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执教了五年级《机械摆钟》一课。在“观察我们的摆”的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用秒表测量自己制作的摆在一分钟内的摆动次数。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汇报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机械摆钟”一课的教学研究为例,分析科学探究中学习支架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支架设计,引导学生突破观测钟摆运动和数据分析等学习难点,自主构建钟摆摆动计时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一、提出问题1.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某学生在商场发现大小不同的摆钟,其钟摆摆动得快慢不同。经过仔细观察对比后发现大钟的摆长长,小钟的摆长短,尽管它们摆动得快慢不同,但它们的指针走得快慢相同,也就是计量的时间是一样的。该学生感到这里一定有物理的原因。2.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要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上面现象的问题可表述为:为什么摆长长的钟摆比摆长短的钟摆摆动得慢?通过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搞清楚摆钟计时的原理,即钟摆的摆动通过齿轮传…  相似文献   

4.
教学分析在学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后,《钟摆的秘密》一课继续引导学生研究钟摆,通过实验真正感受钟摆是摆钟的控制核心。本课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观察分析摆钟的内部结构;实验探究摆的快慢  相似文献   

5.
一、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钟摆,你们知道在一分钟里钟摆摆动多少次吗?生:60次。师:那我们用自己制作的“摆”进行一下测量,一分钟里摆能摆动多少次?然后各小组汇报一下。(八个小组分别摆动了70次、71次、61次、75次、65次、60次、82次、67次,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师: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摆摆动的次数,在相同时间内,各组的摆摆动的次数一样吗?生:不一样。师:看到这组数据你们想说些什么?想问些什么?把你们的想法说一说。生: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使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不相同。师: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研究,有研究…  相似文献   

6.
你看见过摆钟吗?摆钟(图1)里的摆来回摆动(振动)1次的时间为1秒,像这样的钟摆振动周期即是1秒。如不准确,钟的(单)摆上有调整装置,可以适当调整摆的长度即可使周期调整准确。由此可见,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但是,是否还与振幅、摆重(质量)等因素有关呢?试用下面所述的“控制变量实验”来探究。  相似文献   

7.
王慧 《今日中学生》2007,(20):23-25
你看见过摆钟吗?摆钟(图1)里的摆来回摆动(振动)1次的时间为1秒,像这样的钟摆振动周期即是1秒.如不准确,钟的(单)摆上有调整装置,可以适当调整摆的长度即可使周期调整准确.由此可见,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但是,是否还与振幅、摆重(质量)等因素有关呢?试用下面所述的"控制变量实验"来探究.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 在学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后,《钟摆的秘密》一课继续引导学生研究钟摆,通过实验真正感受钟摆是摆钟的控制核心。本课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观察分析摆钟的内部结构;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归纳整理实验数据并建构图表模型来表达探究结果;运用探究结果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  相似文献   

9.
在机械振动中,摆钟快慢的计算问题往往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本文就谈谈对这类问题理解和处理.首先要正确理解摆钟走时原理摆钟实际上是利用钟摆的周期性摆动,通过一系列的机械传动,从而带动钟面上的指针转动.钟摆每摆动一次,指针就转过一个角度,并且这个角度θ0是固定的,其大小就表示钟面走过的时间.对走时准确的摆钟而言,钟摆摆一次,实际耗时瓦(即摆的振动周期)指针转过的角度巩当然就应表示钟面走时为瓦.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二版)<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内容,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时发现本实验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1.摆角θ应小于10°;2.必须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能形成锥形运动;3.测量周期时,应在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4.计数全振动次数时不要数错.  相似文献   

11.
钟摆快慢是由摆钟实际振动的时间(即准确时间)与其钟面表针指示的时间(即钟面示数)不一致所造成的。某一摆钟,准确时钟摆的周期记为T0,不准确时钟摆的周期为T,由于摆钟内部机械构造不变,无论摆钟走时是否准确,只要钟摆完成一次全振动,钟面示数就相同,且等于准确钟摆周期T0。在同一时间t内,准确钟的示数为t,而不准确钟的钟面示数为t′,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单摆作简谐振动时,摆的周期跟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跟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而且跟摆的质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即.正因为T只与g、l有关,伽利略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后来惠更斯制成了摆钟用以计时.也就出现了摆钟快慢及其调整的问题. 摆钟快慢问题实际上讨论的是单摆周期T  相似文献   

13.
摆钟的摆动可近似看成是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计时原理遵从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 ,有关摆钟的快慢分析及其调节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对其作一分析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巍 《物理教师》2003,24(2):9-10,12
这个学期 ,我校李明春老师就“单摆周期公式”这一课题上了一堂市级教改公开课 ,参与听课的领导、教师对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认为这是一堂富有创意、值得借鉴的优秀课例 .因此 ,笔者对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作简要的摘录与点评 ,供同行们参考 .这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施教 ,授课地点在物理实验室 ,讲台上放有单摆组、投影仪、磁铁组等演示器材 ,学生台面上配有单摆、刻度尺、电子计时秒表等实验器材 .1 复习演示 ,引入新课( 1 )要使台上的单摆做简谐振动 ,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答 :①摆角 0° <θ≤ 5° ;②摆球的质量大、体积小 ;③摆线为…  相似文献   

15.
单摆演示实验,作为导出单摆周期公式的实验基础,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单摆周期公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做法是利用秒表计时,研究单摆周期T与振幅A,摆球质量m及摆长l的关系。我认为这样做对T与A、m的关系的讨论显得繁琐而欠直观;且将T与g的关系的研究排除在演示内容之外。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单摆演示实验的改进作了些初步的探索。对于单摆周期T与摆球质量m及振幅A关系的演示,可用直接比较的方法。即将两摆长l相同、m不同的单摆挂在同一铁架台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教科版小学科学6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6课“摆的研究”要求:“通过改变摆锤的质量、摆绳的长度,在15 s数出摆来回摆动的次数,收集15个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分别负责发指令、放摆、按秒表和读数,合作完成实验。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上,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使人类掌握了比较精确的测量时间的方法.摆钟是在伽利略发现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伽利略一次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注意到教堂的吊灯在风中的摆动是等时的,于是他脑海里形成了一个问题:"吊灯摆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有一个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重力加速度的题目常被作为设计性实验的例子 .下面给出该题目和解答 .题目 某单摆的摆球是一个极不规则的重物 ,你能否在仅有一块秒表和一根米尺的条件下 ,设计出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并写出计算重力加速度 g的表达式 .解析 本题的难点是无法直接测出摆长——悬挂点到摆球重心的距离 .可采用二次测量法来克服这一困难 .当摆线长为 l1时 ,测出图 1摆动周期 T1,设摆线在物体上的连结点到物体重心的距离为 a,如图 1所示 ,则摆长为L=l1 a,由单摆周期公式 T=2 π Lg…  相似文献   

19.
通常对摆钟快慢问题的解法较繁,且无通用性,现介绍一种简单通用的解法。同一摆钟的机械传动特性不因物理条件(重力加速度g,摆长L)的改变而改变,即钟摆摆动的次数与摆钟指针走时的指示时间成正比,其比值设为n。为方便计算可设钟摆摆动n次,指针走时1秒或1分。在其一物理条件(g_1,L_1)下,则钟摆摆动的频率为  相似文献   

20.
计算摆钟快慢问题的讨论 ,各种刊物已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 ,笔者就长期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积累 ,也谈谈摆钟快慢问题的计算。设 :在给定的比较快慢的时间范围t内 ,摆钟走时准确时钟摆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N ,周期为T ;走时不准确时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N′,周期为T′;钟摆每完成一次全振动 ,摆钟的指针的示数为m(由于摆钟的机械结构决定了同一座摆钟 ,不论走时准确还是不准确 ,钟摆每完成一次全振动 ,指针的示数是相同的) ;在给定时间范围t内 ,摆钟走时准确时总示数应为t,不准确时总示数为t′。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物理情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