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编者按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际视野、文化理解、学会共存成为未来教师的必备素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于2009年合作发起了"全球视野的未来教育家培养项目"(Future and Global Educators Program),并上升为校级层面的合作项目。两校每年互派  相似文献   

2.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因为其人性观、注重咨访关系、非指导性治疗等特点而在心理咨询领域备受推宠。在德育中应借鉴其重要思想,从师生关系建立、情感作用发挥、倾听运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高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五爱”教育是师范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师范院校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充分认识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必须在工作实战中坚持正确的原则.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5.
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全面发展教育这组矛盾统一体中的“首位”。综观古今中外,任  相似文献   

6.
以情感为中心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无视、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人的情感素质及其发展往往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对道德的接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育改革应该着眼于情感的作用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现状 ,教育才有针对性 ,德育目标才可能实现。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承前启后 ,他们已有的品德基础就是当前德育的立足点。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主要是了解他们以往的品行、主要经…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秉承立德树人办学宗旨,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上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这一条中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时要注意定的教育教学出的“教学、科动是并列的关同,不能以其中某项活动为中心。对于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来说,这一规定也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教学型的高校来说,教学活动对于这类高校来说虽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就以教学为中心。对于科研型的高校来说,科研活动对于这类高校来说…  相似文献   

9.
10.
“德育平台”既是一个物化形态,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为前提,让学生借助教育者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精心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学习.最终达到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以生活为中心 构建生活德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而生活德育模式实现了生活的道德价值和德育的生活价值的有机统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本文主要从学科教学、制度建设、师生关系、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小学德育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毫无疑问,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德育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合理开展德育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想要保证德育的质量就必须要构建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体系。据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论“以学生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育、教学思想古已有之,但由于班级教学制的提出,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特殊国情等原因,近代以来的教育逐渐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心理和教育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现在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必须全面、整体、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是十六大报告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以“五为”为目标,创新德育实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学校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不仅仅是解决学生德性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证明,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目前德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成因是: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2010,(1):F0004-F0004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坚持“德育为首、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思路,构建“以年级为核心、以班级为中心”的德育管理体系,强化班主任、年级组长的责任,形成很多有传统特色的德育活动。学校将“成就班集体建设”作为班主任的第一追求,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处理好“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本文拟就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一、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的意义何在?如何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在全世界未实现共产主义以前,国际国内的资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优秀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通过“德育日历”的设计,将传统节日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发挥了传统节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中秋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