文选用其中的“结构性材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科学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个活动吹泡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后并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选择的问题是“怎样吹出更大的泡泡?”,泡泡是一个比一个地大起来了,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看着,听着,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开心……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老师,快看!”只见一个男孩手捂着眼睛,并使劲地揉着,痛苦万状,差点摔倒!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米饭和淀粉》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使用版本不同,且考虑到我们学校的综合课教学实际,现将本单元中的《米饭的观察》和《淀粉的踪迹》这两课内容整合成《碘酒和淀粉》一课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力图通过趣味性的实验和悬疑点拨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由知识形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体现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真正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等,落到实处这—思想。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已经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小学一年的科学课很多教师感觉茫然无措。以"我们知道的植物"为例,展现小学一年级课例的研究过程,从学情分析,到教材解读,再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际过程的变化,展现新时代背景下科学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雨天中的布料》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材料”单元中的第二课,以布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布料在渗水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建秋 《科学课》2008,(2):M0002-M0002
也许我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但一说起"不睡觉的兔",只要您是小学科学教师,只要您上过网,相信多多少少听说过。说真的,这几年我在网络科学教研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今,我是《科学新视野》网刊主编、浙江小学科学论坛管理员、人教社网小学科学教育论坛版主,还被聘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科学泡泡》节目科学实验顾问。回想自己走过的点点滴滴,有一位朋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科学课》杂志。  相似文献   

9.
陈建秋 《小学自然教学》2008,(2):M0002-M0002
也许我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但一说起“不睡觉的兔”。只要您是小学科学教师,只要您上过网,相信多多少少听说过。说真的,这几年我在网络科学教研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今,我是《科学新视野》网刊主编、浙江小学科学论坛管理员、人教社网小学科学教育论坛版主。还被聘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科学泡泡》节目科学实验顾问。回想自己走过的点点滴滴,有一位朋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科学课》杂志。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科学教师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实验材料的准备难。经常可以听到科学教师抱怨自己成了采购员:今天买蔬菜,明天买水果,后天买油盐酱醋以及各种饮料。有时教师还得成为拾破烂的,在办公室里堆满了拣来的、讨来的瓶瓶罐罐。上课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果让教师包办,着实让  相似文献   

11.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观察手的时候,曾有小组提出:在我们的手指心的皮肤上有许多细细的条纹,其实,这些细细的条纹就叫——  相似文献   

12.
从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探寻有可能对科学探究活动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充分挖掘这些材料的科学教育价值,对于促成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与学的双重改革,其中STEM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数字化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方式应更加个性化;教育信息应更加泛在化;教育环境应更加智慧化;教育评价应更加智能化。笔者将STEM理念和探究性学习策略融合到小学科学课程中.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这些又依赖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没有探究活动这个载体,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近,笔者在一次科学课改活动中,有幸听到一节科学课,在听课过程中,对于“科学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科学、合理,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常见的材料》为例,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来玺 《教育文汇》2009,(11):43-4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动物”单元安排有认识蜗牛的内容。 备课时,我对蜗牛这小小的动物能否找到都心存疑问。后来经过观察发现,我们科学小组的百花园中就有这种可爱的也有人认为是可怕、可恶的小东西。  相似文献   

16.
运用自制教具对小学科学课教学进行整合,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自己制作科学实用的教具,能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准确把握学生心态,激发学习兴趣,使一个个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问题,通过教具的改革,让学生在简单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完整地感受科学现象,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体验。  相似文献   

17.
由于笔者兼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的缘故,经常去翻阅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杂志,最近在《小学语文教师》08年第1期上看到了贾光远的《没见过晚霞和星空的孩子》一文,大吃一惊,现在的孩子居然没有见过晚霞和星空。此话是真?是假?我没有作深入的调查,但我随即对同事的女儿——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作了询问,她的回答同样是“没见过”。看来贾老师班上的这几十个孩子没有看到晚霞与星空也不是凭空论的。“晚霞与星空”在我们成人的眼中是太平常的事情了,仰望一下天空不就可以见到了吗?  相似文献   

18.
锡山区自2001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和经验。"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三品课堂"引领全区课改工作向更深处发展,课堂三品化的过程也成为全区教师实现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历程。要打造小学科学学科的品质课堂,让每一堂课都具有内质,耐得起细细品味,必然要归结到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归结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归结到教学是否有效的范畴中来。下面以港下实验小学尤春来老师的《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为例,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石头书》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叔叔的交谈,介绍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化石”“勘探”“波痕”“雨痕”等科学术语,同时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一篇集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文。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三年级作为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编写者为了保护学生想说想写的兴趣,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每次习作练习只在范围上作大致要求,对于训练目标并未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