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植物生理基本知识的一节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及使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笔者经过实践,通过“找水”、“分析图片资料”、“解读实验数据”、“评诗、改诗”、“角色扮演”(萎蔫的菊花、沙漠中的仙人掌)、“给萎蔫的菊花浇水”、“了解家乡的水资源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和缺水地区极其珍贵的水资源”等一系列探究、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凯旋”、“黯淡无光”、“沮丧”、“愧疚”、“茫然”、“一塌糊涂”、“回天之力”、“五彩缤纷”、“热泪满面”等词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积累并运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问题意识,开展问题体验活动在第二册《珍贵的纪念》的阅读教学前,我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找出问题登记在问题本上。上课时我利用课件演示亭子的建造过程,问:“看了动物们庆祝亭子完工,你有什么感想,想提什么问题?”这时,学生纷纷表达意见:“什么样的纪念才是珍贵的?为什么?”“动物们为什么要在亭子上留下纪念?”“动物们都留下什么纪念?”“谁留下的纪念是珍贵的?”“小刺猬在一旁甜甜地笑了,说明什么?”“其他的纪念为什么不是最珍贵的?”“小亭子前后有什么变化?”……然后,教师板书出问题,引导:“你觉得哪个问题重要,怎么解决?”“…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可见,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地重要。那么读了一页书,读了一本书,你能从中得到多少“营养的乳汁”,即能获取多少有效信息呢?这就要看读者的阅读能力了。  相似文献   

5.
《敬畏生命》一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不太好理解的,父母对儿女的付出、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这类话题,他们是不会有深刻认识的。怎样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并珍爱生命呢?我有了“算账”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学生熟读课后,我请每位同学拿出本子与老师一道计算“父母养育一个儿女直到他(她)大学毕业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导入,情感铺垫1.上节课,马朝虎先生把我们带进了他童年生活的村子。请同学们用“_____。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作家童年时关于水的深刻记忆。  相似文献   

7.
金鑫 《小学生》2010,(4):8-9
面对不可预料的生成内容,音乐老师们往往会手足无措或采取回避和拒绝的应对方式,从而忽略了很多珍贵的、发自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但没有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音乐失落,课堂失控,教学目标游离,“生成”最终沦为“无成”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对音乐课堂的动态生成进行有效行为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谈谈我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森林之国”缅甸境内,除中部干燥地区和伊江三角洲,到处都有天然林木分布。森林面积约占全国土地的57%。树木种类有250多种,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一向有“森林之国”称号。在广大林区中,树种复杂,枝叶繁茂,苔藓满地,爬藤纠缠;林中十分阴暗,没有大路,也很少有小径,构成绵延无际难以通行的林海。出产珍贵的木材——柚木、紫檀,使缅甸成为世界上产柚木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孙红英 《江西教育》2004,(10):41-41
有的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空,但仅有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是的,一节课中的分分秒秒是多么珍贵.能经得起学生这样“耗费”吗?  相似文献   

10.
兰国林 《甘肃教育》2011,(13):86-86
教学设想: 1.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母爱的珍贵。 2.要求学生围绕“爱母亲需要行动”这一中心,以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为主线,记叙作文活动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在物质明急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往明的道路渐行渐远,在这种情况下,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工作之余,在闲暇之时,带着一份真情,走近自然,看看花草树木,倾听一番飞禽走兽的呼唤,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无数诗人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教学引入“史诗”,并运用“史诗”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笔者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 《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篇内容新颖而实在、涵义深刻而易懂的文章,叙述中富含哲理,议论里不乏抒情。文章通过阳光、空气、亲情、友情等人人须臾不可或缺的事物,举一反三,说明“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劝励人们要热爱生活,珍惜拥有。  相似文献   

14.
课文《珍贵的教科书》讲的是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役中,小学生们怎样坚持学习的故事,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珍贵”一词是课题的“题眼”,通篇是以教科书为线索,围绕“珍贵”着笔的。 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从释题入手,紧扣“珍贵”引导学生逐层理解课文。 一、以“渴望”悟“珍贵”  相似文献   

15.
林建连 《中学文科》2006,(10):54-55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为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本文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史诗”有何作用,如何运用“史诗”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阅读活动原始于文字的产生,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学士的阅读经验,也如散珠碎玉,丰富而珍贵。但以往对“阅读”的研究很不够,旧版《辞海》没有“阅读”这个词目,《现代汉语词典》仅解释为“看并领会其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一种智力技能,已成为每个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大纲要求初中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时眼、脑、口、耳协同动作,可以从中判断学生认读的正误、理解的深浅、欣赏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讨的精粗。  相似文献   

17.
《和时间赛跑》一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那么,作者是怎样围绕“赛跑”来说明时间珍贵的呢? 一、引出时间珍贵。“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心里忧伤,当时对“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不理解,引出了过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暗示时间的珍贵。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打开电脑,总会习惯性地查看名为“匆匆”的文件夹,也许它将成为我今生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些珍贵的过程资料都成了我追求语文教学真境界路程上的一道道风景。  相似文献   

20.
朱海燕 《教学月刊》2004,(10):26-29
古代学者,为学之要,左图右史。图文相辅相成,图史难割难分。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插图与正文相互照应、相映成趣,加强了直观性、互补性、启发性和教育性,有效地诠释、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历史插图的使用,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鲜活和珍贵的史料,而且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心扉,在实现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